近日,三全食品(002216.SZ)披露2024年年報。
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6.32億元,同比下降6%;歸母凈利潤5.42億元,同比下降27.64%;凈利率為8.18%,下降2.44個百分點。
這已是三全食品連續兩年核心業績指標下滑。2023年,其營收、歸母凈利潤分別同比下降5.09%、6.55%。
公司解釋,主要是消費需求和意愿溫和復蘇,行業增長放緩、品類競爭態勢為業績增長帶來了一定壓力。
作為速凍米面制品龍頭企業,三全食品擁有“三全”和“龍鳳”兩大品牌。
分產品看,公司第一大品類速凍面米制品去年收入55.99億元,同比下滑約4%,占總收入的比重為84.42%,直接拉低了整體營收。該產品對應銷量62.19萬噸,同比增長2.04%。銷量增但收入減,民生證券研報指出,速凍面米制品去年價格下降了5.9%。
“龍鳳”牌湯圓(左宇 攝)
速凍面米制品收入下滑,主要是湯圓、水餃、粽子老品承壓,收入34.74億元,同比下降5.84%;創新類面米制品表現穩定,貢獻21.25億元收入,與上年基本持平。
第二大品類速凍調制食品下滑更為明顯。
2024年,該產品收入8.73億元,同比下滑18.84%,占比也由上年的15.25%降至13.17%;對應銷量5.51萬噸,同比下滑29.77%。有分析認為,這主要是B端集采產品采購招標時間延后,致使部分收入確認后置所致,2025年受餐飲端疲軟影響,速凍調制品表現承壓,后續需關注餐飲需求復蘇。
另外,冷藏及短保類產品收入也下滑3.26%,僅0.92億元,三大產品線全面下滑。
渠道調整也是影響業績的因素之一。
經銷模式常年為三全食品貢獻七成以上營收。2024年,該模式收入約50億元,同比下降9.39%;經銷商數量也從上年末的4245個降至4195個,減少了50個。其中長江以北經銷商數量從2069個降至1700個,大幅減少369個,公司解釋是渠道質量優化所致。
近些年,三全食品積極布局新興業態,擁抱新零售渠道,尤其是電商渠道。2024年,公司直營電商業績高速成長,營收同比增長58.5%;毛利率為26.95%,微增0.29%。
但高速增長的直營電商,其實是在虧錢。
華鑫證券研報指出,直營電商渠道實現高速增長,但由于流量費用高投放,電商渠道去年凈利率雙位數虧損。
受電商推廣費用增加影響,2024年,三全食品銷售費用達8.54億元,同比增長5.48%;銷售費用率約12.9%,同比增長1.4個百分點,進一步吞噬了利潤空間。
考慮到行業競爭和需求端相對疲軟,東吳證券下調了對三全食品今明兩年的盈利預測,預計2025年—2027年公司歸母凈利潤分別為6億元、6.8億元、7.4億元(此前2025年—2026年分別為7.2億元、8.1億元),維持“增持”評級。
業績披露后的電話會議上,有投資者詢問,公司對2025年的展望如何?
三全方面并未給出具體數字指引,僅表示要從產品端、渠道端、營銷端、數字化等方面發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