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則很火的帖子,說的是法官退休之后,應該保持如何的心態。最后的結論是,別看退休歡送會上,領導的表態是,法院永遠是你的家,歡迎經?;貋碇笇Чぷ?;此前的下屬、同事和徒弟們見面說的是,真舍不得,記得常回來看看等等~~
可真有事兒或是想回去看看昔日的熟人,就會發現,也就曾經的三五鐵桿好友還說上話,其他大多的同事跟防“司法掮客”一樣防著自己,眼神都異樣,走路都繞著走;別說中午的飯卡、門禁卡已經不能用了,就是單位的保安不熟悉,都是通知走當事人安檢通道。
于是,得出的結論是,法官既然退休了,就要擺正自己的心態,明白人走茶涼、瓜田李下、離開平臺就是失能的道理,不要還在以法官和法院人的位置自居,“放下法槌的第一天,我突然看清了——前半生我在法庭上定分止爭,給別人的矛盾解套,后半生該在生活中給自己‘解套’,與自己和解。”
這個帖子說出了很大一部分法官退休后的心態。有留言是,“我退了,從來不去單位。惹人膈應干啥?大家都挺忙的。也沒啥可留戀的,過好自己每一天就行。不打擾就是對單位最大支持?!薄?;“說的太好了,我剛剛辦理完退休手續,真的該為自己活活啦!”......
可是,在退休法官群體中,也活躍著這樣一個群體——返聘到法院當調解員,繼續發揮余熱。此前的很長時間里,一些法院人員在退休時,法院領導都會征求意見,是否愿因接受有償的返聘到法院當調解員,到法院的業務庭室從事司法輔助工作。
有段時間,不知道什么原因,一些法院提出了清理法院人員返聘的要求,可最近這項工作又被逆轉了起來。尤其是,2024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進一步鼓勵和支持退休法官發揮作用的通知》提出要鼓勵退休法官發揮余熱,允許各級法院選聘優秀退休法官擔任特邀調解員。
據此,各地法院掀起了一波選聘退休法官返聘當調解員的熱潮。不少法院還發文宣傳這項工作,成立了退休法官調解工作室,當成了宣傳工作的亮點。
跟官宣屢屢發文宣傳“退休法院工作室”,或是“有的退休法官擔任特邀調解員、參與專項工作,有的參與案件評查、提供重大疑難案件分析咨詢,有的通過業務培訓、結對指導等傳授工作經驗,有的參與“有信必復”、判后釋法說理、接待群眾來訪等......”不同的是,有人也發帖稱,退休法官其實愿意接受返聘的只占少數。
例如,有法院退休30多人,院里研究決定返聘數名退休法官來做調解工作,報酬采取的方式是一定的底薪+根據調解結案數量計件計費,可詢問了近年退休的,基本上都被婉言拒絕了。以至于退休法官調解室醞釀了很久,一直沒有開起來。
至于原因,大致都是上文中說及的原因,審了一輩子案子,好不容易退休了,都知道辦案子是個出力不討好的活兒,不愿意再回到原來的工作場景中,雖然可以增加收入,但自己的身體健康更重要。
帖子的留言區里,有網友的留言是,“不是不愿反聘是給工資太低了,月薪2仟加調解案件提成,月收入不到4000元,法官隨便進一個公司當法律顧問,月薪過萬還一日三餐,節日旅游一樣不少!”
有網友的留言是,“法官在多年的工作中少產生了不少的病痛!有更多的法官已抑郁癥了!晚上都睡不好!工作強度和壓力太大了!不容易呀!干到退休己很不容易了!不懂的人總說法官收入多!”
有網友的留言是,“應該改革法院的調解體制,將調解職能劃歸基層組織、政府職能部門及社會組織,人民法院專司裁判,在執行程序中也可調解結案,將法官從人情是非的調解工作中解放出來!”,意思是法院應該將專職調解工作從法院工作中剝離出去,不應該包攬行政機關應該負責的調解工作。
有網友的留言是,“法院調解室一直都在,訴前調解都搞了十幾二十年了……退休法官返聘多的是,沒壓力,案件好做就做,不好做就往下一道流轉,又不粘手,技癢還好練練手,還可以增加收入。”想接受返聘的,早就接受返聘了,或是托著關系也去返聘了,不想接受返聘的,“鼓勵”發揮余熱也沒有用。
煙語君想說的是,網上這個帖子說的未必代表全部,一直以來,法院的訴訟服務中心,都是有退休法官在從事著調解工作的,就是在清理返聘中,還是有人留了下來。退休之后,究竟是接受返聘,部分的回到昔日的司法崗位,還是走向社會,從事法律相關的第二職業,還是回歸家庭研究養生,看的都是個人的心態和選擇,不能一概而論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