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人在討論一部新出的國產劇。
主演孫儷,搭檔董子健。
號稱是聚焦中女危機的都市解壓爽劇。
開播即爆。
首播日創下年度收視最高紀錄。
但,口碑大翻車。
豆瓣評論區一水的差評。
觀眾吐槽起來也是個個不留情面。
「狗血」
「降智」
「傻子電視劇」
怎么回事?
真有這么差?到底講了啥?
魚叔今天也終于追平,趕緊趁熱來聊聊——
《蠻好的人生》
孫儷飾演的女主,是一名成功的保險經紀人。
開場,她作為行業佼佼者,接受媒體采訪。
魚叔以為這是一部職業女性成長劇。
沒成想,轉折來得猝不及防——
之后,居然是出軌、色誘、跳河的狗血三連擊。
接受采訪當日,女主發現丈夫出軌了。
但,她既沒有表現出灰心絕望,也沒有急著盤問詳情。
而是選擇穿上性感套裝,色誘丈夫,以挽回他的心。
被無情拒絕后,她居然約了丈夫和小三到河邊。
問出一個經典問題:「我和她同時掉水里,你會救誰?」
說完,就拉著第三者跳了河。
不是這……
借用網友的話,「給我小腦看萎縮了。」
之后的劇情就是,女主婚姻徹底破裂,就此專心賺錢搞事業。
可是,這職場戲,居然也是八點檔節奏。
女主本是有經驗有地位的行業精英。
卻突然被設計陷害,以至于最后遭全行業封殺。
一夜之間,從隨便逛超市就花四位數的富婆,到成了手頭只剩一萬多,不得不變賣家產維生的單身媽媽。
這人生,有夠大起大落的。
隨后,女主只得拉著保險業新人董子健。
師徒合作打怪,東山再起。
通過各種努力讓自己過上「蠻好的人生」。
好巧不巧,董子健飾演的保險業新人身上,也集齊狗血元素。
他本是能繼承家族企業的富二代。
但,父親先出軌,后出車禍,導致家道中落。
所剩財產又都被繼母騙走。
他成了四處推銷保險的可憐打工仔。
更巧的是,他父親當年的出軌對象,和女主拉著跳河的小三是同一人。
在他父親出車禍去世后,小三才又插足女主的婚姻。
這都是什么孽緣……
之后的劇情,基本是十分鐘一個「誤會」。
每次鬧得雞飛狗跳時,角色還都不急著解釋,拉扯幾集才想起來自己還有「嘴」。
比如,小三因為遺產問題,找上董子健。
女主誤會他們是忘年戀,以為小三老少通吃,手腕了得。
但沒人清楚解釋,這個誤會居然持續了好幾集。
董子健被女主父親欺騙,以為是女主背后操縱的,大發雷霆。
女主趕緊請客吃飯、一頓好哄。
哄好之后才說明白,她爹自己的事,跟她沒關系。
后來董子健經濟困難,寄住在女主家,又被女主兒子誤會是一對……
女主一句「洗好手做功課去」就打發了。
不只主線情節充滿亂糟糟的情感糾葛,副線也凈是狗血橋段。
因為故事聚焦于保險行業,所以劇中也涉及無數普通人的利益糾紛。
其中一個富商客戶,給私生子買300萬的年金,引發同父異母的兩兄弟爭斗。
還有一個老頭剛去世,老太太就和小自己20歲的年輕男人談起戀愛。
還要拿出100萬給小男友買養老保險。
以及,各種抓馬的職場霸凌,情場惡斗……
這樣的劇情,真是讓人看得心力交瘁,血壓升高。
怎么能這么狗血?
看導演是汪俊就懂了。
汪俊的創作生涯,可以稱得上一出狗血劇進化史。
早年很多代表作,尤其和海巖、趙寶剛合作的劇中,狗血元素已經初現端倪。
像《深牢大獄》(《陽光像花一樣綻放》),講男主從監獄干警到富家公子,再到臥底、階下囚,經歷多重身份轉變,與不止一個人產生情感糾葛。
親情、愛情動輒都是生離死別、海枯石爛。
《浮華背后》講的是金融圈的愛恨情仇。
情節也是充滿狗血和戲劇性橋段,各種職場勾心斗角、情感的背叛與糾葛。
不過,早期國產劇,勝在場景樸實,表演自然。
即便有些情節過于離奇復雜,倒也不至于讓人感到過于浮夸。
近些年,他轉而拍現代都市劇。
在國產都市劇一貫懸浮作風的加持下,狗血套路更加放飛。
一開始合作黃磊的《夫妻那些事》《小別離》等,情節無外乎婆媳矛盾、夫妻爭吵、意外懷孕等。
好在因為都是改編自小說,細節刻畫和角色塑造尚可。
又融入親子關系、教育、高考等社會議題,還可以說是足夠接地氣。
可到前兩年的《小滿生活》,基本就只剩下狗血了。
劇中各種大小沖突都被極端化處理,角色不斷地做出不符合現實行為的夸張舉動。
像是上一秒孩子在學校受傷,下一秒家長在醫院干架。
員工在領導婚禮上說錯話,將新郎誤認為新娘父親,惹領導跳腳……
完全是刻意為之的戲劇沖突。
毫不意外,豆瓣僅5.8分。
到了這部,基本上是延續了這些狗血模版。
當然,也延續了觀眾的罵聲。
其實不止這部劇,也不止汪俊。
發現沒?這幾年,以中年人為主角的狗血劇扎堆出現。
比如前陣子剛播的,張國立主演的《我的后半生》。
講70歲退休教授在妻子離世后相親,來往了四位相親對象。
從被護士長惦記房產,到與女科學家的癌癥替身情結,再到工會主任的「軍事化管理」,以及酷似亡妻的「宛宛類卿」……
同時,他的兒子有婚外情,兒媳陷入投資騙局,親家鬧離婚甚至跳海。
集狗血之大成,恨不得每分鐘來一個高潮。
還有2023年蔣雯麗主演的《轉角之戀》。
離異的女主和年輕男子因「一房兩賣」騙局被迫同住一屋檐下。
兩人帶著孩子斗智斗勇,還遭遇前夫出軌、小三上門等糟心事。
也是時不時就因為各種誤會、巧合鬧出尷尬局面。
像是狗血家庭劇和無腦偶像劇的大亂燉。
可能很多人會說,現實就是會發生這些狗血事,甚至比劇里更離譜。
但,狗血劇的最大問題不在于離譜,而在于廉價——
角色跳脫設定,情節為反轉而反轉,情緒堆砌卻缺乏情感基礎。
說白了就是創作的偷懶、無誠意。
觀眾不是排斥戲劇沖突和情節張力,而是不想再被車禍、出軌、搶男人等老掉牙的配置操縱觀感。
所以,到底為什么內娛一窩蜂拍爛俗的中年狗血劇呢?
大概是因為,狗血橋段好用又吸睛。
對創作者來說,好寫。
眾所周知,如今影視項目追求快產出、快上線、快變現。
劇本打磨時間本就嚴重縮水。
還得迎合各種快速變化的時興話題, 融入特定行業現實。
在缺乏豐富現實經驗和出色創作能力的情況下,狗血橋段就成了萬能的狗皮膏藥。
甭管什么故事,套上狗血情節,戲劇沖突有了,角色性格有了,演員的表現機會也有了。
對觀眾來說,又足夠吸睛。
強情緒、強沖突的情節,會讓觀眾出于獵奇和窺伺的本能,被不斷刺激情緒看下去。
和短劇流行的機制差不多。
如今短劇都是狗血橋段大雜燴,國產劇為了熱度也越來越短劇化。
而對很多播出平臺來說,狗血橋段又足夠保險。
近幾年大爆的狗血劇基本都在電視播出,受眾大多是容忍度較高,不怎么精心篩選的中老年人。
比起格調高、有深度卻溫吞的劇,這種鬧哄哄的生活劇因為故事更下沉,反而更容易受到廣泛關注。
像一些公認的精品國劇《大明王朝1566》《走向共和》等,電視播出時收視都相當慘淡,十年后有了名聲時復播才再度翻紅。
而狗血劇在年輕觀眾群體中,也最容易引發話題爭議。
吐槽成了熱度的一部分,狗血也就反倒成「熱度密碼」。
所以這些年,不少國產劇都是一邊被罵狗血,一邊熱度飆升。
像當年那部《我的前半生》雖然被批「魔改」亦舒,豆瓣口碑僅6.4。
但也因為足夠狗血,成了現象級爆款。
這部劇不也一樣?
批評聲如潮,依然是收視第一。
想到這里,讓人擔憂的已經不只是劇好不好看的問題,而是創作系統似乎陷入了一種偷懶、短視和迎合的惡性循環。
內容創作劣幣逐良幣,大眾審美被不斷拉低,年輕一代的創作者也不得不向流量和算法妥協。
導演汪俊估計也意識到了。
在采訪中,他說:「可能都市劇要走下去,會有很艱難的跋涉,因為這個路可能會越來越窄。」
那………
要不趕緊懸崖勒馬吧。
全文完。
如果覺得不錯,就隨手點個「贊」和「推薦」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