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王佳潼 通訊員 張凱麗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近日,臨朐濱水文化書院傳出陣陣誦讀聲,“悅芽”親子閱讀課開講了,孩子們在老師帶領下重溫國學經典篇目,閱讀場景瑯瑯書聲已成為日常新場景。
今年來,臨朐縣為滿足群眾多樣化精神文化需求,積極打造多元共享的社區文化書院,推動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濱水社區常住人口達1.7萬余人,是臨朐縣人口最密集的社區之一。社區通過整合優質資源,創新活動形式,優化服務供給,深耕文化書院建設,打造了一站式、開放性、多樣化的公共文化空間,探索出一條以文化潤心賦能書院的發展之路。
依托陣地資源 搭建社區書院“新橋梁”
“我們社區跟以前大不一樣了。”居民劉阿姨高興地說,“以前進去空落落的,現在利用起來建書院了,讀書、看報還能練瑜伽呢,大家伙聚到一起,精氣神好了,鄰里間感情也更深了。”濱水社區以群眾需求為切入點,探索“書院+”運行模式,常態化開展文化課堂、宣講培訓、托育服務、文體娛樂等活動,豐富居民業余生活,切實打造“家門口”的大課堂,讓文化資源“觸手可及”。
為進一步延伸公共文化服務觸角,濱水文化書院盤活超然書房、圖書館、科普館等多個功能陣地,添置圖書5300余冊,涵蓋紅色黨史、人文社科、科普知識等多個類別,配備自主借閱一體機、門禁卡、各種閱讀席位,形成集授課、學習、交流、娛樂為一體的社區書院文化服務綜合體,整合周邊20多家教育培訓機構資源,服務居民群眾近1.5萬人。
優化課程供給 解鎖社區書院“新密碼”
“孩子的審美、興趣和選擇可能和家長不同,只要不涉及原則問題,不妨放手讓他們去嘗試”,專業心理咨詢師潘靜老師正為家長解答疑惑。濱水文化書院聚焦青少年心理健康,攜手金陽光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已開設4期護“苗”成長 從“心”出發心理疏導講座,服務青少年60余人。
為給居民提供全周期服務,濱水文化書院通過入戶走訪、調查問卷等方式廣泛收集居民課程需求,挖掘教育機構、社會組織、退休教師、社區老黨員等師資力量,實行“公益+市場”的運行模式,建立群眾點單、書院接單、學員評單工作機制,開發少兒公益課堂、普法講堂、科普研學、心理疏導講座、技能培訓等10多項特色課程,定期公布課表。截至目前,濱水文化書院已開辦課程150余場次,服務群眾達3600人次。豐富的課程設置讓大家在寓教于樂的過程中收獲知識,提升素養,將文化服務精準送達每一個家庭。
豐富活動形式 打造社區書院“新矩陣”
“每年我們都會舉辦‘巧手做花燈’親子手工活動,讓社區居民感受傳統節日魅力”,濱水文化書院負責人薛利利說道。為增強社區凝聚力,書院以春節、元宵節、端午節等傳統節日為契機組織開展文明實踐活動180余場,有力推動了傳統風俗的傳承與發展,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
濱水文化書院以未成年人需求為導向,開辦親子閱讀分享會、經典誦讀大賽、航空航天知識科普等活動,如今已吸引了600多名兒童參與。老年大學邀請退休教師、文化骨干擔任授課講師,累計招收學員325名,舉辦文藝演出、書畫展等70余場次,為老年人搭建了學習、娛樂、社交的綜合平臺。濱水書院不僅是文化陣地,更是提供便民服務的貼心“管家”。通過協調紅色合伙人、沿街商戶、志愿者等,開展“惠民集市”活動,讓商戶得實惠,居民享便捷。邀請專業面點老師開展“巧手生花”花樣面點公益培訓,增強居民就業技能;以傳統節日為契機,舉辦做元宵花燈、母親節DIY 親子手工等活動。豐富的活動讓書院不止于“書院”,更是豐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培育社會文明新風尚的重要載體。
如今,在濱水社區,家門口上課學習、培訓技能、參加各類文藝活動已然成為居民生活常態,一幅融合了講座、活動、民生、文化、服務等多角度的美好生活圖景,正在濱水文化書院徐徐展開。下步,濱水社區將優化課程設置,積極鏈接資源,以融合之勢打造服務全體居民的開放式社區文化書院,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