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
維特根斯坦誕辰136周年
1889年4月26日—1951年4月29日
語言如何控制思想?
作者丨書杰
↓點擊觀看↓
1929年,在劍橋大學的課堂上,維特根斯坦對學生說:語言會篡改思想。
學生非常疑惑。維特根斯坦說我們來做個思想實驗,他拿起手中的石頭說,從今天起,請叫它“索爾”,以后不要再說石頭這個詞,而只用“索爾”代替。
于是,學生們逐漸習慣了用這個充滿神秘色彩的詞匯指代石頭,他們不僅忘記了原詞,還賦予了新詞新的意義,開始談論“索爾的古老紋路"、"索爾蘊含的宇宙密碼"。
石頭,這原本就是一個堅硬的物理存在,但通過語言的重構,竟生出了神性的意義。
這正語言對人的思想操控的體現。
在當代社會,這樣的語言異化正不斷上演。
新聞里常說"負增長"而不是"經濟衰退";
公司裁員不說“開除”,而總說"優化結構";
“失業”被說成“職業轉型期”;
“窮人”被說成“待富人群”;
“工廠倒閉”被替換成"產能調整";
"留守兒童"被命名為"鄉土守望者";
連“戰爭”都變成了"特別軍事行動"。
這些看似普通的詞匯替換,無形中遮蔽了事情的真相——通過語言游戲規則的改寫,將負面現實納入中性甚至積極的話語體系,鈍化公眾的批判性思維。
當人們反復接觸這類中性化表述時,就會逐漸失去痛覺,喪失對真相的感知能力。
這就是語言對思維的重塑——它不直接改變事實,卻能改變人們對事情的看法。
100多年前,維特根斯坦在《邏輯哲學論》中警示:"語言的邊界就是世界的邊界。"
他以語言圖式論構建語言與現實的關系,語言通過命題結構反映事實結構,而無法言說之物(如倫理、美學、人生意義)則被推向沉默之境。
“把能夠說的說清楚,對不能說的保持沉默。”
所有能夠言說出來的,都是在表達和描述世界本身。而當我們用被篡改、被扭曲的語言表達世界時,世界的真相就被遮蔽,思想也會陷入迷霧之中。
而要打破語言的操控,需回歸維特根斯坦的哲學方法論,重建語言的預警系統。
或許很多人都是從刀郎的歌詞中知道維特根斯坦:“西邊的歐鋼有老板,生兒維特根斯坦。”
但唯有閱讀維特根斯坦的著作,才能把握其思想原貌。
為你推薦維特根斯坦代表作《邏輯哲學論》,通過對語言的邏輯分析,探尋語言和世界的關系,找尋語言的本質。
直接閱讀原著稍有難度,其深奧的理論未必能精準把握,可以配合兩本解讀圖書:《維特根斯坦說邏輯與語言》以通俗語言解讀原著,了解維特根斯坦前后期思想精髓,這本屬于基礎版解讀;《維特根斯坦讀本》陳嘉映老師對維特根斯坦進行分門別類的解讀,屬于進階版解讀作品。
同時,推薦一部傳記作品《維特根斯坦傳:天才之為責任》,去了解維特根斯坦的創奇一生。
4本書是學習維特根斯坦
從入門到進階的一套絕佳套裝
維特根斯坦思想全集
原著 + 解讀 + 傳記
《邏輯哲學論》
必讀代表作,原著作為底本閱讀
《維特根斯坦說邏輯與語言》
對原著進行拆解,基礎版解讀
《維特根斯坦讀本》
陳嘉映深度作品,進階版解讀
《維特根斯坦傳:天才之為責任》
了解傳奇一生
↓一鍵打包↓
相關視頻↓
聽哲學獨家資源
↓文史哲福利群↓
上圖掃碼回復:福利資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