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九邊
來源:九邊 (ID:ertoumu893)
很多人都面臨一個問題,就是能量槽比較短,很容易疲勞該怎么做。
我在幾年前就感覺自己發現了一些套路,幾個月前正好聽了一個公司組織的一個講座,非常有心得,跟大家分享下。這些東西最近在小紅書上零星分享過,今天總結成一篇完整的。
首先要說,什么樣才算高能量?
那自然是精力充沛,每天睡四五個小時卻整天活力滿滿。
但是這類人在現實里確實有,但不多,剩下的絕大部分是咱們普通人,今天講的就是普通人該如何改善自己的狀態。
主講人是個醫學博士,現在在北京三甲醫院上班,看上去不到點三十,其實跟我年齡差不多,都是“85后”,馬上四十了,學歷非常高,在醫院升的也很快。她從小精力就極差,每天只能集中注意力三四個小時,單次超過四十分鐘注意力就渙散,而且患有一個什么奇怪的綜合征,總之就是易疲勞,如果上體育課跑步半小時,一天都廢了。她能做的最高強度運動就是快走。
我還以為她要說自己怎么從那么虛,通過不斷努力,進化到現在精力旺盛。
開講才發現并不是,她在整個讀書期間一直研究怎么提升體力,后來發現這玩意可能是天生的,至少一很大一個群體是沒法提升的。幸虧她爸也是醫生,所以一直在跟她做改進,形成了一套方法論,后來順利考上名校,讀完博,現在在北京的三甲醫院上班,醫院是個很費神的地方,她也能扛下來。
她的操作,更類似一種“存量資源管理”,也就是說,她首先接受了自己能量條短這個事實,然后在這個基礎上做改進,確保每天這三四個小時效益最大化。
她認為自己能量差確實是劣勢,但是絕大部分人也把自己的能量給浪費了,或者說分散了,每天集中注意力時間可能還不如她,所以她做好精力管理,把有限的時間有效利用起來,依舊比絕大部分人更有優勢一些。
具體怎么做的呢?
01
保持睡眠
如果說有啥事對精力影響最大,那無疑就是睡眠。
情緒,記憶力,身體損傷修復,精力恢復,這些操作都是在睡眠中進行的。如果長期睡眠不足,身體幾乎所有部件都會出問題。小孩還有個發育的事,也跟睡眠強相關。這個意義上講,那些讓小孩使勁降低睡眠時間去學習的家長,多少有點可悲,把自己的孩子坑了他們還挺自我感動。
她說她最重要的辦法,就是一天睡十幾覺。
說到這里,可能已經有人覺得挺扯,那啥,我要是隨時隨地能睡著,我還用擔心精力問題,不就是沒法快速入睡嘛,或者沒時間嘛。
她最主要的做法是晚上好好睡,其他時間主要是“數呼吸”來替代睡眠。
眾所周知,閉上眼睛,啥也不想,深呼吸,然后數自己的呼吸,這是最常見的冥想套路。
比如哪怕五分鐘的間隙,也趕緊冥想一會兒,晚上別人去吃飯,她隨便吃點,趕緊來個長時間冥想。有時候就冥想睡著了,也能補半個多小時的覺,睡不著也沒事,三十分鐘冥想跟睡一覺也差不多。或者沒啥事的時候戴上耳機數呼吸,讓別人有事拍她。
她的手表有個記錄冥想的供能,一天下來,加起來有兩三個小時,相當于多了兩三個小時的睡眠。冥想可以把睡眠這種高度不可控的東西變成高度可控的東西。
很多小伙伴不知道,冥想和睡覺其實差不多,甚至你練習得久了,這玩意比睡眠效果更好。為啥我向大家推薦她的做法呢,因為她說的和我這些年的感受是一樣的,效果確實很好。
具體怎么做呢?
定好12分鐘鬧鐘(視情況而定,我自己一般都是五分鐘),戴上耳機,最好降噪的,事先找好冥想音樂,其實絕大部分輕緩的純音樂都可以,閉上眼睛,躺著靠著都行,開始深呼吸,然后不要瞎想,專心數呼吸。
不要小看這個操作,初學者很難數到一百,我一般數到四五十就迷糊了,陷入了一種半睡半醒的狀態,等五分鐘一到,會有種睡了一覺醒來的感覺,頭腦非常清醒。狀態不好,我從來不死扛,總要想辦法找個地方數一百次呼吸,一般狀態都能迅速恢復。
那位主講的博士也是這樣,兩件事的間隙,也要趕緊來個五分鐘閉眼呼吸練習。
我自己的體驗是,我一般晚上睡眠少,白天每天也得五分鐘冥想五六次,尤其中午和晚上,都要來兩次15分鐘的。此外B站還有那種很長的冥想引導視頻,你聽主播怎么說,你就怎么做,也能爭分奪秒地睡覺,有20分鐘和40分鐘的。
一般來講,狀態不好,就盡快找個地方來個五分鐘冥想調整狀態,而不是死扛,大家可以試起來,說不定非常適合你。如果現在不想試也可以,對冥想這事留個意,過一段時間說不定會用得著。
她也認為冥想就是另一種睡眠,但又對環境沒睡眠要求那么高。你可以在地鐵上、出租車里、政務大廳閉眼冥想一會兒,卻沒法在那里睡一覺。如果加上冥想,她每天跟樹懶似的,得睡十二個小時,確保剩下的時間狀態在線。
02
嚴格控制社交媒體
她認為其實有些APP看著是娛樂放松的,其實也是大幅消耗精力的。
所以短視頻是基本不刷的,各種社交媒體每天控制在四十分鐘之內。很多時候寧愿發呆也不看社交媒體,并且她認為發呆也是一種休息。
此外她還提到了一種策略,這我之前也在小紅書分享過,大概就是避開那些讓你心煩意亂的東西,不要去碰低能量負能量的東西,如果碰到了,千萬別回應別理會別接茬,那東西就會從你身邊溜過去。你接茬,或者反駁,那玩意就跟你一段時間。
比如你看到一個很不好的評論,讓你惡心了一下,你沒忍住回懟了一句,接下來一堆人懟你,讓你惡心一整天。
對待其他臟東西也是這個邏輯,不回應不接茬,它就會從你身邊溜過去,一回應,壞運氣壞狀態糾纏好多天。而且有疊加效應,心情不好看啥都煩,更容易接茬負能量,更煩了。粉圈飯圈人精神正常的不多,因為他們的日常就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偶像成天懟人或被懟。
所以大家可以嘗試下,碰上煩人的負能量玩意,就一個“閃字訣”,不要理會更不要接茬,一個禮拜左右,整個人都感覺年輕有活力了,畢竟平白無故損耗的能量少了很多。
03
散步
每天都要維持一萬步,多的時候兩萬步。初高中的時候學校她離家來回八公里,每天步行八公里,睡眠好很多,而且一直沒長胖。而且她發現如果停了散步,一兩個月之后明顯記憶力就開始下降了,而且情緒也開始低落。
如今她住醫院附近,每天步行上下班,加上上班時間的步行,基本上維持一萬步左右。
我也有個感觸,如果每天走千把來步,身體就是退步的,最明顯的,腰圍會變大,情緒也緩慢走低;
如果走五六千步,那長期能維持原狀;
走到八千一萬,身體就是進步的,腰圍也變小了。
她還提到一件事,說是其實咱們跑步和鍛煉之后,身體都是“負氮平衡”狀態,也就是身體時時刻刻都在分解肌肉,也在合成肌肉,鍛煉之后,身體分解程度要大于合成。這跟很多人的感受是相悖的,因為大部分人覺得鍛煉肯定是促進肌肉的,怎么就分解的更多了。
這就需要引入另一件事,鍛煉完應該立刻補充蛋白質和少量碳水,這樣就能讓身體迅速轉變成“正氮循環”,身體進入合成狀態。這也是為啥健身房那群人,訓練完要吃香蕉和蛋白粉,道理是一樣的。比較有意思的是,她說醫院那邊大家都喝奶粉,每次長散步回來就喝一大杯奶粉,現在的奶粉里都加了維生素,一起補了。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奶粉里的脂肪含量是非常高的,一般來講,奶香越豐富,脂肪含量越高,脫脂奶非常難喝,也是因為把脂肪給去了。
也就是說健身并不會提升體能,健身之后身體會開啟修復和超量恢復,補充蛋白質,這才能提升體能,如果蛋白質不足,那健身會讓身體越健越虛。那為啥還要碳水呢?主要是人體的合成代謝是需要胰島素的,加點碳水可以促進合成代謝。
這個對我來說很重要,我從去年開始重新跑步,但是進步非常緩慢,那天聽完講座,反應過來我每次都是別人晚飯時候跑,跑完啥都不吃,身體可不是處于“負氮平衡”了嘛,所以跑步提升不明顯。今年也開始每次跑完趕緊補一勺蛋白粉,再來一個香蕉,這幾個月進步確實明顯多了。大家也注意下這個問題。
尾聲:
她還講了一些,不過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這三條,尤其對睡眠的理解,她講了不少,我沒咋記住。
我覺得那位主講人提供了一個特別好的視角,我們平時對于自己身體狀態不好,總是想著怎么改變一下。
她的思路其實更加可操作一些,也就是去優化流程,提高對存量的管理,把已有的資源管理好,依舊可以達到很高的高度。
就寫到這里了,希望對大家有用吧,喜歡請三連。
THE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