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2024年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要實施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行動,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高教師培養培訓質量,培養造就新時代高水平教師隊伍?!边@賦予新時代人民教師崇高使命,為培養造就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提供了根本遵循。江蘇省無錫市以踐行教育家精神為引領,實施“三堂”驅動策略,持續推進強師行動。
“三堂”即“我為良師大講堂”“我為良師大課堂”“我為良師大學堂”。其中,“我為良師大講堂”對標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的道德情操,匯聚各方智慧,搭建學術與思想交流高臺;“我為良師大課堂”對標勤學篤行、求是創新的躬耕態度,課堂教學與社會、文化、經濟、科技密切關聯,教師在真實情境錘煉中提升教學能力;“我為良師大學堂”對標專注系統培養,依托高校、教師發展中心等專業機構,定制分層分類研修項目,深挖啟智潤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涵養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理想信念,回應胸懷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叭谩彬寗映蔀闊o錫踐行教育家精神的創新路徑。
一、大講堂:涵養師德,筑牢思想根基
良師講壇,傳播名家先進思想。教育家精神浸潤著民族文化的人格氣韻,升華了中國特有的師道精神,彰顯了新時代優秀教師的精神風貌。無錫市站在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的前沿,創辦“我為良師”高端系列論壇講座,匯聚國內大家,講壇活動豐富多彩,內容主題鮮明深刻:有全國知名教師專業成長的深情敘事,有“躬耕教壇,潛心育人”的班主任經驗分享,有“人工智能與教育”前沿理論,還有科學家和大國工匠的激情演講。講壇傳播精神火種,引領師德進階,點燃創新思路,激勵責任擔當,凝聚起爭做良師、教育強國的豪情壯志。
實踐基地,拓展師德涵養課程?!拔覟榱紟煛贝笾v堂深挖文化資源,精心布局師德建設版圖,遴選確立10個師德涵養實踐基地。師德涵養實踐基地融合紅色教育、傳統文化與科普文化,科學規劃系列師德教育課程。國家超級計算無錫中心、無錫市檔案史志館、無錫博物院等基地成為教師熱門課程“打卡地”。實踐基地課程增強思政意識,涵育鄉土情懷,激勵教師將中華民族勇于創新、自強不息的精神融入課堂,更好地肩負起教書育人的神圣使命。
力行示范,爭做師德典型范例。作為教育智慧交流的高效平臺,“我為良師”大講堂一方面促進教師經驗深度分享與快速傳播,另一方面為優秀教師展示才華提供廣闊舞臺。大講堂面向優秀青年教師和優秀班主任,定期舉辦“我行我秀”“我的成長故事”“青年說”等活動。不同學科、學段的教師分享育人創新做法、成功案例及師德感悟,以實際行動弘揚踐行教育家精神,展示無錫未來卓越教師的成長態勢。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建立“師德典范案例庫”,收集整理教師分享的優秀教學案例、師德故事,通過網絡、教育期刊、研討會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組織教師代表成立大講堂宣講團,利用支教送教機會向結對地區和援建學校宣傳“我為良師”師德典型案例,讓優秀師德師風和育人經驗跨越地域界限惠及更多教育工作者。
江蘇省無錫市教育局 供圖
二、大課堂:鍛造師能,精準聚力提升
素養為基,探索新型課堂教學。觀念是行動的先導,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必須樹立科學的教學觀,無錫市通過變革課堂推進系統改革。創立“大課堂”課程教學變革項目,組織50所項目實驗學校,落實《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深化行動方案》,從課程方案落地規劃、教學方式變革、科學素養提升、教學評價牽引、專業支撐與數字賦能等方面提出了14項舉措。建立“大課堂”課程變革項目專家庫,聘請省內外知名課改專家指導實驗學校按照課程方案系統構建素養導向的學校課程體系。建立“大課堂”教學改革指導專家庫,聘請省內學科教研員及一線教學名師,基于各學科課程標準開展課堂教學變革。依托“大課堂”項目,重點建立區域性作業與命題研究小組,定期組織研討交流,分享優秀作業與命題案例,提升教師的命題能力與評價素養。通過“大課堂”項目牽引,培養更多具有卓越教學素養的良師,落實“上好每一節課,教好每一名學生”的目標。
搭建平臺,打造專業學習社群。以大課堂為橋梁,構建全面貫通的教研共同體,實現市、縣、校三級教研體系無縫對接與深度融合。市級層面精心策劃,組織省特級教師、“錫教名家”培育對象與一線教師開展同課異構教學觀摩,探索素養導向課堂教學,共享學科育人經驗和做法,為提高教育質量奠定堅實基礎。區級層面充分發揮大課堂平臺作用,各區縣圍繞教研主題,通過網絡直播向全市展示各學段各學科素養導向教學的新樣態,促進區際教育成果的借鑒與創新。校級層面通過大課堂積極開展體現特色和成果的校本研修活動,提升教師專業素養。市、縣、校三級協作,形成充滿活力、高效運行的教研共同體,為教育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建設高端智庫,定向培養優秀師資。以大課堂為重要載體,積極構建高端智庫合作網絡。與國家教育行政學院、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區)、南京大學、華中師范大學、上海市教師教育學院等高校及研究機構簽訂戰略框架協議,建成跨領域、多層次的教師教育合作平臺,制訂“訂單式”培養計劃精準對接教學需求,聚焦種子教師選育、名師名校長培育以及骨干教師專業成長。通過引智借力高校及研究機構的學術教育資源,為無錫教育系統輸送高質量教育人才。
三、大學堂:增強學能,高筑成長平臺
數字賦能,創新教師研修范式。善用人工智能將有助于彌補教育發展不均衡的問題,從而實現更加包容和公平的優質教育,讓全民終身享有學習機會。為深入推進教學研評訓工作,無錫市率先與高校及全國一流專家團隊合作開展前瞻研究,共同研制無錫未來教師素養標準體系,全面引領無錫教師發展。無錫市創設大學堂,積極開展教師發展示范基地校建設。推進“教師智教”:應用智能教室和數智研訓室,推動交互式多媒體的覆蓋,積極鼓勵教師廣泛運用VR/AR等智能設備,減輕教師常規工作負擔。完善支持系統,推進“教師智培”:開發教師線上培訓駕駛艙,匯集優質資源,記錄教師成長數據,為教師專業發展精準賦能。運用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建成集學習資源、交流互動、成果展示為一體的數字化研修平臺,支持在線學習、課程管理、資源共享等功能,為教師研修提供便捷的數字化環境。目前已經培育梅村實小、東林小學等81所市級教師發展示范基地校,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與共建學校互聯互通,形成良好的教師成長環境。
依托名師工作室,促進教師快速成長。以名師工作室為引領,整合、優化、提升成員意愿,形成共同發展愿景,建立180個教師發展共同體,探索建立完善的青年教師培訓需求反饋機制、專家與青年教師結對“傳幫帶”工作機制、校內三方聯動協作機制、新教師入職系統培訓機制等。從聚力基礎建設、聚焦課題研究、聚集團隊能量、聚合信息優勢等四個維度,形成“主體性、體驗式、活動型、項目化、創造性”青年教師培養模式,形成教師多維發展通道,吸納大量優秀教師投身專業學習和研究。
政策引領,構筑終身學習場域。無錫市教育局研制出臺《無錫市新時代強師行動計劃(2023—2025年)》等文件,組織開展“能者為師”社區教育教師技能大賽、中華經典誦寫講等系列活動,鼓勵教師堅持終身學習、終身閱讀。大學堂建設聚焦優質學習資源供給、教育公益項目共建、惠師舉措創新,與中國知網、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國家基礎教育資源網、無錫市圖書館、無錫新華書店簽訂合作協議,成立國家教育行政學院中國教育干部網絡學院無錫分中心,通過優化課程設置、精選課程內容、緊跟專業前沿,為教師專業成長和終身學習提供支持。
大講堂、大課堂、大學堂在踐行教育家精神創新實踐中呈現出遞進交融的邏輯關系。大講堂提供思想引領,培根鑄魂,在“魂”的層面為教師發展指明方向;大課堂承接精氣神,轉化為教學行動,在“行”中解決和反饋問題,檢驗深化認知;大學堂貫穿全程,學知識悟理論、強專業促反思,從“知”的方面推動教學實踐飽含育人溫度、教育初心。大講堂、大課堂、大學堂的“三堂”驅動,也是“魂行知”協同,鑄就完整的教師成長閉環。下階段,無錫將重點在持續深化產教融合、科教融匯方面開辟新空間,在推進教育數字化、國際化、綠色發展和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方面加大建設力度。作為踐行教育家精神的有力抓手,“三堂”也將繼續發揮教育第一資源的支撐作用,打造成為無錫教師隊伍建設的品牌和名片,為全面推進教育強國建設貢獻無錫力量。
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教師發展專項課題“新時代教師發展學校實踐模式的本土建構研究”(課題編號:J-c/2019/30)階段性成果
(宋新春 作者系江蘇省無錫市教育局局長)
《人民教育》2025年第3-4期
作者:宋新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