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5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在外部沖擊影響加大的當下,這場高層級會議強調了幾個應對關鍵,為中國經濟在風浪中持續回升向好注入更多信心。
首要關鍵,在于“穩”。延續這些年一以貫之的總基調,會議反復強調“穩”字,要求穩中求進,“著力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
穩定是發展的基礎。近年來,內外不確定性增加,使得保持經濟社會平穩運行的難度加大。尤其是今年以來,外部環境進一步急劇變化。會議要求“強化底線思維、充分備足預案”,充分說明了形勢的緊迫性。
何以致穩?
去年“9·26”政治局會議部署了一攬子增量政策。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下積極宏觀政策基調,要求提高宏觀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有效性,并重申“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今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明確宏觀政策取向要“更加積極有為”。4月初的經濟形勢專家和企業家座談會提出“各項工作都要持續加力、更加給力”……半年多來,對“積極”的強調日漸凸顯。
此次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加緊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統籌國內經濟發展和國際經貿斗爭”“堅持用深化改革開放的辦法解決發展中的問題”,可謂一以貫之,同時進一步釋放更加積極的信號:新形勢下,穩經濟顯然不能只靠老辦法,更不是保守、退守,而應以更為積極的姿態和舉措打開新空間、創造新機遇。
簡而言之,要以“進”促穩、以“新”促穩。
在之前基礎上,此次會議進一步指出多個方向,包括適時降準降息、加快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使用,并強調要“創設新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設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這其中,既有長期運用、經典有效的宏觀調控舉措,更有新的政策工具。
但不論屬于哪種,都不是簡單的短期刺激,而是有的放矢,著眼于重點領域、長期目標。今年超長期特別國債較上年增加3000億元,這部分用于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為的是提振消費。適時降準降息、保持流動性充裕,目標是加力支持實體經濟。新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則將支持科創、消費、外貿等領域。
如此安排,目的很明確,就是要提升資源配置的效率和超常規逆周期調節的效能,讓增量政策盡快見效。
會議同時提出加大服務業開放試點政策力度、加強對企業“走出去”的服務等。在貿易戰大背景下,指向也相當明晰——越是面對單邊主義、霸凌行徑,越是要主動開放、高水平開放,同國際社會一道,積極維護多邊主義。
中央反復強調“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上述這些,都是應有之義。而從落地的角度看,發展承壓、斗爭加劇的當下,各地各部門各級干部無疑面臨更高要求。
一方面,要對新形勢有新認識,作出對應的新判斷,提高政策舉措的前瞻性、針對性、有效性。比如對受關稅影響較大的企業,要盡可能地支持,甚至以超出現有框架的力度,幫助它們挺過這場難關。貨幣政策則要反過來看,央行多次表態降準降息空間充裕足,但這也不意味著一次性“大水漫灌”,而是要擇機而動,綜合施策。
另一方面,政治局會議專門強調要鼓勵黨員干部“迎難而上、主動作為,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并將之放在全黨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和應對當前風險挑戰的雙重背景下,指向十分明確——發展破局,要以作風打底。
這里的作風,也體現為具體的工作方法,特別是改革創新、疏通堵點的意愿和能力上。黨員干部是否有勇有謀、能否迎難而上、能否真正解決實際問題,而不是畏難踟躕,或滿足于表面文章,也是對政績觀的切實檢驗。會議提出的清理消費領域限制性措施、加快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規范涉企執法等,廣義上看,都屬于這一范疇。
現在是最需要上下同欲、萬眾一心的時候,對各級干部來說,要學會跳出慣性思維、既往路徑的桎梏,敢于、善于用一些“新做法”真正解決一些“老問題”,就能打開“新天地”。
原標題:《觀見 | 關鍵時刻的這場政治局會議,傳遞了什么信號?》
欄目主編:朱珉迕 文字編輯:朱珉迕 題圖來源:上觀題圖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 觀見工作室出品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胡幸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