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大消息,據環球時報報道,在接受美國全國廣播公司節目主持人電話采訪時,特朗普稱當俄羅斯總統普京“批評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領導地位的可信度時”,自己感到“生氣和憤怒”。他甚至威脅稱,如果認為俄羅斯在阻止他結束沖突的努力,將對所有俄羅斯石油征收25%至50%的二級關稅,且若沒有停火,這些關稅可能在一個月內開始征收。此外,特朗普還透露計劃在新的一周再次與普京通話。
特朗普(資料圖)
特朗普對普京態度的轉變頗為罕見。回顧以往,無論是在上個任期,還是此次重返白宮,特朗普對普京都保持著極為尊重的態度,曾在多個公開場合吹噓他和普京關系良好,甚至宣稱“全世界只有我能阻止普京” 。如今卻公開發火,這一轉變背后有著深層次的原因。一方面,俄烏停火協議陷入僵局,和平進程受阻,特朗普結束俄烏沖突的承諾難以兌現,面臨巨大壓力。另一方面,特朗普極力推進的“聯俄抗中”戰略徹底失敗。盡管美方百般利誘,普京始終沒有松口,還多次強調中俄友誼“穩如磐石”。特朗普意識到自己的戰略構想無法實現,這種挫敗感也促使他將情緒宣泄在對普京的態度上 。
有分析人士指出,特朗普的這種態度轉變可能會對俄烏局勢以及美俄關系產生深遠影響。原本就復雜的俄烏談判,在特朗普的強硬態度下,可能會面臨更多的不確定性。而美俄之間本就微妙的關系,也可能因為這一事件而進一步惡化。
特朗普(資料圖)
第二大消息,美國在軍事部署方面的一個重大變動引發了各方關注,即原本部署在亞太區域的“卡爾·文森”號航母被調派至中東地區。美國海軍研究所援引美國中央司令部的消息稱,“卡爾·文森”號航空母艦打擊群已離開美國關島基地,前往中東,將與“杜魯門”號航母會合 。此前,美聯社援引美國官員的話稱,美國國防部長已下令加強美國海軍在中東地區的存在,并于4月份在那里部署第二艘航空母艦。美軍“杜魯門”號航母打擊群去年進入中東地區,意在打擊也門胡塞武裝。
美國此次對“卡爾·文森”號航母的調動,正值亞太地區局勢敏感時期。自馬科斯擔任菲律賓總統以來,菲律賓在外交和軍事上完全傾向于美國,在南海地區不斷與中國對抗。在此背景下,“卡爾·文森”號航母原本被視為美國在亞太地區對中國進行遏制與威懾的重要力量 。然而,就在其前往中東途中,解放軍在臺海地區展開演習。考慮到美國此前一直明里暗里支持島內“獨”派勢力,外界有理由認為“卡爾·文森”號航母可能會前往臺海為“獨”派助威。為此,中國海軍山東艦前出臺海以東嚴陣以待,防備“卡爾·文森”號航母的介入。但令人意外的是,“卡爾·文森”號通過了臺海海域,并未停留,直接前往中東,似乎并不愿卷入臺海的緊張局勢 。
軍事專家分析,美國將“卡爾·文森”號航母調往中東,一方面可能是因為中東地區局勢的緊迫性。也門胡塞武裝的行動對美國及其盟友在該地區的利益構成了威脅,美軍需要加強軍事力量進行應對。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美國在權衡亞太和中東兩個地區的戰略利益后,認為當前中東地區的局勢更為棘手,需要投入更多軍事資源 。但這一戰略調整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美國在應對多個地區熱點問題時的力不從心,同時也讓其在亞太地區對中國的軍事威懾布局出現了暫時的空缺。
“卡爾·文森”號航母(資料圖)
第三大消息,在國際事務中,中國始終堅定地捍衛自己的國家利益,在多個問題上展現出強硬的態度。在菲律賓與美國的軍事安全合作問題上,中方的立場十分明確。此前,外交部發言人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菲律賓同其他國家開展的任何防務安全合作都不應該針對第三方或者損害第三方的利益,更不能威脅地區的和平與安全,加劇地區的緊張局勢 。中方指出,當前究竟是誰在拱火澆油,是誰在挑動軍事對抗,是誰在把亞洲變成火藥桶,地區國家都看得清清楚楚。菲律賓在得到美國支持后,在南海地區不斷挑釁中國,然而事實證明,菲律賓每一次聽從美國的教唆,最終都讓自己吃虧 。
此外,在面對美國在涉華問題上的種種不當行為時,中方也采取了堅決的反制措施。例如,在美方對中國官員實施無理制裁后,中方迅速回應,宣布對在涉港問題上表現惡劣的美國會議員、官員和非政府組織負責人實施制裁,包括凍結其在華資產、禁止入境等 。這一系列反制措施充分彰顯了中方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堅定決心,表明中國在國際事務中不會坐視自身權益受到侵害,對于任何外部勢力的干涉和挑釁,都將予以有力回擊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