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朋友告訴我,他出差回來發現我送給他的大米起蟲了,而之前在超市買的大米就沒有,兩袋大米放在一起,“疫情”竟然沒有傳播,我不懂為什么會這樣,就把問題轉給了我們那邊的有機大米加工中心的專業人士,不問不知道,一問嚇一跳:
大米也有防腐劑?看來我又天真了!趕緊查了一下資料,2007年發布的《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規定中,大米被允許添加包括防腐劑在內的三種添加劑,這三種添加劑分別為淀粉磷酸酯鈉,功能為增稠劑;雙乙酸鈉,功能為防腐劑;脫乙酰甲殼素(又名殼聚糖),功能為增稠劑、被膜劑,為了改善口感,第一種和第三種在陳大米加工過程中使用較多。雖然有劑量標準,但還是覺得不可思議,防腐劑難道真的是無處不在了?我繼續追問:
我滴媽呀,2013年的水稻現在才賣?市面上的陳糧居然這么多?一周一百萬噸???!
這些信息就在公開的資料里,而老百姓根本不知道吃的竟然是混合了“木乃伊”的大米!繼續再問:
又是新詞:黃粒米,某度一下得到答案:黃顏色的米粒有兩種,一種叫黃粒米,一種叫黃變米,大體意思是前者為保存不當變黃的,沒營養也沒毒性,后者是保存不當霉變的,能使人中毒或致癌。繼續:
趕緊又某度了一下:大米色選機是根據大米光學特性的差異,利用光電技術將大米中的異色顆粒自動分揀出來,從而達到提升大米品質,去除雜質的效果。假設已經霉變而還沒變黃,色選機應該也挑不出來吧?繼續:
接下來我在網上查了一下造假的毒大米,有鎘大米、輸液大米、打蠟大米、機油增光大米……
到這里已經徹底顛覆了我某些基本生活常識的認知,看來雖然大米我們幾乎每天都吃,卻真的對它知之甚少。
于是我決定親自做一下市場調研,多取幾個樣品,做一個簡單測試,看看我們在市場上吃到的大米到底是什么狀況,是不是都摻了陳米。
先去商超:永輝超市、京客隆、門口小超市、淘寶、拼多多、京東,共采集了20個樣品,加上我們去年就開始認養的有機稻田大米,總計21個樣品,在淘寶買了大米新鮮度檢測試劑,試驗就這樣開始了。
結果很明顯,新米比例偏小。價格越高的質量就會越好一些。最差的是小超市的大米,2.3元買的,批發市場的大米,只要是3元以下的,都是混合了為數不少的陳米的。這個結果僅供參考,不具備權威性,所以不標注樣品所購單位。
再看看大米的質量、價格,我咨詢了幾個家里種水稻的親戚,同時又咨詢了農業水稻專家,得出的結論大致相同,我列了一個圖表,僅供參考。
成本核算:
快遞和包裝費:快遞費1-2元/斤,外包裝+內包裝3-10元/10斤,人工0.5元。一般來說包裝+運費的最低成本約2-3元/斤,所以如果網上賣的大米7.5元/斤以下包郵還自稱是有機大米的,一定不會是真的。
總結:根據成本、價格及國家公布的種植統計數據進行分析,北方地區混合大米、普通種植大米價格低,占市場約80%以上,綠色、無公害大米約占15%以上,其他不到5%。
到這里,結果已經大致出來了。那應該如何選擇大米呢?
一、買貴些的。一分錢一分貨,起碼不會太差。
二、找農村親朋好友幫忙購買。這個也比較靠譜,但是比較麻煩,要定期購買,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有農村親戚的,而且普通種植的大米成本最低也得2.5元左右,即是親戚不要利潤,加上包裝和運費,也不便宜了。
三、認養水稻田。成本最低,最方便,質量好,一般每個月寄給你一部分,多數是真空包裝。
四、盡量不要買3元以下的大米,家里有老人和孩子的,盡量買5元以上的。
五、一次不要買太多,每月購買1-2次就好,最好真空包裝,吃不完要冷藏。
六、不要相信豪華包裝、過度包裝的大米,這個包裝錢其實也是你出錢買的,既不能吃,又不環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