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不久,“國家喊你減肥”話題出圈,吸引了大家的關注。說起“肥胖”,大伙兒肯定覺得“肥”和“胖”是一個意思,其實追溯一下它們的起源,就會發現它們以前還真不是一回事兒。
02
先來看看“肥”字,它是個會意字。咱們往前追溯到它的小篆字形,左邊是個“月”,難道和月亮有關?非也,其實它是“肉”。“肉”字的篆文和“月”字的篆文簡直是“雙胞胎”,在后來字形流變的過程中,作為偏旁,都寫“月”了。所以現在看到一個月字旁的字,我們就要仔細分析了,它到底是月亮,還是肉。像“朗”“朦朧”等字,我們一看就知道和月亮有關;“脖”“肚”“腿”等字,明顯和肉有關。
03
“肥”的右半邊又是什么意思呢?這就有分歧了。有人說它是個跪坐的人形,和左邊的“肉”結合起來,表示人身上的肉多。你問為什么跪坐?倒不是在進行什么特殊的儀式,而是古人本來就經常跪坐。跪坐的人就可以代表人。
04
古代文字學家、文學家徐鉉認為,“肥”的右半邊是“卪”,讀作jié,表示節制。和“肉”組合起來,表示人身上的肉不能太多,得節制。看來那時候的人已經有減肥的理念了。盡管大家對于“肥”的字形來歷有分歧,但對它的本義都比較確定,就是人身上脂肪多的意思。
05
“肥”后來也指禽獸的身上脂肪多,比如“肥豬”“肥羊”。再后來又引申為土地質量好,比如“肥沃”。轉化為名詞,“肥”還指能增加田地養分的東西,比如“農家肥”“化肥”。從人的脂肪多,還可以引申為收入多,比如“肥差”就是能從中多得好處的差事。人肥胖對應著衣服寬大,因此“肥”還引申為衣服鞋襪寬大,比如“褲子太肥了”。
06
說完了“肥”,我們再看看“胖”。“胖”的小篆左邊仍然是“肉”,后來寫成了“月”。右邊是“半”,那“半”又是什么意思呢?它的上面像是個“八”,但指的并不是數字八,而是用一撇一捺表示左右分開。你給“八”加個“刀”,就會變成“分開”的“分”。“半”的下面其實是個“牛”。在古代,人們把牛從中間分成兩半,用來祭祀。因此,“胖”的本義就是祭祀用的半體牲畜。
07
半個牛也挺大塊了,所以“胖”有了寬大、安泰舒適的意思,這時候讀pán。《禮記·大學》里有:“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這里的“心廣體胖”意思是,心胸寬廣的人身體也會安泰舒適,并不是說心寬就會導致體重超標。
08
“胖”是用來祭祀的半體牛,那人們祭祀會挑選什么樣的牛呢?肯定是肥美的呀,“胖”由此引申為肥、脂肪多。所以,“胖”也逐漸引申為脂肪多,此時讀pànɡ。現在我們口語里用“胖”的時候更多,在成語里面還是“肥”字多。
09
可能在古人看來,吃飽飯不容易,肥胖不是大問題,“瘦”才是病態。但是在現代社會,肥胖的危害日益嚴峻,體重管理必須提上日程了。咱們趕緊管住嘴、邁開腿,向著健康邁進!
來源:科普時報 漫畫:楊仕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