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上海車展再度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在40萬平方米的展館里,在大批海外嘉賓的注目下,一場又一場的汽車新品和技術發布會正在舉行。
上汽通用別克、一汽豐田、本田中國、東風日產、上汽奧迪、凱迪拉克、智己等知名品牌在發布全新戰略和自家新車的同時,都會重點介紹新車搭載的Momenta輔助駕駛系統。
其中,上汽通用總經理盧曉把演講C位讓給了Momenta創始人兼CEO曹旭東,與其一起揭幕新車;別克還在展臺放置了超大的Momenta技術展示大屏;上汽奧迪也邀請了曹旭東在發布會演講。
根據研究機構佐思汽研2023年1月到2024年10月的數據統計,在國內高階駕駛輔助市場,Momenta市場份額竟然高達60.1%,處于領先位置。
問題來了,為什么這么多車企都在同時選擇Momenta?
01
長路漫漫的L4
Momenta創立于2016年,這年也被稱為“自動駕駛元年”。就在這一年,Waymo正式從Google獨立出來,并在翌年11月在美國鳳凰城運營不配置司機的RoboTaxi服務。還是在2016年,通用汽車耗資10億美元收購了自動駕駛初創企業Cruise Automation,與Waymo展開競爭。
在中國,同樣是在2016年,包括Momenta、小馬智行、馭勢科技在內的自動駕駛公司紛紛創立,互聯網巨頭百度也在自動駕駛領域投入重注。
當時,絕大多數從業者都把目標定在了L4級自動駕駛——汽車不再需要人來駕駛,并采用RoboTaxi模式運營。
如今,已經過去了將近9年的時間。在美國,Waymo仍然只在屈指可數的幾個城市運營,Cruise則被通用汽車徹底關閉。在中國,從事RoboTaxi的百度和小馬智行,運營范圍也僅僅只有十多個城市。
與此同時,L2級輔助駕駛則大行其道。今年,特斯拉將擁有超過100萬的FSD輔助駕駛用戶。在中國,輔助駕駛已經成為消費者購車時重點關注的產品力。
這也意味著,當初篤定L4級自動駕駛的很多創業公司,很多都沒能活到今天,或者活得非常簡單。
02
兩條腿走路
其實,Momenta同樣也經歷了痛苦的轉變過程。創業伊始,Momenta的目標就是實現規模化的L4自動駕駛,公司拿到了數億美元的融資,就像研究院那樣做一些高大上的超前項目。
直到2018年年底,曹旭東意識到,不能只是志存高遠,還得腳踏實地。經過高管團隊反復研討,決定實施“一個飛輪、兩條腿”戰略:打造一個數據驅動的飛輪,智能輔助駕駛與自動駕駛Robotaxi“兩條腿”走路。
這其實也意味著,公司將很大一部分資源轉向了量產車,轉向了當時有量產可能的L2級輔助駕駛系統。2019年,Momenta發布了可量產的結構化道路自動駕駛解決方案Mpilot。
還是在2018年,Momenta接下了當時國內汽車行業老大—上汽集團—的一個記憶泊車預研項目。由于當時整個平臺都是全新的,再加上工程樣車的一些關聯件也存在問題,使得整個項目Bug不斷、進展緩慢。
當時也沒有別的辦法,只有死磕。Momenta這個項目的研發人員幾乎每天都要加班,以至于公司的保安都覺得奇怪:為什么每天最晚離開的都是那幾名員工?
最終,這么一個小小的預研項目,竟然耗費了Momenta兩年多的時間。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在與上汽磨合的過程中,Momenta逐漸打造出了適合量產的各種“兵器”:
公司不僅開發出了一套對需求進行挖掘、提煉和驗證的分析工具;在完成需求分析之后,還開發了一套標準的自動軟件硬件開發套件,能夠實現傳感器適配與算法研發解耦,以適配不同的車型。
03
打造飛輪
2020年12月,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的加劇,上汽集團成立了專注于高端新能源市場的智己汽車。看到Momenta的量產自動駕駛也已經打磨得差不多了,智己選擇與Momenta在智能駕駛領域繼續合作。
在Momenta的加持下,智己在兩年多的時間里,就走完了其他智駕頭部玩家9年多的路程。2024年9月,智己正式交付了全國都能開的無圖NOA,成為第四家達成這一里程碑的車企。一個月后,智己又推出了基于“一段式端到端大模型”的IM AD 3.0。2025年,IM AD將實現“門對門”的全場景通勤。
與智己的合作成功,也讓更多車企看在了眼里,他們紛紛找上門來。
如今,Momenta打造的“數據驅動的飛輪”正在高速運轉:Momenta從量產車獲取海量數據,涵蓋真實場景Corner Case;然后通過高度自動化工具鏈高效處理海量數據,低成本解決問題,實現閉環自動化;最后端到端數據驅動算法,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完成數據驅動;最終,形成一個完美的閉環。
而且,飛輪還越轉越快。Momenta輔助駕駛系統量產第一個10萬臺車花了兩年的時間,第二個10萬臺就縮減到了6個月,第三個10萬臺更是不到3個月的時間。
如今,Momenta飛輪大模型已經升級迭代到了第五代,實現了模塊化和靈活適配,無論車企對芯片、傳感器和域控制器提出了多少種不同組合的要求,Momenta都能夠用同一個主線架構應對。
這也讓Momenta成為量產車數量最多的智駕供應商,合作伙伴包括上汽、比亞迪、東風日產、長城、廣汽豐田、奔馳等數十家車企,合作量產車型超過130款。
如果說商場是學校的話,經過將近9年的錘煉,Momenta已經從一位只關注自己拿高分的學霸,轉變成了技術好、產品好、交付好、價格好的“四好學生”。
04
下半場必選
如今,這位“四好學生”,還在獲得更多車企的垂青。實際上,2025上海車展期間,宣布與Momenta聯手的這些汽車品牌(別克、豐田、本田、日產、奧迪、凱迪拉克等),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它們都曾經是非常主流的汽車品牌,在燃油車時代都輝煌一時,如今卻都需要在智能化上補課。
就在前不久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5)上,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提出:“從好的體驗看,如果說上半場的電動化是改善性的,下半場的智能化則是顛覆性的。”
在剛剛過去的2024年,憑借在電動化上的垂直整合優勢,比亞迪完成了427.21萬臺的年銷量,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的老大;銷量同比增長高達41.26%,漲幅驚人。
在上半場完勝的比亞迪,如今又在下半場祭起了“智能化”的大殺器,其中最重要的武器就是智能駕駛。2月10日,比亞迪召開了智能化戰略發布會,王傳福親自出場,一口氣發布了三款“天神之眼”駕駛輔助系統,就連售價只有7萬多元的“海鷗”也裝備上了,號稱要進入“全民智駕時代”。
智能駕駛,其實也是中國消費者的共同選擇。《2024麥肯錫中國汽車消費者洞察》顯示,受訪者在被問到:“您為何選擇中國高端新能源汽車品牌,而非外資傳統高端品牌的新能源汽車?”這個問題的時候,65%的受訪者選擇了“更先進的自動駕駛功能”,排在所有考慮因素的首位。
因此,當比亞迪、小鵬汽車、理想汽車在中國市場發起一輪又一輪的智能駕駛攻勢的時候,擺在其他汽車品牌面前的,不是做不做的問題,而是和誰一起做的問題。
在一汽豐田bZ5技術發布會上,一汽豐田汽車銷售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董修惠道出了選擇Momenta的原因:
“大家看到,正是秉持開放的精神,我們與業界領先的軟件公司Momenta攜手,通過搭載Momenta 5.0城區駕駛輔助系統,我們的Toyota Pilot智能駕駛輔助實現了全面的進階,其大腦更聰明,判斷更精準,反應更迅速,出行更安全!”
05
終極玩家
在智能駕駛的終極競爭中,Momenta已經與一家巨頭交上了火,這家巨頭就是華為。憑借強大的全棧自研能力,華為智駕同樣贏得了不少車企的訂單。
談起與巨頭的競爭,曹旭東似乎毫不擔心。他明白,規模龐大的汽車集團,在智駕領域不可能只選擇一家供應商。例如比亞迪,除了自研之外,既在騰勢、仰望、漢、宋、海豹等多款車型中搭載Momenta輔助駕駛系統,又在方程豹車型采購華為ADS輔助駕駛系統。
與強勢的輔助駕駛供應商相比,Momenta更平易近人,更愿意配合車企做個性化定制。
再有,Momenta還能拓展更廣闊的海外市場。如今,通過與大量合資車企的合作,Momenta已經讓那些全球汽車巨頭們感受到了實力。
未來,它們在發布面向海外市場車型的時候,也會考慮與Momenta的合作。實際上,隨著全球化戰略的推進,Momenta的智能輔助駕駛系統已經成功落地到歐洲、澳新、中東、日本等市場,在業內率先實現了“全球都能開”。
在智能輔助駕駛這條腿大步向前的同時,Momenta的另一條腿——自動駕駛Robotaxi也取得了可喜的進展。在上海車展,Momenta還正式宣布:首批車端無人的Robotaxi預計在2025年底進入試運營,屆時,用戶將率先體驗到Momenta賦能的自動駕駛出行服務。
“智駕領域終局的話,未來全球也就只剩下三四個玩家,其中中國會剩下兩三家。我大膽預測,中國的第一名,大概率也是全球的第一名。”曹旭東表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