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會已成為當前旅游新熱點,受到中外游客喜愛。近日,由中國旅游協會主辦的非遺燈會旅游創新發展活動在四川省自貢市舉辦。全國各地非遺燈會代表、各省區市旅游協會負責人、專家學者、旅游企業代表等共話燈會旅游發展新趨勢。
流光溢彩的自貢燈會
非遺既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璀璨結晶,更是旅游產業破局的嶄新機遇。中國旅游協會會長段強認為,非遺和旅游的融合是“非遺融入現代生活”最好的橋梁和紐帶。傳承千年的燈會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游客感知在地文化的最佳載體之一。
四川自貢燈會享有“天下第一燈”的美譽,自貢彩燈始于唐宋,興于明清,盛于當代,有千年歷史,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今年舉辦的第31屆自貢國際恐龍燈會總策劃設計師施飛介紹了本屆燈會“從個體到情緒化空間敘事”的創新發展和“從節慶年俗到夜游經濟驅動器”的市場化實踐,彩燈已成為夜游經濟的主力消費觸點,成為城市文化的名片。截至目前,今年的自貢燈會已接待游客超過185萬人次,門票收入近2億元,彰顯了彩燈文化的獨特魅力與強大吸引力。僅春節期間,就帶動周邊住宿、餐飲消費超過6億元,門票收入居四川第一,是四川省人文類非遺景區首次超越自然觀光類景區。燈會延長營業到5月初,突破往年三四月結束的慣例。
南開大學旅游與服務學院副教授妥艷媜發布了《非遺旅游融合發展研究報告(2025)》非遺燈會旅游融合研究成果,總結了非遺燈會和旅游融合的實踐經驗,燈會與旅游的融合發展,推動流傳千年的燈會超越單一的節慶符號或技藝,成為驅動產業創新、非遺文化傳承創造的綜合引擎。
燈會和旅游的融合將呈現怎樣的新動向?中國旅游協會休閑度假分會總顧問、世界旅游城市聯合會首席專家魏小安認為,彩燈常態化是必然趨勢,品牌燈會都在努力打造特色產品,形成異質化。中國彩燈行業在技術創新、文化傳承、政策支持和市場需求的多重驅動下,呈現出多元化、國際化和智能化的發展趨勢。
中華彩燈在國際舞臺上綻放華彩,已成為中華文化“走出去”的一張亮麗名片。段強表示,燈會應拓寬國際視野,進一步推動全球游客逛燈會和燈會“出海”,讓中國燈會成為文明對話的“世界語言”。
作為中國年俗文化活態傳承的典范,陜西西安的長安燈會構建了“一城三展”的立體格局,在西安的城墻景區、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和大唐芙蓉園三處設展,燈組設計以文物為根基,融合當代審美與復古元素,形成“文物為骨、潮流為翼”的獨特風格。據介紹,今年春節,西安城墻燈會通過創新融合傳統文化,以38件珍藏于博物館的文物珍寶為原型制作花燈,吸引了意大利、馬來西亞、中亞五國等外國游客。
上海豫園燈會被稱為時尚的傳統燈會,該燈會運用最新數字技術創新傳統表達,并加快“出?!辈椒?。今年1月,豫園燈會IP“山海奇豫記”多個主題燈組在越南2025海洋國際燈會上絢爛綻放,受到越南民眾喜愛。據介紹,2023年底至2024年初,豫園燈會首次揚帆海外,在法國巴黎舉辦燈會,吸引了近20萬名游客。今年夏季,豫園燈會將在泰國舉辦海外燈會,以此獻禮中泰建交50周年。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