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糾結五一假期去哪?
來第二屆佛山市青年藝術周(順德站)
沉浸式體驗一場藝術之旅
由共青團佛山市委員會主辦的佛山市第二屆青年藝術周將于4月30日至5月4日舉行。其中,順德站活動將以大墩村為中心,并延伸到佛山公園、佛山文化館、佛山市青少年文化宮等佛山新城場館區域。
其間,大墩村的特色舊建筑和戶外空間將化身為藝術的殿堂,整個村落變身為巨大的藝術盲盒。
三島美術館、禪漆工作室、個空間等超10個藝術大師工作室將對外開放,還有陶藝、魚燈、鉆石玫瑰、光影交互等各類主題展覽和藝術裝置將集中呈現,讓游客在傳統工藝與當代美學對話的沉浸式場域中見證文化的創造性價值。
現在
就跟著小編
一起來先睹為快吧
藝術大師工作室
佘海晴
01
佘海晴,畢業于中央圣馬丁學院珠寶設計專業。她擅長將顯赫之物與被遺忘之物進行詩意性的重構,持續探討人與自然、時間與價值之間的辯證關系。作品在秩序與混沌的張力間,展現出兼具在地性思考與前瞻性思維的復雜美學。
《鉆石玫瑰》
以人工璀璨介入自然,閃耀著工業光澤的"花朵"被安置在村落,與真實植物形成微妙對話。
高漪山
02
高漪山,廣東省醒獅文化產業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新興青年藝術家,專注于中國民間文化的當代詮釋。作品既保留民間藝術的鮮活氣息,又賦予其強烈的個人表達,讓傳統文化符號在當代藝術語境中重獲新生。
《山不在高》
以醒獅為媒介,將「山不在高」的隱逸哲思轉化為可感知的詩意——既延續醒獅文化中昂揚的生命力,又以去符號化的設計語言重構。
伍鷺(吳智海)
03
青年藝術家。曾師從竹藝、藤椅老師傅,學習風箏、魚燈、藤編等傳統工藝內容。擅長用互動共創的方式,將傳統工藝與現代材料相結合,讓本地傳統文化內容,在城市社群的互動創作中產生新的回響。
《金魚記憶》
以重構的金魚探討人工與自然的共生關系,在傳統建筑中激活新的文化記憶,通過材料實驗將金魚轉化為承載集體情感的當代藝術符號。
占姆波
04
“橙色是熱烈的,也可以是冷靜的,是我畫面的主調;我想要記錄所有驟起的興奮,和我世界里的秩序。大部分的靈感都來自生活,媽咪的植物計劃、友人的談話、所有可愛的偶遇,我希望可以畫到101.25歲?!?/p>
《是...》
藝術裝置融入村民盆栽景觀,以人工創作呼應自然美學。作品與環境共生,將日常綠意升華為在地藝術。
鳳松松
05
鳳松松,畢業于湖北美術學院版畫系,現為自由創作者,專注于插畫、繪本與版畫創作。善于捕捉市井生活中的煙火氣息,在平實喧鬧的日常場景中提煉出溫暖而富有詩意的人間敘事。
《雙貓望舟》
通過雙貓造型詮釋傳統與創新的共生,讓龍舟文化突破節慶符號的局限,將非遺傳承轉化為常駐水岸的文化景觀。
何振楠
06
何振楠,活躍于文化推廣領域的新銳平面設計師,擅長通過創新的視覺語言詮釋地域文化特色。設計實踐涵蓋城市節慶、文旅開發及非遺創新等方面,以青年視角連接傳統與現代。
《激》
通過龍舟連接鄉村記憶與都市新貌,以光影對話傳統與現代。流動的視覺呈現變遷,引發文化傳承的思考。
魚壺轉設計工作室
07
魚壺轉設計工作室,專注非遺文化的當代詮釋,致力于通過設計思維重構傳統工藝的現代價值。以"非遺+都市美育"為方法論,建立起傳統文化與都市生活的對話關系,探索非遺技藝可持續傳承的創新路徑。
《寶寶,人生是一座春和景明的島嶼》
以龍舟為載體,通過當代藝術手法重構傳統文化符號,創造出融合東方美學的詩意空間。
PAC
08
PAC是2024年成立的公共藝術專業機構,隸屬廣東省青年美術家協會,致力于推動公共藝術的大眾化進程,通過打造觸手可及的藝術作品,為社會提供文化滋養與精神動力,構建藝術與公眾的對話橋梁。
《房子實際上并沒有那么大》
在空置老宅中重現生活痕跡,連接過去與現在。以藝術重構記憶,喚起對消逝日常的思考。
HEYCOOL
(雯琪 爾珊 昊銘)
09
HEYCOOL是一支來自廣州美術學院的藝術團隊,專注于二維、三維動畫及3D mapping創作。作品以虛擬與現實之間的對話為主,通過動態視覺實驗,在數字媒體與人文關懷之間尋找平衡點。
《“雙雙”——沉浸式互動體驗光影空間》
將“傳統建筑的靜態美”與“數字投影的動態敘事”結合,探索不同事物間的共生關系。
伍鯨道藝術
10
由三位藝術家創辦,專注兒童繪畫教育。以創新方式激發創造力,打造特色美育平臺。
《非人類主義》
主要來源于對平等與愛的思考,通過創作的形式,表達人類對于動物之間的羈絆,更是對人性的反思。
啟探文旅x啟悅自然
11
啟探文旅x啟悅自然是泛文旅業態的創新實踐者,通過自然科學、人文藝術與健康生活的跨界融合,將生態知識轉化為藝術裝置與情景體驗,在互動中重塑人與自然的關系。
《滴水幻境》
以水為媒介,在光影幻境中喚醒城鄉記憶,讓流動的詩意重新連接傳統與現代。
“創未來·鄉見順德”
青年大學生實踐團隊
12
由"創未來·鄉見順德"青年鄉村計劃中孕育的藝術團隊,通過在地田野調研與社會化設計實踐,將當代創意與順德本土議題相融合。創作涵蓋空間改造、視覺傳達、社區藝術等多元形式,在保留鄉村肌理的同時注入創新活力,構建起青年視角下的鄉村振興。
《創未來·鄉見順德》
以藝術為媒介,構建起青年與鄉村對話的橋梁,通過青年創意活化鄉村空間,在傳統與現代的碰撞中探索鄉村發展的新可能,讓文化傳承與創新在"鄉見"中自然生長。
陳韞瑜(淽瑜)
13
陳淽瑜,創新中式花藝的代表性創作者,曾為楊冪雜志拍攝打造新中式插花。作品突破傳統技法框架,通過時尚媒體將東方美學推向大眾視野,在傳統與潮流的碰撞中開辟花藝新境。
《共生》
裝置將工業材料重組,模擬有機生命形態,以冷峻線條回應著自然界的流動呼吸。
鐘 戈
14
鐘戈是廣美國畫專業出身的藝術家,文化部藏品普查專家。他長期活躍藝術領域,創作融匯傳統與當代,致力推動青年藝術發展。
個空間(預約)
由舊民房改造的藝術空間,以茶器為媒融合書畫創作與茶道美學,在當代都市中重構了傳統人文雅集的生活意境?;顒悠陂g將開放《飲士風流》展覽,以柴燒器、井戶茶碗、砂銚、涼爐等器物為載體,溯源東方茶事美學。
張春華
15
張春華,專注于大漆藝術的工藝師,擅長將傳統漆藝與茶道文化相融合。其作品以自然材料為基底,創新應用大漆技法于茶器與家具創作。
禪漆工作室(預約)
這個工作室借助大漆家具表達室內空間自然質樸又厚重內斂的獨特質感,既會在此展現大漆技藝的創作場景,也為大家提供一個茶藝文化體驗的場地。
羅木傳
16
羅木傳,素璽手工服飾展廳主理人,專注于傳統書畫與文創設計的當代轉化,通過木雕、茶藝等多元載體,將古典美學融入現代生活,打造具備創作、展示與文化交流的復合型藝術平臺。
素璽手工服飾展廳(預約)
一個集藝術創作、書畫展示、文化交流、影視制作、品牌推廣、裝飾應用及休閑茶空間等功能于一體的藝術工作室,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美學進行多元創新應用,讓廣大藝術愛好者可以在此交流。
傅旭生
17
傅旭生,三島美術館文化策劃人,專注藝術與青年生活的融合,以藝術療愈激發創新活力,推動當代藝術突破傳統邊界。
三島美術館
以"破敗美學"聞名的村級藝術空間,通過原始環境與先鋒作品的強烈碰撞,重構當代藝術展示范式。其極簡而顛覆性的展陳理念,為青年藝術家提供自由實驗場,在審美對抗中激活藝術新可能。
張梓妃
18
張梓妃,梓妃陶藝工作室主理人,專注于手捏柴燒器物創作。其作品融合日式極簡與詫寂美學,不斷將陶藝的溫度與自然肌理傳遞給生活美學愛好者。
梓妃陶藝工作室
工作室陳列著琳瑯滿目的成品,這里能感受柴燒器物從泥土到成品的溫度與匠心,體驗手作藝術賦予生活的儀式感。
郭翠芬
19
來自南風藝術部落,一個佛山本土藝術家群體,由中國美協會員等30余位藝術工作者組成。五年來80余件作品入選國家級展覽,長期舉辦各類文化藝術沙龍,為市民提供公益的文化藝術普及活動。
南風藝術部落展廳&南風藝術部落漆畫室(預約)
以開放姿態消弭藝術與日常的界限,讓每位到訪者都能在展覽、茶敘與即興創作中,找到屬于自己的藝術共鳴。
梁冬宴
20
梁冬宴,宴陶藝與素璽手工服飾主理人,致力于自然美學的生活化呈現。她以陶藝為媒介,融合茶道與服飾設計,打造沉浸式的美學體驗空間,傳遞質樸和諧的生活理念。
宴陶藝展廳&素璽手工服飾展廳(預約)
集原創服裝、陶藝與茶道于一體的藝術空間,提供手作陶藝體驗和設計品鑒。這里以粉引月亮罐等特色器物,展現傳統工藝與現代設計融合的文化體驗。
蔡祝源/郭啟鵬
21
蔡祝源與郭啟鵬是注重情感表達的建筑設計師,他們通過精準的空間規劃與細膩的觀察,賦予建筑以靈魂,創造出有序而不失溫度的設計語言。
設計師生活體驗館
這個建筑設計工作室以情感化的空間設計語言,將嚴謹的創作思維與靈動的藝術感悟融為一體,讓訪客在有序而不失溫度的環境中體驗設計賦予建筑的生命力。
伍石灣陶藝學會
22
石灣陶藝學會成立于2009年,是全國性陶藝學術團體。匯聚陶藝家與研究者,推動石灣陶文化發展,促進國內外陶藝交流,拓展傳統技藝的當代表達。
《泥的17次方》
以實驗性陶藝解構傳統石灣陶塑,用"泥巴方程式"在黃皮小院演繹從傳統到當代的創造性轉化。
俊雅軒文化
23
主理人作為景德鎮陶瓷世家第四代傳人,深耕瓷茶文化融合。其以百年制瓷技藝為基,打造當代人文美學生活空間,重塑東方美學的日常表達。
《瓷韻茶香·傳世之美——景德鎮瓷茶藝術展》
以佛山·大墩青年藝術節為契機,以景德鎮瓷和佛山陶的對話,讓年輕人了解中國厚重陶瓷歷史和美學生活化常態化。
亞洲國際攝影周組委會
24
亞洲國際攝影周組委會與亞洲文化藝術基金會主辦,世界聯合影像藝術中心、亞洲聯合文化藝術中心聯合主辦,大墩攝影協會承辦,廣東文化參考報協辦。
《亞洲國際攝影周大墩攝影展》
展覽將公開面向全球攝影師、視覺藝術家、設計師及影像創作者征集的優秀作品,通過影像藝術記錄城鄉變遷,探索視覺文化的邊界。
傳統與當代的交融
藝術從來就不是遙遠的仰望,而是一場可以親身參與的對話。這個“五一”,讓我們暫別日常的喧囂,走進大墩村的巷弄與院落,在這些藝術家的創作中,看見傳統與當代的交融,觸摸城市與鄉村的脈動。
來源:順德融媒
統籌:順德融媒記者賴珊樺
文字:順德融媒記者余娜
攝影:順德融媒記者周焯杰、主辦方
編輯:呂惠婷
二審:謝意
三審:黃澄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