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首個POD公園商業社區,結果首批業主搬進去沒多久,房價就開始大跳水,一平整整降了4500塊,活脫脫的青島樓市降價最狠的“跳水冠軍”!詳見:「鏈接」
▲尚嘉中心C區尚未完工
這個號稱青島“POD公園商業社區開山之作”,為啥走到了今天這步田地?POD模式,到底是新潮的商業地產趨勢,還是開發商講故事的新噱頭?
1、
尚嘉中心的前世今生
尚嘉中心不是普通的地產項目,它是一個有故事的樓盤。項目原名“三圓青島新都心”,早在2014年,就被臺灣三圓集團的子公司,三圓建設(青島)開發有限公司分兩次拍下地塊。2017年拿到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大家以為終于要動工了,結果項目因為各種糾紛,直接卡殼,整整躺平了幾年。
▲尚嘉中心C區
后來上海龍峰集團接盤,雖然項目重新啟動,但工程推進依然困難重重。拖拖拉拉,直到2022年才拿到預售許可證。一個項目前期折騰了8年,青島樓市漲漲跌跌都換了好幾輪,它卻還在“預熱”,這你受得了嗎?
▲尚嘉中心A區已經交付
尚嘉中心的開發商,號稱打出“對標上海古北壹號”的高端生活配置,9萬㎡商業、3萬余㎡城市公園、1800㎡業主會所、2萬㎡空中生態園林,聽著確實挺唬人。
2、
POD模式,看上去很美
POD的全稱是Park Oriented Development,聽起來高大上,其實就是以公園為核心的商業地產開發模式。說白了,就是把“逛公園”和“逛街”揉一塊,把“住在城市綠心”變成噱頭,既滿足大家對自然的渴望,又能拉動消費,聽著像是新時代的理想城市生活。
▲尚嘉中心POD模式效果圖
尚嘉中心就照著這個路子來,號稱青島POD開山之作,規劃在項目C區打造3.13萬㎡的美學主題公園,主打兒童娛樂、微度假、主題活動三大板塊。草圖畫得很美,公園預計今年交付——但問題是,房子已經賣不動了,公園還沒交工。
▲尚嘉中心C區,待建的綠地公園現狀
看起來很創新的POD模式,確實在杭州、成都等地玩得風生水起,核心理念以城市公園、綠地等生態資源為依托,融合商業和住宅,實現生態、消費、生活的“三合一”。像杭州西溪濕地,靠濕地公園引流,周邊商業火得不行;成都麓湖美食島,湖景+餐飲,年輕人打卡不斷。公園帶來情緒價值,逛街像度假;生態引流拉動消費;綠地節約開發成本,變成了商圈,真的是把生態和商業搞出了點新意思。
▲尚嘉中心POD布局圖
可問題在于,POD這種模式吃重前期投資,也講究節奏。公園是靈魂,但尚嘉中心卻選擇了“先建房、后修公園”,等公園真正能玩的時候,樓市行情已變,買房人早就被價格勸退了。
3、
尚嘉中心的問題,不止一個
一個項目從1.7萬降到1.2萬,這不是促銷,這是打骨折。尚嘉中心的大降價,表面是市場遇冷,實則是產品硬傷太多,購房者用腳投票的結果。到底出了什么問題?
▲尚嘉中心的降價海報
首先,節奏錯誤。如果尚嘉中心一開始就先把C區的公園建起來,打造成實景體驗區,把POD的場景和生活感拉滿,哪怕房子賣貴點,也不至于今天靠降價走量。你都說“住進公園”了,結果買房人連公園影子都沒看到,誰信?
其次,時機錯位。2023年才開盤預售,彼時青島樓市已經開始步入下行期,整個大盤啟動太晚,還拿著高端配置做舊時光的夢,顯然太理想化。尚嘉中心的公園,預計2025年底完工,建好后的樓市環境,更加難以預料。
再者,尚嘉中心的A、B區,目前已經是現房,項目的容積率高、戶型拉胯、公攤太大,再加上敞開式底商模式,導致私密性和安靜度堪憂等問題,直接影響居住體驗。公園建得再好,房子住著不舒服有啥用?
▲尚嘉中心小區動線有點雜亂
最后,好概念,也得好執行,POD這套理念,在尚嘉中心的執行上太過理想化。北京、成都、杭州的POD項目,都是先從體驗入手,把人留在場景里。尚嘉中心如果也能如此,或許就不會走到今天靠降價換銷量這一步。
▲尚嘉中心的A區、B區,通過空中走廊連接
尚嘉中心的POD不是錯,錯的是節奏、是策略、是對市場的理解。住在公園里的確是好生活,但人們買的不是概念,而是落地的生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