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作者 | 星河一塵
本篇編輯 | 靖文
插圖來源 | Lara-Odell
懂事背后被忽視的童年
小時候,我像個被遺忘在角落的孩子。在父母眼中,我既沒有姐姐的乖巧,也沒有弟弟的 “自帶光環”,感覺自己比較愚鈍。
我覺得自己不配得到愛,父母的忽視似乎理所當然,我也不配奢求什么,父母能施舍我飯吃,甚至還能供我上學,那是我莫大的榮幸和福分。
小時,覺得父母生養我,我這輩子當牛做馬都還不了他們的恩情。唯有認真、聽話、懂事、孝順,才能稍微緩解一下對他們的愧疚。
與父母的正常交流幾乎是沒有的,與父母的相處模式基本是傾聽父母的抱怨和訴苦。
他們說起生活的種種艱難和不易以及遭受到來自他人的冷眼和欺辱,常常是深深的怨恨和煩惱的神色,父母的怨天尤人和自憐自哀令我深深的心痛和無比的難受。
可是我又能怎么做呢?除了深深共情著父母,內心焦灼憤懣難過不已,就是自責和內疚,覺得自己不能幫助父母脫離苦海,真是沒用。
為了減輕內心的愧疚,我拼命學習,認為只有這樣才能走出那片人心惡毒的刁蠻之地。
我干活、勤工儉學,把 “懂事” 當作換取愛的籌碼,減輕壓在父母身上的沉重負擔,可內心深處的孤獨與自卑卻如影隨形。
我的愧疚和自卑讓我在求學路上不斷掙扎
小學畢業,我考上市重點中學,卻因志愿填報問題,面臨 300 元的額外費用才能上重點。
父親覺得與其交300元還不如直接在鄉里上普通中學,只要我努力依舊能走出去(父母對我的期待是希望我初中畢業后能考上中專,再找個穩定的工作)。
我覺得世道不公,人心不好,沒有填好志愿就要交錢,太過分。體諒父母的我,最后選擇了鄉鎮中學。
初中時我努力學習,11次大考(期中期末考),其中10次我獲得了全年級第一,經常遙遙領先于第2名(有時候總分比第2名還高100多分),是眾人眼中的學霸,是整個鄉鎮的名人。
但是我的心里卻仍然是深深的自責和愧疚。母親常說起我的某些小時的同學或伙伴出去打工賺了不少錢回來,某些去東莞玩具廠打工的伙伴帶了好多好玩的玩具回來,某位孩子已經開飯店賺錢了,最厲害的是我的某位堂姐去了上海嫁了一位高富帥,把全家人都帶到上海大城市享福。
有時母親心情不好,甚至會指責我什么事都不會做,我的愧疚感更深了。
我覺得耗在學校里,浪費父母的錢學習實在太過分。但我不想放棄學業,于是一到假期我就會想辦法打些零工補貼家用,比如到河里撈沙賣、到飯館去洗碗。心里常對父母說:“對不起,對不起,女兒不孝,女兒現在沒有能力賺錢回報您們,但是我會努力的,我也會努力像您們設想的那樣,爭取考個中專,早點出來工作為您們減輕負擔。”
哪怕初中三年若干次都是考年級最高分,我的內心卻依舊存在深深的自卑,我認為自己生活、賺錢、人際交往等方面都不如別人。
就算是學習,每次表面看起來考得還不錯,我認為這都是運氣使然。在這農村的普通學校哪怕經常考第1名,在全市全省我肯定是個渣渣。
我似乎也不太懂得如何在考試時故意讓自己考差,在那次模擬考試中我正常答題,結果依舊考了高分。聽說模擬考試后,我的檔案就直接被調往市二中了(省重點高中)。
父母慌了,他們不希望我讀高中。在他們的意識里,讓我弟讀高中、上大學沒問題,但是我不應該去讀,女孩子讀個中專就可以了。再加上前兩年我姐姐擅作主張報讀了高中,準備考大學,已讓他們很不高興。
“女孩子讀那么多書干什么?早點讀個中專出來工作多好。讀了大學出來還不是找這樣的工作,而且工齡還沒有人家讀了中專就出來的長,工資還更少。讀了高中能不能考上大學?大學后能不能找到工作?一切都是渺茫的,還不如直接讀了中專,馬上找工作靠譜。”
父親著急地去市二中找領導,跟領導訴說,希望給我機會讓我讀中專。據說被相關領導訓了一頓:“人家心心念念花錢找關系都沒辦法讓孩子進入市二中讀書,你倒好,孩子爭氣被保送進了市二中,你居然還不樂意!有你這么愚昧的家長嗎?”
據說父親還在好幾個地方找領導,領導都不同意,有的罵他有的勸他,最后他也放棄掙扎了,他說行吧行吧,那就讀高中吧。
當時的我深深共情并理解著父母,對父母的愧疚和自責又加深了。我覺得這都怪自己,沒控制好考了高分。
我還自卑著,覺得這種高分也不是我真的厲害,只是碰巧這次的題目正好我會而已,又不代表下次和以后的題目我也會。
這下害得父母的負擔又加重了。三年高中能不能考上大學確實是個問題,何況三年高中又要花父母不少錢,非常的心痛和內疚。這個世界太過分了,連自由選擇學校都不給,內心充滿著迷茫、無奈、憤懣、難過和對外界的敵意。
我心情沉重地來到了離家很遠的城市里讀高中(一個學期才回一次家),發現校道上貼了一張新生高分光榮榜,里面大概有200個名字,看了好久才看到我的名字,我的名字排到了年級的第50位。
我頓時如五雷轟頂,簡直心痛到無法呼吸。在初中基本每次都是考全年級第一,第50名我可從來沒考過。
當時無知的我根本不懂得思考,我可是被選拔到了省重點高中,差不多是市最好的高中,全市各個學校的尖子生都幾乎是強行選到了這里,我能排到第50名其實是非常好的成績。
可是我不知道,我也習慣了不跟人訴說。
我習慣了體諒父母的痛苦和難過,卻從來不懂得表達自己的壓力和痛苦,在我心中我所遇到的所有的壓力和痛苦與父母的痛苦和難過比起來都是微不足道的。
初入高手云集的省重點高中,我很不適應
從農村學校來,連口音都跟市里的學生不同,打扮長相我也自認為很土。家里非常窮苦(從小父母經常在我們面前哭窮),我在飯堂打飯菜都撿最便宜的最少的買,基本吃不飽,經常到第3節課就餓得前胸貼后背,我自卑到不敢說話,也不敢交友。
初中時,我成績在那個小學校非常突出,雖然內心也有自卑,但一直被眾星捧月,現在個個都非常珍惜時間,努力學習,沒有人會覺得我有什么特別,老師也根本不會多看我一眼。
初中時,我的作文幾乎每次都被老師當成范文在班上讀誦。進入高中,我的作文后面只有老師用紅筆寫的一個“閱”字。
初入高中,我很少得到老師的表揚和鼓勵,卻在一堂語文課上,被老師點名批評還罰站。
當時由于我的眼睛看不清黑板(近視了,而我不敢也不愿向父母要錢配眼鏡),我瞇著眼怎么也看不清黑板,于是放棄看黑板,低頭靠聽來寫筆記,可能老師覺得我老不抬頭看黑板,也可能老師當時心情不好,老師點了我還有另外兩個同學站起來,對我們三個說:“你們三個就像茅坑里的石頭,又硬又臭,臭不可聞……”
第一次被人這樣說,直到30多年后的今天,我還記得。
當時那個受傷的小女孩止不住地流淚,連續好多天都渾渾噩噩的,無論是吃飯還是睡覺還是上課,都如影隨形,揮之不去地難過、抑郁、煩悶,深深地自責,是自己太沒用,太不出彩,從而不被人喜歡。
好在基礎扎實,再加上雖然心情非常難過也在發奮努力學習,特別是英語成績比較突出,經常是年級前幾名,英語老師非常欣賞我。
慢慢地,每天過得不開心也經常內耗,但也有偶爾來自老師、同學的溫暖,加上自己更加勤奮努力,成績不斷進步,最好的時候排到了年級第2名。
反觀整個高中,我的心情比較抑郁。特別是高三的那年,肯定是有抑郁癥的征兆,常晚上睡不好,白天頭暈腦漲,憑借著頑強的毅力在堅持。
哪怕睡不好,我也每天早上堅持跑步,憑本能在努力自救,比如當時市面上流行“紅桃k口服液”補腦,我省吃儉用買了一些市面上所說的補腦的口服液、魚肝油、奶粉之類的,應該也起到了一定的安慰作用。
另外,每個月會和上大學的姐姐通一次信,姐姐的鼓勵和正能量也是支撐我熬過去的動力。
我還常在別人午休時,躲在空蕩的教室角落一邊哭一邊寫日記。有過死的念頭,想了想,這一定會讓父母很沒面子,自己很難受但考慮到父母的面子,最終我放棄了。
一直有個信念在心里說:“就算死,也要高考后再死!”就算壓力和痛苦讓我絕望,只要學不死,就往死里學吧。
高考結束,我卸下了精神上的一副重擔。
估分填志愿,習慣性的自卑讓我估的分比實際分數少了50多分,實際分數超過了清華大學的錄取分數線,但我卻不敢填。
第一志愿填了“南開大學”。
父親風塵仆仆趕到我的高中,跟我一起填完志愿后,當天又坐長途汽車回家,我內心涌起的仍然是對父母深深的愧疚之情。
第二天,父親又風塵仆仆地趕來,要我拿回我所填的志愿,重新再填一份時,我甚至沒有猶豫就順從了。
因為父親昨天離開學校時,看到學校的校道里面粘貼了一份某師范學院的招生簡章:如果學生成績達到一定分數且第一志愿報這所師范學院,有望領取新生入學一等獎學金3000元。
父親覺得師范學院還是不錯的,畢業后可分配在發達地區工作,表現好能爭取到一等獎學金的話,每年都有3000元。
父親看完回家后跟母親商量一晚上都沒睡著,都覺得填這個師范學院比較保險。“南開大學,恐怕門是難開的。”
此刻,我竟覺得唯有順從才能彌補對父母的愧疚之情。于是我馬上找班主任要回志愿單,重新把第一志愿改成了某師范學院。
高考成績出來后,我陷入深深的失落之中,明明成績可以上國內所有重點大學,可是由于志愿的問題卻上了一個非常普通的學校,也不是自己喜歡的專業。
我試圖去市教育局找領導改志愿,期間又目睹和遭遇了一些不公的社會事件,令我增加了對人世間人心的負面認識。
最后改志愿以失敗告終。
這成了我的一個心結,也成了內心未能完成的心愿,這個遺憾埋在心中,在未來的生活中時不時的令自己的心刺痛。時不時的覺得自己曾經可以考上清華大學,成為人中龍鳳,現在卻墮落為凡夫俗婦。
當年喜歡的、擅長的學科全都沒辦法繼續學習或使用而荒廢,曾經的愛好和夢想也被生活和工作的瑣碎全部磨掉,每天就在日復一日的瑣碎和一地雞毛的生活中茍且偷生。
大學四年,我在失落痛苦和自暴自棄的矛盾中掙扎彷徨。
內心迷茫、掙扎,行為上強行撐著努力學習,拼命勤工儉學和賺錢,我也不舍得花錢,除去迫不得已的生存需要,我把掙來的一分一毫都存了起來。
直到大三,校內外兼職勤儉存下來的最高存款達到了6000多元,但我卻經常在校外地攤上買最便宜的快餐吃而經常拉肚子,也不舍得為自己添置任何一件化妝品。
對家人,我卻是大方的,給讀研究生的姐姐寄千把塊錢,也給弟弟寄千把塊錢,后來弟弟來我所在的城市找工作,我也資助幾千塊錢。
放寒暑假回家,我不遠千里買回當地的水果、零食,比如哈密瓜、荔枝、龍眼等帶回家給家人品嘗。
水果很重,在人潮洶涌的春運大潮中,搭綠皮火車非常不方便,甚至有2次上火車時,由于太擠,我只能把行李塞進車窗,自己也從車窗爬進火車。
六七個小時,我們塞站在擁擠的火車上,很多時候沒辦法擠到衛生間上廁所,只能全程憋著,但我仍然每次大包小包帶東西回家。
因為這是我自己賺錢買的東西,仿佛通過這些渠道,我才能證明自己有用,有價值,也想讓父母知道,我不比那些出去打工賺錢回家的人差。
在婚姻的圍城里,迷失自我
大學畢業2年后,我與一位從世俗的角度看很普通的男士結婚了,他個子也不高,年齡還比我大差不多10歲,工作、學歷等等都不比我好。
由于內心敏感、自卑又高自尊,就算有很多看起來比較優秀的男士接近我,最后我還是選擇了他,老實且上進。跟這位普通男人在一起,才能感覺自己有點優越感,比較放松。
婚前我們并沒有好好溝通婚后的生活是什么樣子,結婚后他就叫他父母過來跟我同住了,而他本人卻很少回家。
很快孩子也出生了,他仍然是很少回家。我感覺自己不是嫁給了他,而是嫁給了他的父母。
而我長期以來形成的敏感和受害者意識,令我時不時地內心會對他父母產生敵意。
最開始連語言不通,生活習慣也是大不相同,但其實他們心地很善良溫暖,而我的敵意卻會對種種雞毛蒜皮的小事看不慣,例如家公在廁所里抽煙導致廁所一股煙味、例如家婆每天嘮嘮叨叨。
因為老公很少在家,而我每天看到的是公婆倆的恩愛,我的嫉妒心和嗔恨心導致我心里很不舒服。
工作上我也爭強好勝,看不得自己做得不好,只要自己有做得不夠好的地方,我就自怨自艾,愧疚和內耗。
女兒出生后,我也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別人家的優秀,每每看到孩子不太好的地方(即使只是長得不夠高不夠壯)也會難過。而我表面又保持著溫良恭儉的人設。
如此一來,整個人非常焦慮、緊張、內耗。
我把生活中的不如意都發泄了出來,卻沒意識到,這些負面情緒正一點點吞噬著女兒的心靈。
沒想到女兒的抑郁來自于我
我的焦慮、不安、緊張、恐懼自然而然地傳遞給了孩子,而我與孩子的相處模式,對孩子造成的負面影響,比當年父母與我的模式有過之而無不及。
當初父母的抱怨和訴苦基本來自于外面的人和事,而我的抱怨和訴苦卻主要來源于老公的經常不回家和說到做不到的行為,我把它們描述成極不負責任、罪大惡極。
孩子從小是盲目愛我的,孩子想保護我、拯救我、讓我開心快樂,可是卻無能為力。
而我因為當年沒有上重點大學的遺憾,也不自覺地傳遞給了孩子。
我訴說著當年我多么懂事,多么辛苦,多么努力,多么勤奮,可是外公卻因為家庭經濟原因把媽媽的第一志愿改成一個很普通的學校。
我甚至跟孩子說:“你努力學習,爭取幫媽媽實現上清華大學的夢想,我們絕對不會因為經濟原因放棄上好的大學。”
孩子懂事,但是成績卻不突出。
如今想想,孩子該有多么自責和怨恨自己,承受了多大的壓力。
孩子會覺得,當年媽媽生活那么苦都可以學得那么好,而我現在衣食無憂也不用寒暑假去打零工,我只負責學習還學不好,我是多么的無用。
在我無明的貪嗔癡念中,女兒背負著沉重的壓力,茍延殘喘。
女兒在小學、初中階段,在學校會目睹甚至遭遇一些校園欺凌事件,但她當時都沒有跟我們說,這何嘗不是我做母親的失職?
想想我當年只不過被老師批評成又硬又臭不可聞的茅坑里的石頭,我就難受了多久?30多年還記得!
可是女兒在小學就經常被打手掌、在初中被同學的舊友莫名其妙扇了一耳光,女兒的心理傷害該有多大?可是這些,當時我都不知情!
我只顧著自憐自艾,為自己的貪嗔癡而煩惱,認為自己的青春年華被老公這個不負責任的臭男人耽擱,心情非常抑郁,容顏逐漸憔悴,常常夜不能寐。
女兒初二時成績有些下滑,我跟女兒說,要不初三轉到私立寄宿的全封閉學校,學習氛圍好一點,爭取把成績提上來,懂事的女兒同意了。
可是一個成績不太好的膽小內向的小女生插班轉到了一個新的班級,在新的班級成績拖別人的后腿,某些老師和同學對女兒還有偏見,女兒的心理壓力該有多大。
當女兒的同桌撩女兒上課講話的時候,老師根本不問原因就直接罵女兒而不是同桌(因為同桌的成績更好)。
女兒在學校孤立無援,但她也如我小時候一般默默忍受并不找人傾訴,她基本把自己封閉起來,蜷縮在自己的角落。
但是在內卷嚴重的私立寄宿學校,老師管理非常嚴苛,她不得不順應氛圍,拼命卷學習,女兒這一年精神高度緊張。
周末接她回家時在車上都在努力背單詞,可是她眼睛是黯淡無光的,心情非常沉重。
她只有在回家玩電腦游戲,才會感覺到有一絲絲的放松。可是稍微放松,她又會內疚自責,如此內耗導致她不堪重負。
壓力大時她居然用刀片劃手腕,當血液從手腕中流出,她感到壓力得到了一定的釋放和舒緩。
在如此重壓的環境下,她終于熬過了初三,成績在高壓下反而得到了短期較高提升(這說明中國的應試教育對于短期提分還是很有效的),考入了一所還不錯的公辦高中并被分入了重點班。
孩子的初三,我明明知道孩子有劃手腕的行為,我也明明知道她過得很不開心,我雖然很心疼孩子卻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我認為這是孩子成長的必經階段,過去了就好了。
我也曾經問過孩子為什么要劃手腕,懂事的孩子故作輕松笑嘻嘻地說沒什么,就是有時候有點煩,劃一下就不煩了,只是情緒宣泄的一種方式,叫我不用擔心,沒事的。
看孩子一臉輕松的樣子,我居然相信了,并且認為這只是新時代的孩子表達情緒的一種方式而已,并沒有太在意,只是跟她說希望換一種方式。
孩子進入高中后,由于喜歡畫畫,加入了美術生的隊伍,每天下午放學后甚至晚自習都會到學校的畫室去畫畫。
孩子的畫畫天賦得到了美術老師的高度贊賞,美術老師多次向我夸贊孩子畫畫水平很高。高一時就比很多高二的美術生要畫得好,到了高二她已經是所有美術生中水平最高的。
當我把這些告訴女兒時,女兒認為美術老師只是很會說話而已。當我夸她的畫畫水平比同時期其他美術生都要好時,她輕描淡寫地說,我只不過比他們先畫而已,而且我就算在這個美術室畫的比較好,走出去仍然是個渣渣。
我突然發現,孩子骨子里的自卑跟我何其相似!
為了不落下畫畫,她每天都會去畫室,她說一天不去就會手生。可是高中的學業繁重,除了畫畫她還要應付各科的作業。
高二數學變得很難,她學得非常吃力,前一天的還沒弄懂,第二天的新知識又來了,越來越多的難點使她變得焦灼萬分,可越是焦慮越是學不進去,上課她也無法再集中注意力。
為了逼迫自己集中注意力聽講,她只要發現自己分神時就摳自己手腕甚至摳出血。課間她會躲到廁所,用刀片劃自己的手腕,緩解壓力和痛苦。
做作業時發現自己做不出題目也會極度自責,她甚至認為學習不好就該死。
在每天不堪重負的壓力下,她發現自己注意力、記憶力都快速下降,原來讀三遍可以記住的單詞,現在讀五六遍都沒法記住,好不容易記住了,第2天早上又忘了。
此時的她已然生病了,很多時候腦袋昏昏沉沉一片混沌,經常出現耳鳴、心悸、心絞痛、頭痛手抖等軀體癥狀。有時,呆呆的站在窗口,想跳下去。
感恩女兒,在她實在承受不了時選擇告訴我,雖然她多想找個高處一跳了之,解脫自己,但她為了不給學校添麻煩而忍受著。
她心里想:媽媽,我真的很想給您爭氣,好好學習,考上好大學完成您未完成的心愿,可是我實在太沒用了,我就是個廢物!
當我匆忙趕去接她,我們母女倆走到校道上時,她突然感覺校道兩旁的樓房和大樹等等都似乎向她倒來。
她嚇得跳起來,眼珠變得迷離,上下快速移動,我驚恐地發現她的樣子,就像個精神有問題的人。
此刻的心痛無以言表,我試圖抱住女兒,可是我的手臂一張開,她又嚇得跳了起來,我輕輕的呼喚女兒:“寶貝,是媽媽,媽媽在這里,不怕。”
女兒突然一回神,意識到這是媽媽,女兒說:“媽媽,我真的好怕,那些樓房、大樹都向我壓來。現在,周圍的所有東西都在向我壓來,我都已經被壓成一個點了,我的胸口被壓到窒息,我根本無法呼吸。”
此時,我終于意識到女兒病了:“寶貝不怕,我估計你病了,我們去醫院看好它吧。”
女兒順從地跟我來到醫院,被診斷為重度抑郁。
此時是2020年10月。此后,我們開啟了漫漫求醫路。
一直在醫院做治療,也參加了親子團隊治療,還參加了青少年團隊治療,也做過多次收費千元左右或以上的心理咨詢。
請假、休學、復學、又請假,磕磕碰碰混到2023年7月高中畢業后便一直呆在家中。
至今四年多來,女兒飽受病痛的折磨,光是抑郁發作的軀體癥狀就令人絕望。
2024年又被誣陷、造謠、誹謗中傷和網暴,人世間的惡毒和痛苦常令她痛不欲生,她多次采取割腕吞藥、上樓頂等方式想結束生命,多次命懸一線。
看在眼里,痛在心上,作為媽媽的我如履薄冰、膽戰心驚、身心俱疲,也到了快熬不下去的地步。
遇見郁金香,我終于得救了
2024年7月底,一次偶然的機會,花了一元錢進入了郁金香家長學堂。
最開始進入的群是“202424c組”,組長薛發了群公告,幾乎每天,她都把觀呼吸、三不原則等方法發一遍給我們。
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我堅持著,每天做觀呼吸,把組長薛發的聊天記錄收藏起來,用“三不原則”時時警醒自己,把《父母規》、《相信相信的力量》、《能量晨讀》打印出來放進自己的包里,有空時就讀。
我也收藏了《如何說孩子才會聽,如何聽孩子才肯說》,有空時就看,給了我很多的啟示。
短短的十幾天后,我深感受益匪淺。
觀呼吸是一種比較神奇的療法,通過觀呼吸和八段錦的練習,我的睡眠質量確實好轉了很多。
而郁金香三不原則的執行,讓我輕松愉悅了很多,我能感覺到自己的狀態越來越好。
再后來,我加入了郁金香的好多群,也關注了郁金香好聲音療愈課堂和“和你有約”直播平臺。經常會有郁金香的直播課堂,每周還有小組的共修。
只要有時間,我都會沉浸在里面,見到了很多優秀的大咖、輔導員和組員,聽說他們很多都是從郁友或郁友家長成長起來的,這給了我很多力量。
我從一開始不敢開麥到后來能自如的開麥,甚至開視頻分享自己的心得體會。
一直得到大家溫暖的抱持,像一家人一樣,內心的喜悅、平靜和愛涌現了出來,逐漸學著從小我抽離出來去覺察從前種種,意識到自己以小我模式在混沌中過了多少年。
郁金香推薦的《鏡子的法則》看得我淚流滿面,自己跟故事中的主人公對父親的感覺何其相似。
其實我何嘗不是由于自己這個內心的小孩,渴望愛,卻缺少愛。長大后對自己的父母耿耿于懷,卻又意識到自己是如此愛自己的父母。
小時候發生的種種,在很長一段時間,只要一想到父母,我是膽怯的,甚至恐懼的。
我害怕他們的抱怨和訴苦,我害怕母親的否定和指責,但是我又非常在意父母的看法,我渴求被看見、被關愛、被認可、被接納。
看了《鏡子的法則》,我決心與自己內在的小孩連接,好好的療愈自己、成長自己。
《遇見未知的自己》一書更是令我醍醐灌頂,我感到自己似乎開悟了。
從前的種種迷茫,也似乎有了答案。
意識到自己被潛意識支配了40多年。我決心從此活出我自己,重新養育自己和孩子。
神奇的郁金香場域中,有各種幸福人生和智慧文化讀書會、正念冥想、按導團練、八段錦團練、國學療愈學堂、聲音療愈學堂……
進入郁金香大家庭,我再也不想離開,整個人的生活態度和認知模式有了很大改觀。
我堅信,我會越來越好。
而我的狀態直接影響到家庭的每個成員,現在家庭的成員們在我心中都是值得我欣賞和敬佩的。
孩子的爸爸這幾年回歸了家庭,天天做飯給我們吃,做的超好;女兒在家中設計裝修房間令我大為驚嘆;
其實,我的家庭是一個多么幸福完美的家庭啊,我感受到愛在我們家庭的每個成員之間流動,我們每天幸福快樂的生活在一起。
當我開始真正愛自己、愛生命,才明白那些曾經的恐懼與敵意,不過是我內心深處那個受傷的孩子在哭泣。
如今,我找到了答案,用理解和溫柔撫平她的傷痛;而對那些曾傷害我的人,我也能以慈悲相待--原來他們的攻擊,同樣源于未被治愈的傷痕。
當覺知的光照進潛意識的迷霧,陰霾漸漸消散,溫暖遍灑心田。
這光不僅屬于我,也屬于一切眾生。我們本是一體,共享這世間的悲歡。
從此,無論風雨還是晴空,都能以游戲之心,活出自由與歡喜。
備注:每個人的成長經歷和家庭情況都不一樣,因此,文章中的分享,僅做參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