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25日是貴州省第五個“人才日”,4月26日至27日舉行第十三屆貴州人才博覽會,期間,貴陽市委常委、市委組織部部長龍章懷接受采訪,就貴陽貴安“人才日”暨人博會活動亮點、常住人口增量、高校畢業生留(引)筑行動以及人才興市戰略等熱點問題進行了詳細解讀,展現貴陽貴安求賢若渴的決心與誠意。
問:貴陽貴安今年的“人才日”暨人博會活動有什么特點?
龍章懷:近年來,貴陽貴安按照省級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認真開展“人才日”系列活動,與廣大人才朋友共度專屬節日、共話地方發展,“人才日”已經成為貴陽貴安“強人才”的“規定動作”和“保留節目”。今年,我們將“人才日”與人博會統籌起來,圍繞會議活動、引才活動、賽事活動、宣傳培訓活動等內容,一體謀劃、一體部署,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求才若渴的信號更加強烈。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組長親自審定活動內容。42名市領導聯系包保74所在黔高校開展高校畢業生留筑行動,特別是市四大班子主要領導和有關市領導帶隊到天津、成都、重慶、南京、蘭州、北京、長沙等13座黔籍畢業生比較集中的省外城市宣傳推介貴陽貴安人才發展環境,招引省外高校畢業生來筑就業創業。開設事業單位引才“綠色通道”,簡化程序引進高層次人才、急需緊缺和特殊人才。市領導將主持召開專家人才座談會,聽取各行業專家人才意見建議。
二是以產聚才的導向更加突出。在人社部關心支持和省人社廳指導下,首次承辦全國性人力資源服務產業交流活動,邀請26個國家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近100家知名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協會)和行業龍頭企業、協會、用人單位齊聚貴陽,共商人力資源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大計。承辦第二屆貴州省人力資源服務創新創業大賽,為參加全國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大會做準備。舉辦高校院所科研人員和重點企業對接交流活動,推動產才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轉化落地。舉辦“四城聯動”人才“強省會”招聘會,搭建人才供需對接平臺。聚焦教育、醫療2個重點領域引進百名博士高層次人才,助力教育和醫療衛生事業高質量發展。
三是愛才敬才的氛圍更加濃厚。聚焦“人才日”主題,多渠道、多樣態推出人才(團隊)典型案例和人才工作綜述文章。開通地鐵“人才專列”和重點公交線路“人才專線”,在花果園雙子塔、觀山湖區摩根中心、金融城等地組織燈光秀,充分利用大型商圈、城區流量路段、戶外LED大屏等重點場所加強主題氛圍營造。開展專家國情研修和人才工作者培訓,進一步激發專家人才的創造活力和創業熱情,在全社會營造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的濃厚氛圍。
問:2024年貴陽市以19.96萬常住人口增量暫居全國第一,引發高度關注。我們了解到貴陽市正在大力實施高校畢業生留(引)筑行動,去年新增超13萬高校畢業生在筑就業創業,請問這兩者之間有什么關系?
龍章懷:市委堅持人口人才工作一起抓,落實就業優先戰略,強化就業、創業、產業、專業“四業”聯動,于2021年12月部署啟動高校畢業生留(引)筑行動,舉全市之力持續為高校畢業生送崗位、送政策、送服務,近三年累計吸引36.21萬名高校畢業生在筑就業創業,其中2024年就達到了13.06萬人,再創新高,為人口的逆勢增長起到極大促進作用,新增人口中超過一半都是青年人,是名副其實的青年發展型城市。我們主要做了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建機制。建立市領導領銜、市直部門包保工作機制,與73所省外高校建立就業合作關系。與省教育廳簽訂《省市共管共建花溪大學城、清鎮職教城政產學研用協同發展戰略協議》,實現共管共建。推動高校與企業共建實習實訓基地,市屬高校與行業協會、企業建立產教融合聯盟,成立全省首個市域產教聯合體。
二是送崗位。持續做優市場主體,提升人才承載能力。深入挖掘公共部門、產業企業崗位,2024年邀請74所在黔高校的書記、校長到貴陽“訪企拓崗”,拓展優質就業崗位1.57萬個。依托“筑人才”APP、校園招聘、直播帶崗等精準匹配推送就業崗位,開展線上線下招引活動近300場,提供適合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崗位19.72萬個。
三是送政策。聚焦“卡、錢、戶、房、崗”持續優化人才政策,出臺《貴陽貴安實施人才興市戰略若干政策措施》及配套實施細則。將高校畢業生納入筑才卡保障范圍,提供筑夢驛站申請、就業信息推送、學習提升等便捷服務。對到重點產業企業就業的高校畢業生發放安家費,給予自主創業的高校畢業生一次性創業補貼和創業擔保貸款。為各類人才提供7×24小時“零門檻”落戶服務。對來筑求職的高校畢業生給予免費入住“筑夢驛站”服務,對畢業三年內在筑工作的高校畢業生發放購房、租房補貼。給予用人單位穩崗返還、一次性擴崗補助和創業擔保貸款。對留筑工作成效好的高校、企業和人力資源機構給予經費支持,對經集中組織在筑實習的大學生發放實習補貼。
四是送服務。建立20個“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服務站”,2024年開展職業指導和就業培訓162場,參加人數7.02萬人次,引導高校畢業生樹立正確擇業觀、就業觀。建成35個創業孵化基地、眾創空間等“雙創”平臺,支持大學生依托創業平臺、孵化基地自主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落實離校未就業畢業生“1131”就業幫扶措施,提供政策宣傳、職業指導、崗位推介、就業培訓或見習服務。
問:去年3月,市委十一屆八次全會審議通過《中共貴陽市委關于堅定不移實施人才興市戰略 全面推進貴陽貴安人才集聚高地建設的實施意見》,請問貴陽貴安落實人才興市戰略的舉措有哪些?取得什么成效?
龍章懷:人才是最寶貴的資源和財富,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創新引擎和活力源泉。市第十一次黨代會將人才興市作為“四主四市”戰略之一,將人才工作上升到新的戰略高度,堅定不移推動“強人才”。去年3月,市委全會審議通過人才興市戰略的實施意見,明確人才工作“五個一”工作思路,有力推動人才工作大踏步前進,成功入選2024年全國人才友好型城市、最佳人才發展生態城市雙“50強”榜單,位列2024中國城市新質人才競爭力指數排名第25位,城市人才吸引力、承載力、影響力不斷增強。
一是全力打造“筑才”品牌。聚焦引、育、用、留各環節,不斷提升人才總量,優化人才結構,2024年引進各類高層次和急需緊缺人才3989人,新增人才超13萬人。精準抓好黨政、企業經營管理、專業技術、技能、農村實用、社會工作“六類人才”培育,開展職業技能培訓20.4萬人次、技能人才評價5.22萬人次。促進280名科研人員來筑兼職創新或參與項目合作,給予6個互動招引“123”計劃項目1.03億元資金支持。辦理人才就醫、檔案寄存等關切事項1500余件。
二是大力實施人才行動。深入開展高校畢業生留(引)筑行動、重點產業人才集聚行動和重點領域人才集聚行動。2024年,吸引超過13萬名高校畢業生在筑就業創業,相關經驗做法在全省推廣。聚焦“1+6+1”重點產業,新增制造業人才2.34萬人、大數據人才2.1萬人、農村實用人才1.02萬人。加快補齊教育、醫療、科技等重點領域緊缺型人才短板,選拔培養“黔靈名師”和省市骨干教師等838人,引進醫療衛生高層次人才204人,科研人員占全省比例達51.17%。
三是積極搭建人才平臺。按照“一心一網三庫”規劃分期建設人才信息平臺,完成人才信息庫、單位信息庫、高校信息庫搭建,人才數據中心匯集省、市4000余萬條數據資源,完成人才畫像76萬人,人才綜合服務網實現多端受理。成立全省首個市級人才集團,支持國家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高質量發展,“一園三區”累計入駐機構102家,實現營收138.38億元。發揮貴州科學城、貴陽大數據科創城、花溪大學城、清鎮職教城“四城”科研、產業、人才優勢,推動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協同轉化科技成果82項,人才總量達到9.36萬人。
四是不斷優化人才政策。完善“筑才卡”分類認定和服務保障體系,累計發放“筑才卡”3.3萬張,為持卡人才提供醫療、住房等服務保障。真金白銀支持用人單位和人才發展,直接兌現資金9.98億元。推行“落戶條件最寬松、落戶流程最方便、落戶時限最快捷”的“三最”戶籍政策,2024年新增人口19.96萬人,暫列已公布數據的全國重點城市第一。持續完善免費住、便利租、補貼租、優惠購的住房保障體系,累計籌集人才住房7.3萬套。鼓勵各類市場主體釋放就業崗位,兌現穩崗返還、一次性擴崗補助資金1.68億元。
五是持續健全人才機制。堅持黨管人才,市區兩級黨委領導、部門協同、各方參與的人才工作格局進一步完善。加強工作統籌調度,及時研究解決人才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問題。強化人才工作經費保障,年度投入人才經費19.27億元。將人才工作納入年度綜合考核,層層壓實人才工作責任。充分利用媒體資源和線下場景,加強對人才政策、工作亮點、先進典型等宣傳報道,持續發出貴陽貴安人才工作好聲音。
今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親臨貴州考察調研,要求我們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展現貴州新風采,讓我們奮進新征程底氣更足、方向更明、倍受鼓舞。人才聚則事業興,當前的貴陽貴安,比以往任何時期都更加需要人才、更加渴求人才、更能成就人才。真誠邀請廣大人才朋友選擇貴陽貴安、扎根貴陽貴安、建設貴陽貴安,與“爽爽貴陽”雙向奔赴、攜手共進。
問:聚焦實施人才興市戰略,貴陽貴安將從哪些方面繼續發力?
龍章懷:接下來,貴陽貴安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認真落實黨中央和省委關于人才工作的決策部署,聚焦市委十一屆八次全會明確的人才工作“五個一”總體要求抓好落實,具體來說,就是抓目標、抓重點、抓責任。
一是抓目標。堅決完成省下達的百千萬人才引進醫療領域拔尖人才、優秀青年人才和創業人才目標。全年新增各類人才10萬人以上、力爭13萬人,高校畢業生留(引)筑13萬人以上,新增制造業、大數據、農村實用人才等產業人才5萬人以上。
二是抓重點。持續完善筑才卡機制,優化分級服務保障,著力提升筑才卡含金量。健全教育、醫療衛生領域高層次人才引進、培養機制,助推重點領域高質量發展。支持市人才集團做優五大業務板塊,強化人才工作力量市場化支撐。以貴州大學、貴州科學院兼職創新試點為突破口,推動更多高校院所科研人員到貴陽貴安兼職創新、在職創辦企業。
三是抓責任。健全統籌、調度、保障、評價、宣傳工作機制,進一步壓實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行業主管部門、用人單位責任,落實“管行業就要管人才、抓領域就要抓人才”工作要求,充分整合各級各方資源力量,切實凝聚起推進人才工作的強大合力。
編輯/陳萌 責編/劉婭 審核/鄺亞航 終審/謝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