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歲,婚禮前夕,凌晨的辦公室,猝死。這幾個詞組合在一起,像一把鋒利的刀,刺穿了所有打工人的心。要說最近這加班出事的新聞,可是真不少,有網友聲稱,小米要求員工日均工時不低于11.5小時,低于8小時甚至還得寫反思解釋!不少員工紛紛吐槽,但還是無一例外都在踩著領導要求的“工時線”掙扎。還有一位月薪3萬35歲的程序員,因為長期熬夜導致腦干出血,可以說,現在很多打工人都在用命掙錢。
其實,近年來,默認加班、隱形加班、“狼性文化”等加班文化是層出不窮,有的單位甚至明目張膽地要求員工周末上班,不僅沒有調休政策,也不支付加班費用。但是前段時間,也有部分知名企業“強制下班”,取消“大小周”,有些人覺得終于出頭了,加班文化終于退潮啦。
配圖,圖文無關
可是真的是這樣嗎?然而,現實是,“大小周”沒了,但加班卻悄悄“隱形”了。曾經加班還有“硬性規定”,加班工資還有個盼頭。而如今,“自愿加班”竟然成了大家心照不宣的規則。有的單位甚至通過加班文化給員工“打雞血”,還在有意無意中,將加班與工作態度、對公司忠誠度掛鉤。在人為制造的員工“自愿奮斗”假象之下,這些單位認為不能加班的員工就不是好員工。
這種工作模式,不僅會讓員工失去健康,也會拉低單位的工作效率,還可能造成無效管理,構成“內卷”的死循環。 導致現在不少打工人都處于“敢怒不敢言”的尷尬境地。要我說,這種狀況不能光依賴勞動者被動維權,監管必須動真格。比如,將勞動法律法規的遵守情況納入法治社會建設考評體系,倒逼企業守法;對線上加班和工時補償作出明確界定,加大對用人單位“隱形加班”行為的監管和懲罰力度,提高違法成本。
不僅如此,作為打工人來說,要形成一種共識,準點下班帶有“偷感”,本身就是一種病態的職場文化。請記住:任何以透支生命為代價的"福報",終將反噬個人與企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