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不居,且以“浪費”寫余生 -讀《把時間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有感
世界讀書日與《把時間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重逢,寧遠用文字叩擊生活的本質。這不僅是一本書,更是照亮我,一個 50 + 女性審視自我、追尋本真的明亮燈塔。
這本書是寧遠有關生活和生活方式的散文集,也是她的“生長之書”。她曾是“金話筒獎”得主、“最美女主播”,卻遵從內心聲音辭去公職。如今經營著“遠遠的陽光房”服裝品牌,養育孩子,讀書、聽音樂、畫畫、泡茶、做手工……她把時間花在自認為美好的事上,深信微小細節才是生活本質 。書中,她將自己的生活經歷、感悟與思考,編織成一個個溫暖而真實的故事,在字里行間,能看到一個女人如何順從內心,在柴米油鹽中尋找詩意,在平凡瑣碎里發現美好。
我們這代人,早已習慣將人生劇本寫滿責任與奉獻。“等孩子上大學,我就去學跳舞”“退休后,我一定去旅行”“等孫子長大,我就能看書了”,這些話成了循環往復的獨白。可現實總不盡人意:孩子長大,我們又投入照料孫輩;退休后,家務瑣事填滿生活;即便有空,“這個年紀還折騰什么”的疑慮,又讓我們裹足不前。
寧遠的這本書,恰似一陣清風,吹散了心頭的迷霧。原來,我們缺的不是時間,而是理直氣壯“浪費”時光的勇氣。書中的三種“浪費”智慧,為我們打開了通往豐盈內心的大門。
第一種智慧,是把時間“浪費”在他人眼中的“無用之事”。快節奏的生活里,我們總用“有用”“無用”衡量時間價值,卻忘了生命的詩意,就藏在這些看似無意義的時光里。書中退休教師每日沉浸繪畫,即便家人不解,她仍堅守,“這一小時,我才感覺自己活著”。最終,這份熱愛成就了她的小型畫展。對我們來說,每天抽出半小時,泡一壺茶、寫幾行字、侍弄花草,這些“無用之事”,正是滋養靈魂的甘霖。
第二種智慧,是學會將金錢“浪費”在取悅自己上。中國女性似乎天生懂得奉獻,在家庭的天平上,我們總把自己放在較輕的一端。給孩子報班毫不手軟,自己的護膚品卻用到見底才換;給老伴買保健品大方,面對心儀的睡衣卻因價格猶豫。寧遠書中說:“當你開始為自己花錢,世界才會鄭重對待你。”那位買下羊絨披肩的阿姨,裹著披肩品茶時,自信得像個女王。生活中的美好不必驚天動地,一套骨瓷茶具、一次面部護理、一束鮮花,都能溫柔地回饋自己。
第三種智慧,是大膽將精力“浪費”在探索新可能上。“我都這把年紀了,還折騰什么?”這句自我設限的話,讓多少人錯失了生命的精彩。55歲學油畫的超市阿姨、60歲考取咖啡師證的奶奶,還有寧遠本人辭職成為手工匠人,都在告訴我們:衰老的標志不是皺紋,而是好奇心與探索欲的消退。50歲后的人生,少了外界束縛,我們更應遵循內心,報名繪畫班、撰寫回憶錄、享受獨處,每一個改變,都可能重啟精彩人生。
合上書,我做了個“叛逆”決定:推掉家務瑣事,周末獨自踏上郊外之旅。當清晨陽光灑在湖面,我終于明白寧遠所說的“所謂成熟,就是終于敢理直氣壯地浪費生命”。親愛的姐妹們,若你也總說“等……”,疲憊時難以說“不”,渴望改變卻缺乏勇氣,那么請相信:人生下半場,最珍貴的財富,是敢于“浪費”的豁達。從現在起,為自己留些時光、花些金錢、投入精力,去擁抱那些美好的“浪費”。畢竟,我們用半生溫柔了歲月,也該用余生寵愛自己,書寫屬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