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春秋戰國的烽火狼煙,到明清之際的鐵血征伐,咱中國幾千年歷史當中,涌現出很多名臣良將,韓信便是其中最獨特的一位,因為提他必繞不開成語。
提到韓信,有的人會想到一個成語,胯下之辱;有的人則是想到另一個成語,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還有的朋友聯想到的成語更多,比如國士無雙、背水一戰、四面楚歌、十面埋伏、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怎么一提韓信,冒出來這么多的成語呢?大伙可能想象不到,韓信短短35年的人生,被后人總結提煉出來的成語足足有34個。這些成語故事,也基本概括了韓信傳奇、輝煌又悲壯的一生。
那么韓信究竟何許人也呢? 他老家淮陰的,也就是如今的江蘇省淮安市。 關于韓信的出身,有這么一種說法,說他是貴族后裔,韓襄王的孫子。 只不過他家是庶出旁支,再加上后來落魄,這日子過得苦哈哈。 用一句話形容韓信當時的狀況,那叫三九天里買鐵鏟——窮得叮當響,所以街痞小混混都敢隨便欺負他。
有一天,韓信在街上被幾個街痞攔住了,這些人當眾羞辱他,說:“你瞅你這窮嗖的, 飯都吃不上,還成天背一把長劍、抱本兵書,學人家琢磨打仗啊、兵法什么,你這挺會裝啊!你要是真有本事,就拔劍跟咱哥兒幾個過倆招;你要是怕死,就從爺爺胯下爬過去。”這就是著名成語“胯下之辱”的由來。
我們從其中一些小細節能看出來,韓信家里確實有點兒底蘊。首先,書籍、書簡這些東西基本都在世家大族手里握著,更別說韓信經常看的還是兵法這類的書,那更是稀有的不得了。 再一個, 佩劍是身份的象征,平頭老百姓是不可能有的。但韓信隨身攜帶,這說明啥?說明老韓家曾經輝煌過,是有身份、有地位的大戶人家,后來沒落了。
命運的轉折發生在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天下大亂、紛爭四起。老話說亂世出英雄,韓信覺得他實現雄心抱負的機會來了,事實上也確實如此。從一個身無分文、寄人籬下的流浪漢,一躍成為劉邦麾下平定諸侯的猛將,韓信只用了短短五年時間,更是在楚漢爭霸這個歷史舞臺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說到這,咱們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蕭何,“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里的那個蕭何。
蕭何在韓信的逆襲之路上,扮演著怎樣的角色?登臺拜將、國士無雙、戰無不勝,這些成語背后是韓信怎樣跌宕的人生傳奇?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沉沙決水,半渡而擊……這些成語里又如何記錄著他的鐵馬金戈、用兵如神?今晚《故事剛剛好》讓我們一起走進曠世名將韓信!
來源丨《故事剛剛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