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現在處于敏感時刻,在還沒有開展談判之前,任何情況都可能會發生,包括直接的軍事沖突。
特朗普向全球發動關稅戰,一些外國媒體認為,中國早已準備好了這場爭戰。
特別是3月初的時候,特朗普已經連續兩次對華加征10%的關稅,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釋放了“奉陪到底”的說法:“對于美方的關稅戰,不管是貿易戰或其他什么戰,中國都將奉陪到底。”
這就顯示了,中方早已準備好應對美國任何形式的爭戰。那么,軍事方面呢?中方真的準備好了嗎?
又,為了確保在談判桌上不會被敲詐、勒索,保持一定的軍事優勢與警覺性是必要的。
就在這時候,中國殲-20隱身戰機大量裝備與服役,就是確保軍事上的威懾力。一方面震懾美方不至于采取軍事冒險。
另一方面,由于賴清德近來的冒進措施,大陸的軍事能力將確保對臺海的威懾。
更重要的是,在中美談判之前或談判的時候,大陸有沒有可能對臺采取主動措施呢?
1 中方空戰有優勢嗎?
以現代戰爭來說,要確保戰爭的勝利,首先要確保空中優勢。美軍有11艘航母,就是為了保有海上的空中優勢。因此,中國J-20的整體戰斗力就顯得格外重要。
殲-20于2011年1月首飛,2015年小批量試生產。如果從2015年算起,今年是殲-20量產的第十個年頭。依據外國媒體軍事觀察家雜志的說法,2025年是中國殲-20戰機批量生產“十周年”。
更重要的是,殲-20于2023年開始,年產量達到100架。最新說法,目前的年產量約120架。也就是說,每隔3天就有一臺全新的殲-20戰機出廠。
這樣的生產速度創下了全球重型戰機紀錄。以生產規模而論,殲-20是全球重型隱身戰機列裝規模最為龐大的機種,在軍事上與戰略威懾上意義重大,這是規模 + 速度。對美國而言,更是芒刺在背。
以服役數量來說,有300~350架殲-20服役中國空軍,大約是美軍F-22隱身戰機的2倍。
美軍F-22不是有187架嗎?怎么說殲-20數量是F-22的兩倍呢?
的確,美軍187架F-22,如果算進最初的8架測試原型機,哪還有195架。
只不過,F-22的質量不是很穩定,一直都有問題。根據公開資料,自從F-22服役以來,總計發生16起墜毀事故,其中5起導致戰機完全損毀。而8架測試原型機不具備完全戰斗力。
這么算下來,能夠進行實際作戰的F-22只有約170~175架。
此外,美國空軍計劃在2025財年退役32架F-22 Block 20型,這些戰機主要將用于訓練,已經不具備實戰能力。
這樣再算下來,F-22的服役數量將不到150架。
其實,由于F-22的生產線已經于2011年停下來了,未來服役數量只會更少。這還不計入由于生產線停止,因而導致的零部件生產問題。
由于我們很少聽聞F-22出任務,F-22的真實服役數量究竟是多少,外界沒有人知道,美軍當然也不會說明。
事實上,打F-22正式服役以來,除了參加模擬演習外,F-22正式出勤的次數不多。最有名的一次大概是2023年2月,在眾目睽睽之下,F-22升至高空,然后發射導彈擊毀中國高空氣球。
這是大眾所知的,F-22“赫赫威名”的戰績。
不過,聽說那一次是美國前國務卿布林肯打電話到中國,聊了一陣后,那只高空氣球“突然”從3萬米高空下滑到2萬米的高度。這時候,美軍F-22趁此機會迎面而上,發射威名赫赫的AIM-9X空空導彈,這才將高空氣球擊落下來。
2 美軍F-35裝備數量多
這樣算來,F-22已然不是J-20的對手。那么F-35呢?
F-35可不一樣,截至2025年4月,美國軍方總計接收了超過540架F-35戰機,這數量比J-20的服役數量多了至少一半。
F-35是中型戰機,相較之下J-20也同樣具備優勢。只是美軍F-35的數量多,另一方面美國盟友日本與韓國也裝備了F-35。截至2024年,韓國與日本各自裝備了40架的F-35A型戰機。
如果中美之間發生沖突,中國面對的很可能是美日聯軍,那么中國所面對的F-353戰機總數將會是580架,美日聯軍有數量上的優勢。
不過,考慮到F-35的妥善率、出勤率只有約53%,美日聯軍的在隱身戰機方面的戰斗力只有約290架。這就與中國空軍J-20的數量相當。
再加上美軍是全球范圍部署,部署在亞太地區的F-35得要打個6折,這是依據美軍《亞太再平衡計劃》,將60%的海空兵力部署在西太平洋。
這時候,300~350架J-20服役數量就顯出意義來了,非但是隱身戰機的數量不比對手少,作戰性能還比對手優異。
3 中方三手布局
回到前面的說法,除了J-20的數量外,中國是否準備好與美國進行軍事斗爭?
我們一直強調一個概念,中國是下圍棋高手,與對手進行博弈的時候,往往事前考慮到多個布局。
從去年開始,中國對美出口管制多種稀有金屬,造成美國F-35戰機生產線大受影響。我們來看看證據。
前陣子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總裁聲稱,由于受到中國對鈷和釤等稀有金屬的嚴格管制,洛克希德馬丁公司2024年只完成了110架F-35戰機生產。
對照中國成都飛機制造商所生產的殲-20戰機,其2024年的產量為120架。中國重型隱身戰機J-20的生產速度超越美軍F-35。
這是我方的生產速度提上來了,但對手的速度卻慢下來了,此長彼消,敵消我長。
估計,美軍110架的F-35產量,是因為擁有一些(稀有金屬)庫存備料之下,否則產能只會更低。
預計,如果美軍找不到替代的稀有金屬來源,今年的產量還會更低。
這也說明了一點,不要輕易聽信外界的說法,說什么美國與日本有大量稀土或稀有金屬的庫存,因此稀土禁運對他們沒用。
這是布局二,提高生長速度與產量是布局一。中方充分運用自我增長,同時壓制對手的做法。
除此之外,特朗普向中國商品開征145%的關稅,這不就是自己找自己麻煩嗎?且不說美軍軍工生產所需的零部件是否會缺貨,單單是進口價格就提高許多。
這對美國軍工產業也造成了沖擊,這是價格增高,而且還可能出現缺貨的情形。
再看另一個層面。中國于2024年12月展示兩款第六代戰機,霎時間,不只是美國,全球都知道美國在第六代戰機方面落后中國。
這又造成美軍另一個問題。美國于2011年4月停止F-22生產線,當時以為中俄兩國在隱身戰機的發展落后,美國又有新隱身戰機F-35,美軍自以為高枕無憂。
然而,當美軍看到中國J-20的研發速度加快,竟然于2017年,只有6年的時間就正式服役,美軍只好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戰機,也就是第六代戰機NGAD計劃上。
但是,當美軍看到中國在第六代戰機的驚人進展,美軍一時之間不知道該怎么辦,要回過頭加強F-35的生產速度,或是重啟F-22的生產線,還是繼續推進NGAD的研發?
美國空軍現在是進退不得啊!重啟F-22生產線不劃算,F35的產能又受到中國稀有金屬管制的限制,然而在第六代戰機的發展上又落后中國,進退維谷啊!
中國這一招是,用第六代戰機與J-20的生產速度,前后夾擊美軍空中戰斗力的發展,然后又利用稀有金屬管制,抽調美軍戰機產能。
這是中國式“三合一”的手段,美軍這時候才意會到中方的布局。晚啦,來不及了!
高手過招就是如此,讓你看不清,摸不透,也防不了。
這就是中國“奉陪到底”的底氣,這句話不是亂說的。有些人,以西方人士聽到這句話,還以為這只是中國找場子的場面話。
不是的,奉勸西方諸國,尤其是美國,當中國發話的時候,要認真聽。重要的話再說兩次,要認真聽,認真聽。
4 臺海局勢中方說了算
再看看臺海方面。
特朗普打出關稅戰,難道中方沒有準備,特朗普可能會打臺灣牌嗎?當然有了。
中方明面上的準備是,透過軍事演習,演練真實的臺海作戰情況。哪一天還真可能從演習變成實戰。
另一方面,中方早已經備好沖突準備。
到了今年底,中國空軍將有約400架J-20。
美日聯軍呢?算上美軍亞太再平衡計劃60%的軍力部署,加上F-35的妥善率,以及產能受到中國管制的限制,就算F-35今年仍然有些許生產,大概只有約250架的戰斗力。再加上部署在西太平洋的F-22戰機數量。
所以,這是400架的J-20,對上部署在西太平洋,能夠出勤的F-35 + F-22(不到400架)。
當然,J-20也有妥善率的問題,不可能100%處于戰備情況。但中方的妥善率高是肯定的。
如此,在數量與質量上中方J-20都將占據優勢,尤其是明年的時候,以及進入部署階段的J-35。
還不僅如此,中國J-20可能已經具備了忠誠無人機(Loyal Wingman)的能力。真要打起來,中方J-20編隊在戰機數量與打擊性能更加具有優勢,而且還有轟炸能力。
只有這樣嗎?
想想看,臺灣距離大陸那么近,臺灣海峽的寬度只有130~300公里。J-20、J-16、J-10C戰機想來就來,隨時可來,幾分鐘、十來分鐘的時間就可以跨越臺灣海峽。
但是,在日本基地的F-22戰機卻沒法在同時間趕到臺灣。如果想要在稍后趕過來,可能其所在的空軍基地早已經被解放軍火箭軍的導彈洗了一遍。
至于美軍航母攜帶的F-35戰機,受到中方反艦導彈的火力壓制,那是過不來的。
結論是,中方是不是真的在各方面都準備好了同美國進行斗爭?
答案是肯定的。
中美博弈激烈時期,臺海局勢是中方說了算。什么時候演習變為真實作戰,中方決定。
再說一次,國際上對中方的發言絕對需要認真對待,要認真研究。
“奉陪到底”是繼“勿謂言之不預”后,中方再一次的重要外交話語,各國需要認真對待,認真研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