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紅樹林海濱生態公園的樹林中,傳來了此起彼伏的婉轉鳥鳴。深圳實驗學校坂田部學生舒湉芯和同學正手持望遠鏡,屏息凝神地捕捉著林鳥的蹤跡。突然,一抹靈動的身影闖入她的視線。
“快看!它的臉頰有紅色和白色圓斑,是紅耳鵯!”舒湉芯壓低聲音輕呼,身旁的學生馬上圍了過來。他們一邊對照圖鑒,比對鳥兒身上的特征,一邊在筆記本上記錄觀察細節,儼然一副“小研究員”的架勢。
這樣寓教于樂的實踐場景,正是深圳實驗學校坂田部積極踐行“每周半天計劃”的生動縮影。自深圳啟動“每周半天計劃”以來,深圳實驗學校坂田部勇立潮頭,作為試點學校,積極實踐“半天閱讀課+半天校外課”。
“教育不應囿于教室的四面墻。”深圳實驗學校副校長、坂田部執行校長張楠介紹,學校在不改變現有學科課時安排的前提下,通過優化課程實施方式和變換教學場景,單雙周輪流安排半天校外課和半天閱讀課,設計系列“前置—實踐—延伸”課程,努力將“世界即學校,自然即教材”的育人理念,融入教學實踐當中,以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創新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和綜合素養。
如何有序推進“每周半天計劃”?深圳實驗學校坂田部成立專項組,搭建“決策—統籌—執行”三級保障體系,實現管理效能與教育創新有機統一。在明確縱向決策傳導后,學校著手整合橫向資源。項目執行負責人葉偉生時常帶領教師團隊,開展實地調研與主題教研。他們多次奔赴公園、場館等多種實踐活動基地,挖掘更多育人實踐場景。
考察紅樹林海濱生態公園時,學校邀請專家教師蒲穎,共同探索校外課程路線。從灘涂到樹林,蒲穎詳細解讀紅樹林生態奧秘,學校教師則結合生物、數學等不同學科特點,巧妙設計課程內容。以五年級為例,考慮到學生處于思維萌芽階段,項目組結合科學學科“生物與環境”單元,以“紅樹的朋友圈”為主題,創設“前置—實踐—延伸”課程。
在前置的“半天閱讀課”上,學生們早早地解鎖探秘工具,學習使用望遠鏡。深圳實驗學校坂田部特別制作了紅樹林知識展板、生物圖鑒,精選《飛翔的精靈——中小學生環境教育初探》等相關書籍,量身定制一座知識寶庫。
“依托‘半天閱讀課’,孩子們能夠初步了解紅樹林,便愈發期待見到真的紅樹林生態。”看到學生課上自發地預習,課間熱烈討論,張楠眼中滿是欣慰,“這種由內而外的探索欲,正是前置課程埋下的種子”。為澆灌更多求知新芽,學校打造多元化閱讀生態,擴容圖書館,同時打造300㎡的“人文中心”,拓寬閱讀空間。
如何讓閱讀的種子持續生長?深圳實驗學校坂田部將其播撒在實踐土壤里,實現閱讀與實踐的閉環。“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揭開紅樹‘朋友圈’的神秘面紗!”五年級科學教師謝鳳玲指向灘涂上的鳥群,“你能找到幾種水鳥呢?我們用望遠鏡鎖定它們,將名稱和行為等信息填到任務單上。”學生們隨后化身“小小偵探”,記錄不同鳥類的“檔案”。
沿著考察路線,學生們用畫圖、連線、問答等多種形式記錄探究成果。學生的歡呼雀躍,同樣感染了同行的家長義工。在葉偉生看來,家長義工是“護航者”,更是“每周半天計劃”的深度參與者,“有位家長參與紅樹林活動后深受觸動,主動幫忙聯系深圳燃氣科學館,拓展課程資源。”
起初,深圳實驗學校坂田部以五年級為試點年級,探尋“每周半天計劃”的實施路徑。如今,項目已延伸至三、五、七年級,教師團隊更用心設計了26個校外實踐項目,涵蓋博物館、數學館、科學館等各種場所。
深圳實驗學校坂田部多個項目縱深推進,依年級特點構建螺旋式課程體系。不同年級的學生在紅樹林項目中分別從鳥類名片、食物網到生態關系逐步深入探究,在博物館項目中分別開展觀察陶瓷紋樣、對比古今青銅器和探究陶瓷背后的歷史等活動。目前,學校有19個項目獲深圳市2025年“每周半天計劃”課程開發項目立項。每個項目都體現了跨學科學習,學生們在實踐活動中親身體驗,讓知識“活”起來。
自“每周半天計劃”開展以來,學生的蛻變令人欣喜。紅樹林自然筆記、青銅器形象設計、數學立體模型……學生用一份份作品,展現綜合素養的提升。七年級學生魏星雨手繪的紅樹林觀鳥攻略,讓班主任巫小玉贊不絕口,“攻略里不僅詳細描繪了紅樹植物、動物特征,連深圳灣的地形細節都精準呈現,兼具實用價值與趣味性。”
看著孩子走到戶外,用身心感受深圳的自然與人文魅力,家長陳女士滿是感慨,“孩子現在積極主動觀察自然與生活,周末還要帶著妹妹去深圳灣當‘小老師’,我想這就是開展‘每周半天計劃’的意義。”正如這片扎根淤泥卻堅韌生長的紅樹林,學生們在一次次走出課堂的探索中,汲取著知識養分,向著更廣闊的未來振翅高飛。(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 記者 劉盾 通訊員 謝鈺然)
作者:劉盾 謝鈺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