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國發布了一份“樂迷之聲”(Voice of the Fan)調查。其以8000余名英國樂迷的反饋為樣本,勾勒出一幅現場音樂產業的復雜圖景:一邊是現場音樂的文化地位不可撼動,另一邊則是票務亂象、成本壓力與生態危機的暗流涌動。
這項由CGA by NIQ設計、英國八大城市地方當局聯合委托的調查,首次將粉絲視角置于政策制定核心,為行業敲響了警鐘。
文化命脈:99%樂迷認定現場音樂為“英國靈魂”
調查結果印證了現場音樂在英國文化中的基石地位:
99%受訪者視其為英國文化核心;
95%認為其是國際聲譽的關鍵;
68%堅信英國是全球現場音樂領導者。
這種共識背后,是樂迷對音樂場景的深度綁定:84%為支持現場音樂和藝術家而購票,71%將支持本土音樂人作為參觀場館的首要動機。然而,樂迷的忠誠正面臨嚴峻考驗。
票務亂象:91%樂迷呼吁立法終結“黃牛暴利”
票務問題成為樂迷最尖銳的批評點:
97%支持面值轉售,但91%堅決反對加價轉售,呼吁立法遏制;
91%要求取消動態定價,僅11%認為該機制在購票時被充分解釋;
93%贊同每場演出征收1英鎊“基層音樂稅”,與2024年文化媒體與體育特別委員會的提案不謀而合。
“動態定價本應是平衡供需的工具,卻淪為剝削樂迷的利器。”英國特色藝術家聯盟(FAC)首席執行官大衛·馬丁指出,“當88%的樂迷因喜愛藝術家而購票,他們理應獲得公平的定價權?!?/p>
經濟枷鎖:50%樂迷因成本壓力減少觀演
生活成本危機正蠶食樂迷的參與度:
超50%將財務限制列為減少觀演的主因;
91%認為降低票價能刺激更多消費;
藝術家周邊商品(T恤、黑膠唱片)成為樂迷支持藝術家的主要方式,但高票價已讓“幾乎每次”都購買商品的樂迷比例降至20%。
“樂迷在可負擔性上愈發挑剔,這不僅是個人選擇,更是生存策略?!贝舐鼜厮固匾魳肺瘑T會代表指出,“行業需在定價透明度與靈活票務選項上做出根本性變革。”
社交媒體驅動:80%樂迷通過藝術家賬號“追現場”
數字時代重塑了音樂發現路徑:
80%樂迷通過藝術家網站或社交媒體獲取演出信息;
95%社交媒體用戶依賴藝術家主頁,而非平臺算法推薦。
“藝術家直接觸達粉絲的能力,正在瓦解傳統票務中介的壟斷?!北硌菟囆g家Sam Duckworth評論道,“但當樂迷被動態定價和黃牛票擠壓時,這種優勢便蕩然無存。”
生態危機:94%樂迷呼吁保護音樂場所
場所關閉成為樂迷最深切的擔憂:
94%認為重要音樂場所應獲保護地位;
84%將“支持現場音樂”列為購票動機,凸顯場所作為文化生態的核心價值。
“沒有場地,就沒有音樂?!眲P特·納什強調,“樂迷的聲音必須被聽見,否則我們將失去那些孕育新聲的土壤。”
結語
變革路徑:從“粉絲中心”到“行業重構”
調查為行業指明了三大方向:第一、票務改革:立法禁止加價轉售,強制動態定價信息透明化;第二、經濟賦能:推行“1英鎊基層音樂稅”,建立藝術家-樂迷直接支持機制;第三、生態保護:將音樂場所納入文化遺產保護體系,遏制商業化侵蝕。
“樂迷是行業的氧氣,而非被收割的韭菜?!贝笮l·馬丁總結道,“當93%的樂迷支持‘基層音樂稅’,我們便沒有理由繼續漠視他們的訴求。”
“樂迷之聲”調查撕開了現場音樂繁榮的假象,在樂迷熱情未減的當下,行業需以“粉絲中心”為錨點,重構票務邏輯、經濟模型與生態體系。正如Sam Duckworth所言:“傾聽樂迷,就是守護音樂的未來?!?/p>
撰文|安然一
排版:河清 / 審核:容容
閱讀往期熱文
【音樂版權】 ; ; ; ; ; ; ;
【音樂平臺】 ; ; ; ; ;
【現場音樂】 ; ; ; ; ; ;
【音樂營銷】 ; ; ; ; ;
【音樂科技】 ;
【音樂財經】 入駐第三方平臺
騰訊新聞丨網易財經|36Kr|新浪財經
今日頭條 |百度百家| 搜狐
知乎 | 虎嗅網 | 文旅中國|界面
《音樂周報》-《音樂財經》專版
微博(4.7萬訂閱) | 抖音(18萬訂閱)|小紅書(2000訂閱)
官網網站:www.livemusichina.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