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曾經對蔣介石說,蔣介石有三虎將,他用任何一個都不會敗得如此凄慘,白崇禧正是其中之一。
可白崇禧在一九四九年年初的時候,雖然有四十萬軍隊,可這四十萬軍隊卻在短短數月內全軍覆沒,毛主席都對他寄予厚望,為什么他帶著四十萬軍隊卻敗得如此凄慘?
實際上,這四十萬人并非都聽白崇禧的命令,而是另有緣故。
斗爭
我們都知道,國軍有兩個派系,一個是老蔣的門生,由黃埔軍校畢業的軍官組成,一個是“雜牌”,由當地的軍閥組成。
在國軍之中,雜牌軍的資源一直都很差,而且還會受到輕視,白崇禧就是桂系的人,他在軍中一直受到“嫡系”的輕視。
但是,白崇禧在北伐期間,肯定是蔣介石的人,因為在“四一二”政變中,他曾公開站在蔣介石這邊,后來又不甘心屈居人下,便與李宗仁聯手,逼迫蔣介石退位,并打出了“反蔣之戰”的旗號。
蔣桂之戰拉開序幕,結果桂軍戰敗而告終,桂軍卻不肯罷休,與閻馮聯軍聯手發起中原之戰。
蔣桂之戰又開始了,李宗仁、白崇禧等人又一次迫使蔣介石退位,抗日戰爭爆發之前,李宗仁、白崇禧為了國家的利益,決定與老蔣結盟。
雖然打著“聯合”的旗號,但是誰都看得出來老蔣是怎么想的,于是白崇禧、李宗仁就想把紅軍包圍起來。
那時白崇禧對老蔣的偏袒十分不滿,可以說他在包圍紅軍的過程中,屢次放了紅軍的人。
氣得老蔣一通急電,把他罵了個狗血淋頭,雖然白崇禧還是我行我素,但也不時地打個電報回去,或是佯裝追趕紅軍。
抗日戰爭打響后,白崇禧自告奮勇到抗日前線,在南昌,長沙,桂南等戰斗中都有他的身影。
可是蔣介石對李宗仁、白崇禧卻是極為忌憚,從來沒有將軍權交給他們,生怕他們叛變,隨便派個官職就行了。
白崇禧之后再發“亥敬”電報,為什么蔣介石一個星期都沒有回音呢?原來是有難言之隱。
此時,平津戰役已打響,人民解放軍緊緊地圍住了北平,天津,塘沽,張家口等地也都解放了。
老蔣在戰爭中的慘敗,已經給他帶來了極大的麻煩,加上白崇禧等人在他的內部搗鬼,使他在和平談判方面,不能不表明自己的立場。
一九四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晚,蔣介石在黃埔路南京總統府大擺筵席,款待中央高官及中央常委。
官邸里燈火通明,燈火通明,桌子上擺著豐盛的飯菜。這種刻意營造出來的喜慶氛圍,非但沒有讓整個宴會廳變得喜慶,反而像是一場災難即將來臨。
飯后,蔣介石臉色陰沉,叫張群把《元旦文告》念給他聽,除了表明要與中共和談外,他還裝模作樣地說:“我對自己的去留,從來都不放在心上,只看國家的意志。”
說到這里,所有人都沉默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蔣介石有意地問李宗仁:「德鄰兄以為此文告如何?」李回答道:「我和委員長沒有異議。」
接著, CC派的骨干谷正綱和張道藩都表示強烈反對,谷正綱更是嚎啕大哭,非要把最后兩句話刪掉。
蔣介石以此為借口,把手里的茶杯往地上一扔,大聲罵道:“你以為我想這么干嗎?我要下野,不是由于共黨,而是由于我黨內的一個派別。”
說完,他氣沖沖地走出了宴會廳。老蔣這一手,誰都看得出來,是沖著桂家來的。
他要白崇禧學“持以寧靜”,一面規勸白“不要被共黨算計”,可以說是軟硬兼施了。
當天,蔣在總統府集合了國民黨高官,并將李宗仁召至后廳,說道:「請轉告健生(白崇禧之名),不準湖北及河南國會再發電電,免得人心浮動。」
這一句話是對李,白兩個人的一種警告。1月6號,蔣介石決定派遣一位政治老手張群飛到武漢去做工作。
白崇禧也立刻做出反應,要求黃紹竑由上海趕往南京,再乘張群飛往南京,商議應對之策。
1月9號,張,黃抵達武漢。章伯先在湖北會見了“和運”的代表,竭力勸說,卻被駁倒。
張隨后與白崇禧會面,傳達了老蔣的兩個觀點:“我若退休,是否能保證和平?如果我要退休,就得在沒有外力的情況下,自愿退休。”這其實就是蔣對白的另一種警告。
抵達臺
不過,張群自己也說過,「明知道不行也要去做」,他這趟旅行唯一的收獲,就是從湖北洪山運來三百斤的紅菜苔,運到南京。
白崇禧把張群打發出去以后,就在自己的臥房里,同黃紹竑等人舉行秘密會議。
在會議上,白崇禧第一個講話:“我們和老蔣的關系破裂了。淮海戰役一打完,他早晚要來搞我們。”“我們不僅要解決國民黨的內部問題,也要解決中國共產黨的問題。你有什么建議嗎?”
會上討論的結果是,一邊繼續鼓動華中各省加緊“和運”反蔣,一邊又派黃紹竑到香港去見李濟深這位桂系元老,請求李調停國共兩黨的和平談判。
白崇禧決定,向陳那德客機訂購一架價值八萬港元的私人飛機,作為黃紹竑之用。李濟深因為受到中共中央的邀請,已經去了京津,所以沒能見到他。這也讓他的計劃宣告失敗。
1949年,桂系李宗仁、白崇禧等人,利用蔣介石戰敗后的內憂外患,迫使蔣介石退位,李宗仁接替蔣介石出任南京國民政府代理總統之職。
四月,蔣介石在背后搗鬼,國共兩黨的和平談判宣告破裂。不久,人民解放軍就渡過了長江,李宗仁、白崇禧等人也紛紛躲藏起來。
六月十三日,李宗仁、白崇禧分別派出代表,邀請剛剛從北平飛往香港的前桂黨領袖劉斐到廣州,當面談話。
抵達行宮后,得知劉斐在南京堅決拒絕和談,便逃至廣州負隅頑抗。
他急切地懇求眾人不要再次錯失良機,要認清當前形勢,向民眾投降。此時,白崇禧站在窗前,眺望著白云山,沉默不語。
李宗仁此時對白崇禧說:「你手里的槍炮,是否仍在?」
白崇禧并未正面作答,他沉吟片刻,又道:“以后如有需要,到臺灣去,如何?”
出乎白崇禧意料的是,他話音未落,李宗仁就氣得暴跳如雷,嚷道:“王八蛋才到臺灣去!”
沒過多久,李宗仁就以治病為名,尋了個藉口去美國。
白崇禧不肯接受李宗仁的建議,跟隨蔣介石到臺灣,從此過著一種前后反差極大的人生。
到了臺灣后,白崇禧的日子并非如他所想的那么輕松,不但沒能獲得要職,反而被冷落了。
國民黨在清理國民黨的退伍軍人名單,發放撫恤金的時候,他是第一個被開除的人。
談判無果而終,蔣中正因怕白崇禧暗中聯絡美國的李宗仁,又把特務機關設在白崇禧住所的正對面。
白崇禧除了在家中種花遛鳥以外,無論他到過什么地方,見過什么人,都被蔣當局監視著。
真是“虎落平陽,被狗欺”,白崇禧在黨內遭到排斥后,原先在黨內并不受重視的年輕將領,也開始向他伸出“爪牙”。
他們都在背后給白崇禧下絆子,有些人更是想方設法要“結果”他。
他們想不通,蔣中正為什么要把他帶到臺灣,卻不肯把他的權力交給他,甚至連懲罰他的心都沒有。
事實上,蔣中正心中仍存有一絲“期盼”,認為白崇禧是他能夠制衡李宗仁的惟一砝碼。
此外,若將來蔣中正仍能“反攻大陸”,則白崇禧是僅存的幾位將軍中最有價值的一個。
白崇禧每次出門,都會有特務跟著。一次,白崇禧乘坐一輛汽車出門,不久,他就在汽車后面發現了一輛吉普。
不料汽車在半途壞了,白崇禧命令司機停下,并派人到汽車前面告訴他,不要急,慢慢修理,我們等修好了,再一同上路。
這讓車內的特工很是尷尬。這幫家伙也真是夠菜的,根本不會想到,自己正跟著大名鼎鼎的“小諸葛”。
他們那點手段,如何能騙得了智謀過人的白崇禧?
有一回白崇禧與友人共飲咖啡,到結帳時,白崇禧竟在咖啡廳里多訂了兩張桌子,友人奇怪,問:“你都不招呼我們,怎么還替一個陌生人買單?”
白崇禧則稱,這是特務,專為監視我而設。這兩張桌子上的人自認為做得很隱秘,卻不知早已被白崇禧看在眼里。
小諸葛的名頭可不是白叫的。
逝世
后來,李宗仁回國后,居于臺北的白崇禧,便成為蔣介石盛怒之下的頭號靶子。
白崇禧自己也知道這一點,他覺察到蔣介石的怒氣,曾向身邊的人說,李宗仁回國以后,他在臺灣已無顏面面對人。
而這個時候,谷正文卻從毛人鳳那里得到了一份特殊的任務。
這次,毛人鳳把他介紹給了一位重要人物,蔣介石。而蔣介石交給他的任務,正是設計刺殺白崇禧的行動。
谷正文現在是安全局情報部門的負責人,隸屬于毛人鳳,怎么會來找他呢?
從他的回憶錄上就能看出一些端倪,上面寫著他曾經是八路軍的臥底,綁架了傅作義,刺殺了楊杰,以及克什米爾公主號等。
須知白崇禧在國民黨中的勢力很大,這件事決不能讓人抓到把柄。而且,這種級別的高層,平時都是重兵把守,想要抓到他,并不容易。
光是這兩點,就足以說明這個任務的難度有多大。
所以,他接下這個任務后,第一件事就是要摸清白崇禧的生活習性,以便策劃刺殺行動,這就要求白崇禧的親信幫忙。
不久,一名姓楊的副將便成了突破口,他被收買后向谷正文透露了白崇禧的生活習性及每日動向。
這位曾多次暗中活動的特務頭目,迅速發現白崇禧的生活習性。白將軍一生軍旅,本就閑不住,到了臺灣,更像是被關在家里一樣,閑來無事,就喜歡上了狩獵。
不過,他已經七十多歲了,沒辦法步行去狩獵場,只能坐火車上下,如果火車出了什么問題,那就是一場意外。
等白崇禧去打獵的時候,谷正文已經派出了自己的手下,去了指定的案發現場。
這是一座鐵路火車要經過的橋,他們打算把橋上的固定螺釘拆掉。于是在白崇禧乘火車下山時,列車失控失控墜下,谷正文便可完成任務。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白崇禧所乘的第二部汽車,盡管在頭一部汽車掉進了橋下深不見底的山谷時,卻已來不及減慢速度。
然而,車內的副官卻絲毫不敢遲疑,就在這危急時刻,將白崇禧推下了汽車。隨后,汽車從山谷中跌落,白崇禧得以幸免。
后來的,白崇禧依著蔣介石的意思,過著一種半遁世的生活,再不敢與官方人員來往,只是在家里安靜地抄寫、書寫,裝出一副與世無爭的模樣。
再過數年,白崇禧夫人病逝,夫人走后,白崇禧便開始放蕩起來,在家里招攬了數名貌美如花的小護士,美其名曰給他調理身子,實則與這些美女調情,卻不料,白崇禧竟被一個小護士給殺了。
白崇禧死前一日,仍與一位心愛的小護士秘密會面,而且晚上,這位小護士還到起居室去給白崇禧送酒、送藥。
那一次,守衛在大廳外的警衛也沒覺得有什么,誰知到了次日,那間屋子毫無動靜,警衛闖進來時,那名看護已經離開,而白崇禧則已成為一具死尸。
白崇禧于一九六六年十二月在自己的臥房中去世,尸體呈綠色,死亡原因尚不清楚。蔣介石對他的逝世深表哀悼,為白崇禧舉行了最隆重的葬禮,并向白崇禧的遺骸三拜。
所有的人都覺得好笑,因為白崇禧與蔣介石并沒有什么交情,那么,他為什么會如此悲傷?
蔣介石對白家人表達了關心,并說:“有什么難處盡管跟我說。”白崇禧之子直截了當地反駁道,“白家人從未遇到過困難。”白家的后代,就像他們的父輩,從來沒有在蔣介石面前低下過頭。
一代名將白崇禧之死令人扼腕嘆息,而其與蔣介石長達40多年的糾纏更令人扼腕嘆息。
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國民黨內部的權力斗爭十分激烈,即使是小諸葛還活著,也無法阻止國民黨的覆滅。
蔣白兩人雖然在悼念儀式上受到了冷嘲熱諷,但蔣介石并沒有對他的家屬進行任何軍事報復,白崇禧一死,兩人之間的恩怨也就煙消云散了。
后記
蔣介石和白崇禧的關系本來就不好,兩人雖是一伙的,可是白崇禧幾次三番地出賣蔣介石,使他死后,
蔣介石也不大看得起他,還曾用改嫁的寡婦來侮辱他,不過,“人已逝,燈已滅”,這種評斷也不能對白崇禧造成實質上的損害。
白崇禧一生坎坷,一代名將,終因聽信別人的許諾,葬身臺灣。這說明,別人的承諾,是不能輕易相信的。
參考資料:
鐘山風雨——白崇禧逼蔣下臺始末 作者:何開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