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管理,靠的并非制度,而是抓好這4個“度”
一味靠制度,管理必定有漏洞。
下屬不服,團隊無力,會很快陷入惡性循環。
真正的高手,往往都是靠以下這4個度,來做好管理。
一:嚴寬有尺度
從人性的角度出發,每個人內心都渴望自由,不愿受到過多的束縛,正如動物不愿被困于籠中。
我曾強調過:“管理的精髓在于管人,而管人的關鍵在于管心?!?/p>
唯有真正把握住下屬的心,才能更有效地落實管理措施,實現上下同心協力,達到雙贏的局面。
然而,在實際操作中,管理者必須把握好嚴寬的尺度。
我們不能因為過于體諒下屬而一味地遷就,內心仍需有自己的評判準則。
1、尊重互惠
在管理過程中,“你敬我一尺,我還你一丈”的原則至關重要。
管理者要明白,尊重是相互的。如果你不把員工放在眼里,他們自然也不會服從你的指揮。
只有與員工建立起默契,工作中相互配合,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常來說,職位越高的領導往往越和藹可親,而基層領導則容易顯得趾高氣昂。懂得尊重他人,不僅是一個領導者最大的魅力所在,更是其良好修養的體現。
總之,管理者要在嚴寬之間找到平衡點,通過相互尊重贏得下屬的心,從而更好地引領團隊前進。
2、平衡之道:近敬遠怨
駕馭團隊人性,關鍵在于把握愛與怕的平衡。
管理者要讓下屬感受到關愛,同時也要讓他們有所敬畏。
一方面要寬容,“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站在員工的角度思考問題,以情感人,引導他們積極行動。
另一方面要嚴格,堅守規則與原則,對錯誤行為絕不姑息。懲罰不是目的,關鍵是要讓員工明白錯誤的本質,從而達到教育的效果。
如果管理者在處理問題時偏袒或忽視,將嚴重打擊那些遵守規則的員工,導致他們心生不滿和怨恨。
3、自省之鏡:三省吾身
自我反省是管理者不可或缺的品質。首要任務是管理好自己,然后才能有效地領導他人。
許多管理者不受尊重,往往是因為他們對待自己與下屬的雙重標準。
作為領導者,自我管理同樣是一門重要的課程。
如果你不能嚴格要求自己,只是擺架子、耍權威,心生優越感,這種“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管理方式注定失敗。
要深刻理解“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你的地位是下屬賦予的。
想要成功管理團隊,首先要做好自己。
一個連自我都管理不好的人,又怎能期望他管理好他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