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Y一臺主機,玩家通常最關心的就是CPU和顯卡這兩個硬件。
由于玩家們的需求各不相同,所以搭配出來的配置也是五花八門。而這其中不乏有著各種和需求不符的配置。
這次的“映聊”,就來好好聊聊,“高U低顯”和“低U高顯”該如何理解,以及在主要以玩游戲為目的下,配電腦的過程中該如何盡量讓配置合理且符合自身需求。
快速了解“高U低顯”亂象
“高U低顯”顧名思義就是:旗艦級CPU搭配入門級(或中端)顯卡。例如用13900K搭配一張RTX5060 Ti。
這樣的搭配的核心問題是,在CPU上投入了過多的預算,但性能上限卻取決于顯卡。
也就是說,能讓RTX5060其無限接近于100%滿載,那么不論是13900K還是13400F在游戲幀率表現(xiàn)上不會有非常明顯的差距。
玩家完全可以把CPU這部分的預算適當勻出一部分,讓顯卡再提升一個臺階。
不過,話說回來。也并非所有的“高U低顯”是不合理的,比如玩家們目前預算有限想要搭配一臺主機,且還需要考慮到后續(xù)直接升級顯卡。那么一塊能夠橫跨數(shù)年且依舊不給未來顯卡造成瓶頸的CPU就尤為重要了。
快速了解“低U高顯”亂象
“高U低顯”顧名思義就是:入門或中端CPU搭配旗艦級顯卡。例如用12400F搭配一張RTX5090 D。
這樣的搭配的核心問題是,由于顯卡性能過強,CPU的主頻、三級緩存或是核心數(shù)無法讓顯卡滿載運行,導致顯卡的性能浪費。
分辨率越低,對CPU的壓力越大;分辨率越高,對顯卡的壓力越大。所以,如果玩家不幸成為了“低U高顯”的受害者,可以嘗試將游戲分辨率及特效調高。這樣,幀數(shù)可能和原本差不多或低一點,但畫面表現(xiàn)更好。
總的來說,“高U低顯”和“低U高顯”在大部分場景下都屬于不合理搭配的范疇。避免這類亂象不僅能更好的貼合使用需求,也能將費用畫在刀刃上。
小白如何合理選擇CPU和顯卡?
首先就是明確需求,比如自己是主要玩網(wǎng)游或競技游戲,還是主要玩3A大作。當然,你也有可能全都要。
如果主要是競技游戲,那么CPU可以適當多花些預算。不論玩家是1080P顯示器還是4K顯示器開低畫質去玩,對顯卡的壓力不會那么大。
在CPU的選擇上,一般可以采用Intel平臺的i9、i7、Ultra9、Ultra7或者是i5和Ultra5的超頻版本。AMD平臺則是,R7、R9或者R5的高三級緩存版本。
顯卡方面節(jié)省預算可以選擇中端型號,比如映眾RTX5060 Ti 8/16GB曜夜。如果是3A游戲為主,那么顯卡則可以多花些預算。比如選擇映眾RTX5070 Ti曜夜X3。
那么CPU方面至少以Inteli5/Ultra 5的超頻版起步,如13600K/KF,且顯示器分辨率至少滿足2K。
如果顯卡配的越強,且分辨率還偏低,如1080P,那么CPU也要夠強才能發(fā)揮出顯卡全部性能。
以上案例可以方便小白玩家快速了解硬件的搭配規(guī)律,有什么問題也可以在評論區(qū)留言,小映這邊會逐步解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