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4475字
閱讀預計11分鐘
作者 |南平
本期編輯|宋可馨
本期審核|范家菀
圖源網(wǎng)絡
一、印控克什米爾景區(qū)發(fā)生恐襲,“抵抗陣線”宣稱負責
2025年4月22日,印度控制的查謨和克什米爾地區(qū)發(fā)生了一起震驚世界的恐怖襲擊事件。當天下午2時50分左右,四至六名身著印度軍裝的武裝分子從風景如畫的帕哈爾加姆鎮(zhèn)(Pahalgam)附近的拜薩蘭山谷樹林中突然出現(xiàn),手持M4卡賓槍和AK-47步槍,向正在山谷中游覽的游客群體開火。襲擊者近距離射擊,目標明確,造成大量人員傷亡,且行動迅速,襲擊持續(xù)時間較短,隨后迅速撤離現(xiàn)場。此次襲擊造成至少28人死亡(26名印度人、1名阿聯(lián)酋人、1名尼泊爾人),另有20余人受傷。
圖源:“南洋風云錄”微信公眾號
事后,巴基斯坦虔誠軍和真主圣戰(zhàn)者組織的附屬組織“抵抗陣線”(The Resistance Front,簡稱TRF)聲稱對此次襲擊負責,并公開指責超過85000名非克什米爾人定居此地,引發(fā)當?shù)亍叭丝诮Y構變化”。
印度總理莫迪縮短對沙特阿拉伯的訪問,并表示要將肇事者繩之以法,強調(diào)印度打擊恐怖主義的決心。印度內(nèi)政部長沙阿前往斯利那加,評估安全局勢,協(xié)調(diào)應對措施。印度財政部長西塔拉曼縮短了對美國和秘魯?shù)恼皆L問。印度安全部隊展開搜捕,以逮捕肇事者,并設立熱線電話為受影響的游客提供幫助。印度陸軍有限度批準北極星直升機執(zhí)行反恐行動,除此以外,該機隊停飛。
這起恐襲事件不僅成為近年來針對平民的最嚴重襲擊之一,也引發(fā)了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緊張局勢的進一步升級。
二、印度內(nèi)政部文件曾明確將“抵抗陣線”列為恐怖組織
印度內(nèi)政部在2023年初發(fā)布過一份官方文件(編號RS15032023/1647),該文件根據(jù)《非法活動預防法》(Unlawful Activities Prevention Act),將“克什米爾抵抗運動組織”(又稱“抵抗陣線”)正式列為恐怖組織,并對其領導人采取針對性制裁。內(nèi)政部這份文件的主要目的是通過法律手段明確該組織的恐怖主義性質(zhì),限制其活動,切斷其資金來源,并為印度安全部隊針對該組織頭目的定點清除行動提供法律依據(jù)。
該文件的發(fā)布背景是2019年印度廢除《憲法》第370條款后,查謨和克什米爾地區(qū)的安全局勢惡化。“抵抗陣線”組織作為新興武裝團體,通過襲擊、宣傳和招募活動對地區(qū)穩(wěn)定構成威脅。印度政府認為“抵抗陣線”組織是巴基斯坦虔誠軍(Lashkar-e-Taiba,LeT,巴基斯坦最危險的恐怖組織)的一個分支。
三、“抵抗陣線”組織基本情況
“抵抗陣線”組織成立于2019年10月,正值印度廢除第370條款后,查謨和克什米爾地區(qū)政治動蕩加劇。由虔誠軍(Lashkar-e-Taiba)和真主穆斯林游擊隊(Hizbul Mujahideen,HM)的一些前成員組成,旨在通過暴力手段反對印度在克什米爾的統(tǒng)治。
(一)
組織使命
該組織宣稱其使命為“解放克什米爾”,反對印度政府的“非法占領”。其宣傳中常使用“克什米爾抵抗”(Kashmir Resistance)一詞,試圖塑造本地抵抗運動形象。印度政府認為其本質(zhì)是恐怖主義,目的是制造混亂和分裂。
(二)
關鍵領導人
1、穆罕默德·阿巴斯·謝赫(Muhammad Abbas Sheikh):創(chuàng)始人,已被擊斃。
2、謝赫·薩賈德·古爾(Sheikh Sajjad Gul):現(xiàn)任最高指揮官,被指定為恐怖分子。
3、巴西特·艾哈邁德·達爾(Basit Ahmed Dar):前作戰(zhàn)指揮官,已死亡。
4、艾哈邁德·哈利德(Ahmed Khalid):宣傳負責人。
(三)
組織結構
采用松散的網(wǎng)絡化組織結構,依賴小型作戰(zhàn)單位開展游擊戰(zhàn)(一般5-6人左右,2人放哨,3-4人襲擊),通過社交媒體協(xié)調(diào)行動。其成員主要為在克什米爾本地招募的無業(yè)青年及虔誠軍、真主穆斯林游擊隊的叛逃者。
(四)
主要活動
1. 策劃武裝襲擊
該組織針對印度安全部隊(中央后備警察部隊、查謨和克什米爾警察)以及平民發(fā)動襲擊,造成大量平民和安全人員傷亡。遇襲者包括克什米爾梵文學者、印度教徒、外來勞工、游客、當?shù)卣秃驼蛦T。2020-2022年,該組織參與約50起襲擊事件,導致數(shù)十人傷亡。2022年,該組織被認為是該地區(qū)最致命的恐怖組織之一。特別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4月23日,該組織聲稱對4月22日造成至少28人死亡的帕哈爾加姆游客遇襲事件負責,成為近年最嚴重的平民襲擊事件。
2. 對印宣傳招募
該組織通過社交媒體平臺(如Telegram、Twitter)招募克什米爾地區(qū)的無業(yè)青年,發(fā)布反印度、反印度教宣傳內(nèi)容。其部分在線活動的源頭可追溯至巴基斯坦,涉及煽動暴力、散布虛假信息和招募激進分子。印度國內(nèi)情報機構——國家調(diào)查局加強對“抵抗陣線”組織的網(wǎng)絡活動實施監(jiān)控,封鎖其數(shù)十個社交媒體賬戶,切斷對印宣傳渠道。
3. 走私軍火和邊境滲透
該組織利用印巴實控線兩側的復雜地形,從巴基斯坦走私武器、彈藥和毒品,為其武裝活動提供資金和裝備,協(xié)助武裝分子滲透到印恐克什米爾地區(qū)內(nèi)部,伺機根據(jù)上級(handler)指令發(fā)動襲擊。
4. 外部串聯(lián)
根據(jù)印方指控,巴基斯坦三軍情報局為“抵抗陣線”組織提供資金、訓練和武器,試圖通過這個代理組織蠶食印度在克什米爾地區(qū)的主權。2025年4月22日帕哈爾加姆襲擊后,印度降級與巴基斯坦的外交關系,凸顯了該組織與巴基斯坦政府之間的關系。另據(jù)印方指控,“抵抗陣線”組織是虔誠軍的代理組織,與虔誠軍、人民反法西斯陣線(PAFF)、查謨和克什米爾解放陣線(JKLF)及阿爾-巴德爾(Al-Badr)等恐怖組織存在合作,共享資源和情報。
四、“抵抗陣線”組織領導人謝赫·薩賈德·古爾的基本情況
謝赫·薩賈德·古爾(Sheikh Sajjad Gul,1974年10月10日—),也被稱為謝赫·薩賈德(Sheikh Sajjad),是“抵抗陣線”組織的創(chuàng)始人兼最高指揮官。
(一)
早年生活與教育背景
謝赫·薩賈德·古爾于1974年10月10日出生在印度查謨和克什米爾首府斯利那加老城區(qū)納瓦巴扎爾(Nawa Bazar)的沙赫穆哈拉(Shah Mohalla)。他成長于一個普通的克什米爾家庭,具體家庭背景信息較為有限,但可以推測其成長環(huán)境深受克什米爾地區(qū)的政治和社會動蕩影響。20世紀80年代末,克什米爾爆發(fā)了大規(guī)模的分離主義叛亂,印度安全部隊與武裝分子之間的沖突塑造了古爾這一代人的青春歲月。
古爾的教育經(jīng)歷顯示了他早年并非典型的激進分子。他在斯利那加卡蘭納加爾(Karan Nagar)的國家學校(National School)接受基礎教育,隨后進入位于拉爾喬克(Lal Chowk)的斯里普拉塔普學院(Sri Pratap College),并于1996年獲得理學士學位(BSc)。他并未止步于此,而是繼續(xù)追求更高的學術成就,前往班加羅爾的亞太管理學院(Asia Pacific Institute of Management),并于1999年取得工商管理碩士學位(MBA)。這一教育背景使古爾在克什米爾的激進分子中顯得與眾不同,他不僅具備較高的文化素養(yǎng),還展現(xiàn)出一定的組織和管理能力,這些特質(zhì)后來在其領導“抵抗陣線”組織時得到了充分體現(xiàn)。
然而,教育期間的某些經(jīng)歷似乎為古爾的激進化埋下了種子。在班加羅爾求學期間,他開始與一些與“圣戰(zhàn)者運動”(Tehreek-ul-Mujahideen)和“虔誠軍”等激進組織有關聯(lián)的人士接觸。這些關系為他日后走上武裝斗爭道路奠定了基礎。
(二)
激進化與早期武裝活動
古爾的激進化過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特定社會、政治和個人經(jīng)歷的共同作用下逐步形成的。2002年,他因涉嫌參與新德里的一起地下資金轉移案件被捕,并被關押在提哈監(jiān)獄(Tihar Jail)。在獄中,他與多名“虔誠軍”的重要成員建立了聯(lián)系,這些人脈進一步強化了他的激進思想。 監(jiān)獄經(jīng)歷不僅沒有遏制他的激進行為,反而成為他與更廣泛的激進網(wǎng)絡連接的契機。
出獄后,古爾逐漸從幕后走向前臺,活躍于克什米爾的地下武裝活動中。他與“虔誠軍”的關系日益密切,并開始參與策劃針對印度安全部隊和地方目標的襲擊。據(jù)印度情報機構透露,古爾在這一時期展現(xiàn)出較強的組織能力和宣傳技巧,擅長通過社交媒體和地下網(wǎng)絡招募年輕人加入激進組織。
2018年,古爾被指控參與策劃了針對克什米爾知名記者舒賈特·布哈里(Shujaat Bukhari)的暗殺行動。布哈里是《克什米爾崛起報》(Rising Kashmir)的主編,因其對克什米爾問題持溫和立場而被激進分子視為威脅。6月14日,布哈里在斯利那加的新聞區(qū)(Press Enclave)被槍殺,兩名隨身警衛(wèi)也一同遇害。這一事件震驚了克什米爾社會,也讓古爾的名字首次進入印度情報部門的重點監(jiān)控名單。
(三)
創(chuàng)建“抵抗陣線”組織
2019年8月,印度政府宣布廢除憲法第370條,取消查謨和克什米爾的特殊地位,并將其重組為兩個聯(lián)邦直轄區(qū)。這一決定引發(fā)了克什米爾地區(qū)的強烈反響,許多當?shù)鼐用裾J為此舉威脅了克什米爾的自治權和文化身份。在這一背景下,古爾與另一名激進分子穆罕默德·阿巴斯·謝赫(Muhammad Abbas Sheikh)共同創(chuàng)立了“抵抗陣線”組織。
該組織被認為是“虔誠軍”的分支或代理組織,旨在通過更“本地化”的形象在克什米爾開展武裝活動。與傳統(tǒng)的宗教激進組織不同,該組織刻意避免使用宗教符號,采用非宗教化的名稱和宣傳策略,試圖塑造一個“世俗抵抗運動”的形象,以吸引更廣泛的支持。 然而,印度政府和情報機構一致認為,該組織的資金、武器和訓練仍主要來自巴基斯坦,特別是“虔誠軍”和巴基斯坦三軍情報局。
該組織成立后迅速展開了一系列高調(diào)的襲擊行動。2020年4月,TRF在庫普瓦拉(Kupwara)的凱蘭(Keran)地區(qū)與印度特種部隊交火,造成五名印度士兵死亡。 同年5月,TRF在索波雷(Sopore)伏擊印度安全部隊,殺死一名上校、一名少校和一名特種行動小組(SOG)督察。 這些行動顯示了該組織的軍事能力和對印度安全部隊的直接挑戰(zhàn)。
古爾作為該組織的最高指揮官,負責戰(zhàn)略規(guī)劃和人員招募。他利用在線平臺招募年輕人,傳播激進思想,并協(xié)調(diào)跨境武器和毒品走私。據(jù)2022年印度官方數(shù)據(jù),在查謨和克什米爾被擊斃的172名武裝分子中,有108人與該組織有關聯(lián),顯示出該組織在當?shù)氐幕钴S程度。
(四)
個人特質(zhì)與領導風格
古爾的領導風格融合了戰(zhàn)略眼光、宣傳技巧和冷酷無情。他不僅擅長利用現(xiàn)代科技進行招募和宣傳,還能通過地下網(wǎng)絡協(xié)調(diào)復雜的襲擊行動。他在“抵抗陣線”組織內(nèi)部建立了嚴密的組織結構,與“虔誠軍”及其他激進團體保持密切聯(lián)系,確保了資金和武器的穩(wěn)定供應。
與此同時,古爾的個人生活鮮為人知。作為一名潛逃的武裝分子,他長期處于隱匿狀態(tài),據(jù)信可能藏匿在巴基斯坦與阿富汗邊境的阿富汗一側。他的家庭信息也受到嚴格保護,但有分析認為,他的家人可能仍在克什米爾,這成為印度安全部門試圖追蹤他的潛在線索。
古爾的公眾形象在克什米爾地區(qū)具有兩面性。一方面,他被部分激進分子視為“抵抗英雄”,代表了對印度統(tǒng)治的不滿;另一方面,他在主流社會中被視為恐怖分子,其行動對克什米爾的和平與經(jīng)濟造成了嚴重破壞。
本文轉載自“南洋風云錄”微信公眾號2025年4月24日文章,原標題為《印度4/22恐襲案幕后組織及領導人相關情況》
本期編輯:宋可馨
本期審核:范家菀
*前往公眾號后臺發(fā)送“編譯”,即可查看往期編譯合集
▲政報·102期 | 為保2024大選,印人黨打算收割這個群體的選票了.....
▲經(jīng)報·96期 | 印落后中國16.5年,但正在快速縮小差距!
印國防工業(yè)大崛起?美國居然是印軍火最大購買國…
編譯 | 關稅亂戰(zhàn)印還想產(chǎn)業(yè)升級?“印度制造”能否抵御特朗普沖擊?
更多內(nèi)容請見↓
評論區(qū)留下寶貴的意見或建議,但請務必保持友善和尊重,任何帶有攻擊性和侮辱性語言的留言(例如“阿三”)都不會被采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