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C13到C4,王寧已接替任魯豫首次主持季播文化節目,表現喜憂參半
不知道大家看過央視中文國際頻道大型文化交流互鑒季播節目《遇鑒文明》第二季沒?這是一檔為推動中外不同文明進行對話、包容共存、交流互鑒的節目,保持第一季優勢的基礎上,第二季在制作棋式上有一些小的調整,總共邀請了全球近60位專家學者,參與節目錄制。以保證節目輸出觀點,具有學術方面的獨特性和豐富性,觀眾更容易看懂。
《互鑒文明》第二季比如介紹玉的那期,涉及到紅山文化玉豬龍、C形碧玉龍、良渚玉琮王等古代玉器,展現玉石的起源與發展,探討了中華玉文化和玉雕藝術。第二季與第一季從主持人出場方式開始就變化了,由一路走著打招呼到坐著聊到結束,雖微不足道卻一眼就被觀眾認出來了。第一季主要展現文化藝術類的交流,第二季側重在文玩古董。
而兩季《遇鑒文明》,最大的區別在于主持人調整,第一季由任魯豫和魯健輪流主持,第二季首主持人換成了央視新聞頻道的王寧。這不僅是王寧在央視首次主持大型季播文化節目,也是首次亮相中文國際頻道。從新聞評論到文化訪談,從《東方時空》到《遇鑒文明》,主持人的要求只會越來越高,難度越來越大,對王寧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以王寧過往在央視主持的經歷,甚至更早前的北京衛視表現來看,主持《遇鑒文明》第二季完全是水到渠成、順理成章的事情。王寧主持的《面對面》《感動中國》等節目都是長盛不衰的經典,獲得過媒體主持領域的“中國新聞獎”與“星光獎”,曾經是央視主持人大賽的冠軍獲得者,不僅有深厚的主持功底和文化品味,還有廣泛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雖然央視已經培養出來了諸如撒貝寧、龍洋、王嘉寧、馮碩、王筱磊等文化類節目主持人,他們主持的文化類節目占據央視絕大部分頻道。不過,隨著近幾年央視把重點放在文化類節目上面,說井噴也好、扎堆也好,有一個不能忽略的事實是,央視對于文化類節目的主持人需求越來越多。除了熟面孔,也有不少中途轉型的主持人主持的文化節目。
比較典型的代表,像財經頻道的陳偉鴻、中文國際頻道的王端端、文藝節目中心的任魯豫等,本來之前很多年都專注于財經、新聞、文藝類節目的主持,現在也逐漸嘗試多方面發展,已經開始涉獵主持文化節目了。不過,各花入各眼,王寧主持《遇鑒文明》第二季,可能文玩不是她的強項,訪談有點浮于表面,狀態明顯沒有主持《吾家吾國》好。
當然,王寧一身白色職業裝,脖子上還不忘系一根飄帶,妝發一如既往的干練清爽,主持過程中不拖泥帶水,講話干脆利落,把寧式風格發揮到了極致。自從接班敬一丹主持《感動中國》以來,王寧在央視新聞頻道出鏡率大大提高。凡是央視新聞牽頭制作的同類型活動晚會、發布儀式、最美××系列,王寧也都是主持人之一,搭檔都是中生代主力軍。
其實,《遇鑒文明》第二季,與《美美與共》多少有點相似之處,但王寧和龍洋呈現出來的狀態,看起來又完全不同、自成一派,都有特定的收視群體。而與前任主持人任魯豫比起來,王寧的主持明顯占上風,畢竟是久經沙場的老兵,積累到的訪談節目經驗,肯定會比專攻大型活動晚會,習慣于背臺詞的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