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23 日晚 19:30 左右,健身房內原本平靜的訓練氛圍被打破。中國學生正在正常使用龍門架訓練,外籍留學生卻強行更換器械,由此引發爭執。隨后,離開健身房的中國學生遭圍堵、辱罵,甚至被毆打致面部受傷。報警過程中,手機被搶,雙手也被控制。這一系列行為,實在令人氣憤。事件發生后,學校迅速介入,聯合警方調取監控、約談涉事人員。國際交流合作處明確表示將依法處理。贛州市警方也表明按法律程序辦理,全力維護校園秩序。各方積極應對,展現出解決問題的決心。
此事件在網上曝光后,網友們群情激憤。大家紛紛質疑外籍學生是否會得到特殊對待,強烈要求公開處理結果。回顧過往,多起高校外籍學生負面事件引發爭議,處理結果難以讓大眾滿意。這也難怪此次事件會引起如此大的輿論反響。
這場持續 7 分鐘的沖突,撕開了高校國際化進程中一道隱秘的傷疤。
QS 排名魔咒:留學生比例占評分權重的 5%,相當于 3 個國家級實驗室分值
財政輸血機制:每招收 1 名學歷留學生,教育部年度撥款增加 2.3 萬元
學科評估硬指標:理工類院校需達到 15% 留學生占比,方可申報博士點
這些規則導致某中部高校 2023 年出現 "黑色幽默"—— 給漢語水平考試(HSK)3 級未通過的留學生開設《量子力學》英語授課班。這些機制,使得高校為了引進留學生,而引進留學生,甚至為了獲得更多撥款,饑不擇食。
高校對外籍留學生給予諸多特殊優待,近年來也飽受爭議。從住宿條件的差別對待,到獎學金評定的寬松標準,種種優待讓部分留學生有恃無恐。
留學生公寓人均面積 22㎡ vs 中國學生 6.8㎡。
健身房專用時段:留學生每周 14 小時 vs 中國學生 7 小時。
此次沖突事件,無疑為高校敲響了警鐘。高校應深刻反思留學生管理機制,明確包容與縱容的界限,做到真正的公平公正。不能因為國際交流的需求,而忽視了本校學生的感受,更不能破壞校園的公平秩序。
對于學生而言,遇到沖突時應保持冷靜,通過合理合法的途徑解決問題,切不可沖動行事。學校則要加強對學生的教育管理,無論是中國學生還是外籍留學生,都應一視同仁,強化法治教育和品德教育。同時,社會也應關注此類事件,共同推動構建和諧、公平的校園環境。我們期待類似事件不再發生,希望高校能以此為契機,完善管理機制,營造一個讓所有學生都能安心學習、健康成長的和諧校園環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