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3521%關稅,特朗普再現離譜操作,等不來北京電話就拿中國鄰國開刀,關鍵時刻越南回應了。特朗普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這場關稅戰接下來又是什么走向呢?
據路透社報道,當地時間4月21日,特朗普在社交平臺發文稱,經過長達1年時間的調查,他決定對東南亞多個國家的反補貼行為加征關稅,其中馬來西亞為34.4%、泰國為375.2%越南395.5%,以及柬埔寨堪稱離譜的3521%的關稅。
至于加稅的原因,是韓國、瑞士和美國等7家在美國投資建廠的企業,指控中國公司通過這些東南亞國家企業對美國市場投放大量且不公平的廉價商品,損失美國太陽能領域數十億美元的投資。如今美國已經審查完畢,所以將“依法”對這些國家進行關稅制裁,至于為什么柬埔寨的稅率高的離譜,特朗普給出了6個字“拒不配合調查”。
而在21日當天,特朗普的另一條推文中寫道,全球要主動聯合起來抵制中國,應該和美國簽署協議達成“關稅豁免”,以及限制和中國的貿易往來。然而日本首相石破茂都拒絕對美國做出重大讓步,代表團前往華盛頓和特朗普談判還遭到羞辱,其他國家就更不敢和美國談判了。
至于為什么是東南亞地區,特朗普的做法也是有講究的。一方面,東盟是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地區,而上述被制裁的4個國家又是東盟十國的核心成員,特朗普想要通過這種方式威懾東盟和其他國家,起到殺雞儆猴的效果。畢竟在特朗普看來,他已經承諾了“豁免關稅”并且給出了90天的考慮時間,其他國家卻沒有納頭就拜就是對美國的不尊重,他必須得做點什么。
另一方面,在美國的產業鏈回流計劃中,光伏領域本就是核心環節之一。早在2012年,美國就對中國公司展開了所謂的“雙反”調查,逼迫中企將產業鏈遷移到了東南亞地區。在民主黨執政期間,只要產業鏈不在中國就是成功,所以也就沒有了后續。
但隨著時間推移,馬來西亞、越南等國家快速搶占美國光伏市場,2023年美國從4國的進口的光伏產品占全年進口的77%,而這些產品的制造加工也基本都是中國企業主導,這是特朗普無論如何都不能接受的。畢竟他要的是讓美國制造業全面崛起,要的是產業鏈掌控在美國企業手中,所以4國就成了美國“制造業回流”的強大阻礙,拿他們開刀也是理所當然的。
只不過,3521%的稅率固然嚇人,但卻失去了制裁意義,中國外交部早有說明,特朗普無厘頭的加稅方式就是“數字游戲”,超過了一定限度就失去了任何意義,中方也不再回應,相比柬埔寨也是如此。
至于“殺雞儆猴”起到的效果也十分有限,畢竟特朗普掀起的關稅戰是全球性的,雖然只打了20天,但東盟十國也是受害者之一。尤其是越南,主動宣布對美國商品零關稅,卻依舊被加征46%的全商品關稅,于是被當小丑戲耍的越南主動和中方簽署了40多項合作協議,并和中國展開今年首次北部灣海域聯合巡邏。
這也引發了連鎖反應,馬來西亞和中國聯系,雙方簽署了互免簽證協議,這對貿易、旅游等領域的發展更加有利;柬埔寨則在外交聲明中提及中柬鐵路和航空等領域的新一輪合作。這些舉動都意味著東盟面對特朗普的關稅大棒,反而集體“倒戈”中國,實現進一步的互惠互利合作。
總的來說,特朗普的迷幻操作背后,暴露了美國的戰略焦慮和關稅戰舉步維艱的尷尬處境,不僅僅是東盟,日本、歐盟這些經濟體也開始對美國不滿甚至是保持敵意。4月23日就是中國邀請193個國家召開聯合國安理會非正式會議的日子,這是一場中國主導對美國貿易保護主義和單邊霸權的聲討,如果這場會議達成了共識,將吹響對美國的“反攻號角”,讓我們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