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一早,成都高新區教育體育局就官宣了兩所學校集團化辦學的消息。
簡單總結就是:新增成都高新區錦暉小學教育集團、成都師范銀都小學教育集團兩個教育集團,對銀都紫藤初中教育集團旗下學校進行學制改革。
這一輪調整,除了集團龍頭校,還帶來了6所學校的變化:
成都高新區臨江小學擬更名為成都高新區錦暉天府小學(暫定名),天府四街南側小學(工程名)按“一校兩區”納入成都高新區錦暉天府小學(暫定名)統一管理;
廣都站東南側學校(工程名)開辦為成都師范銀都紫竹小學(暫定名),成都高新區行知小學更名為成都師范銀都紫菀小學(暫定名);
吉龍二街小學(工程名)開辦為成都高新區銀都紫藤初中附屬小學(暫定名),成都高新區銀都紫藤初中東區學校停招小一新生。
此外,高新區還官宣了與上海師范大學合作辦學的上海師范大學成都海川中學校(暫定名)初中部、成都海川小學(暫定名)確定將在2025年9月開始招生。
幾個結論,跟我們此前的預判基本一致:
第一:凡是新開的學校,幾乎都交給了成熟名校來領辦;
第二:高新區的集團化辦學,力度和規模只會越來越大。
原因很簡單,高新區部分學校雖然開辦時間長達十多年,但是家長認可度一直不高。組建教育集團,用名校來拉動這部分學校以及新學校的發展,至少是目前最快、最有可能見到成效的思路。
那么,重點來了!這輪調整,主要會影響哪些學區板塊呢?又會帶來哪些影響呢?
新的兩個教育集團,分別是錦暉小學和銀都師范。
為什么是他們?其實一點都不意外。簡單說一下這兩個學校的背景。
錦暉小學成立于2010年,直屬高新區管委會,2021年的時候開設金融城分校,一校兩區實施一體化管理,錦暉在站南片區的家長口碑向來不錯,對口初中也是七中初中(天環校區)、石室天府(交子校區)這些高新區的頂尖初中。
錦暉小學
就在不久前,全省組建25個義務教育教學聯盟和10個普通高中教學聯盟,130所優質中小學校將作為“主播學校”持續輸出優質教育資源,并通過“網鏈”覆蓋全省所有普通高中和義務教育學區學校。錦暉小學作為全區唯三的小學入選25個義務教育教學聯盟領軍學校。
而且,在高新的家長圈里,一直有關于“錦暉出口”的傳說,據說非常能打。
銀都師范就更不用說了,成都家長心中最認可的品牌之一。
最早的成都師范銀都小學要追溯到2000年,由高新區與成都師范學校聯合創辦,2022年從民辦學校轉為公辦學校。多年來,銀都師范口碑一直都非常穩定,一直被家長評價為成都最具性價比的民辦小學之一。轉公之后,成都師范銀都小學保持課程特色、師資隊伍和教學理念不變,并面向全區搖號(搖號計劃的70%,面向玉林片區;搖號計劃的30%,面向高新南區其他片區搖號錄取)。
銀都小學
成都師范銀都小學不僅是“四川云教”第二期主播學校,還被評為首批四川省義務教育優質發展共同體領航學校,每天常態化播出銀小云課堂覆蓋省內10多個地市州。
除了自有的紫荊、紫薇兩個校區,成都師范銀都小學還與高新區合作共建了成都師范銀都紫藤小學。本次加入集團的成都師范銀都紫竹小學(暫定名)、成都師范銀都紫菀小學(暫定名),依舊延續學校一貫的“紫+植物名”的特色。
與上面兩個新成立的教育集團不同,銀都紫藤初中教育集團是2024年成立,同年銀都紫藤初中東區學校(九義校)加入。
銀都紫藤初中
注意!本輪涉及銀都紫藤的改變主要有兩點:一是東區學校停招小一新生,將增加高中部;二是把已經建成幾年未投用的吉龍二街小學(工程名)變為集團附小。
銀都紫藤初中教育集團龍頭校銀都紫藤初中學校是2020年高新區與北京師范大學合作辦學的辦學機制創新型學校,依托北師大附屬學校“聯盟”,享受北師大全國80多所附校的辦學模式和經驗,成立以來,在高新家長中口碑一向不錯,東區學校加入后,辦學實力也得到迅速提升。
本次銀都紫藤初中教育集團東區學校停招小一新生,又增加一所新附小,一增一減看似是集團內部調整,但據我們了解,新附小并不會接受原東區學校的小學師生,而是重新招聘老師和招收新生,而東區學校在停招小一新生后,原小學生仍在本校就讀,直至畢業。
那么,高新區這輪調整或將會帶來的“變”,主要在于哪些地方?
首先我們來看看教科院附小西區和天府四街南側小學所在的大源。
其實這個學區的實力是家長們有目共睹的。初中方面,擁有教科院附屬學校、教科院附中還有石室天府錦城湖校區這些可以多校劃片的優質資源,小學的數量也不少。
截自:2024年成都高新區小升初劃片范圍
但是,大源片區作為成都高新區核心居住區,近年大量升學家庭遷入,適齡入學兒童數量激增,面臨比較大的生源分流壓力。
就比如去年9月,因新生人數太多,教科院附小(東區)只能啟用天府五街南側秀華路的一所小學作為新校區,小一年級家長有自主選擇校區的權利,按照家長意愿選擇校區就讀。雖然是尊重家長意愿,但據我們了解,這一突發情況還是讓一些家長感到困擾。
所以,如果同位于天府四街的新小學能夠在今年9月啟用,那么必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教科院附小東、西區的壓力。
截自:成都高新區2024年小一入學劃片范圍
此外,教科院附小西區更名后,也意味著被納入錦暉小學教育集團管理。在當初開辦金融城校區的時候,錦暉小學就分配了一部分本部的老師前往新校區。所以家長也比較關心師資分配的問題。
對此,我們昨日以家長身份咨詢了錦暉小學。錦暉小學招生相關工作人員給出了一劑“定心丸”,對方表示:“作為天府校區被納入集團管理后,無論是師資還是管理團隊都會在集團校內流動起來。”
據工作人員介紹,教科院附小(西區)將更名為“錦暉天府小學”,作為高小部,容納四年級到六年級段學生;而天府四街南側的小學則為低小部,容納一年級到三年級段學生。
對于中和AB區來說,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新川片區,本次調整影響也非常大。
首先是中和A區,受最大影響的是陸肖TOD附近區域。行知小學加入成都師范銀都小學教育集團,陸肖TOD麓鳴九天南側的吉龍二街小學(工程名)也終于投用,成為銀都紫藤初中的附小。
據相關人士向我們透露,銀都紫藤初中附小將要打造成一所高品質、高標準的“未來學校”,目前已確認教師隊伍中不僅有來自七中育才附小、鹽道街小學等中心城區名校的教師,還有來自廣東某私立名校的海歸英語教師。
吉龍二街小學位置
多了兩所強校領辦的小學,陸肖TOD附近的優質教育資源不僅得到極大提升,更解決了原本家長們擔心的“搖到號的學校太遠”的問題。
其次是中和B區,主要影響范圍集中在梓州大道西側。原本規劃為九義校的廣都站東南側學校改為小學,加入成都師范銀都小學教育集團,加上原本就是成都師范銀都小學與高新區合作共建的成都師范銀都紫藤小學南北兩個校區,中和B區梓州大道西側附近基本就全是銀都師范系列學校,家長也就沒啥好糾結了。
2024年中和AB片區多校劃片范圍
對于B區來說,還有個影響就是上海師范大學成都海川中學校(暫定名)今年9月就要開始招生了。
此前我們也分析過,根據高新區教育體育局公開的2025部門預算,海川學校將開辦上海班,面向成都招收符合條件的滬籍人才子女,探索義務教育與上海基礎教育銜接,并將實現“5+4”學制。
戳這里回顧:高新區的多校劃片要取消了?政策提到了這樣一句話
不過,“5+4”學制是否能落實,落實后是僅限上海班,還是全校實行,還要等具體招生政策公布。
除了海川學校,中和B區四五六組團今年還有不少好消息:原本規劃為九義校的五組團學校調整為高中學校,新川二中預計2025年開建,用地也將擴大。
事實上,無論是成都,還是高新區,集團化辦學已經不是新事物。但是多年來,圍繞集團化辦學,民間主要兩個聲音,部分人覺得這就是名校到處掛牌,但也有人覺得集團化辦學有利于資源整合和分配。
家長們的兩種聲音,也不是全無理由。比如部分區域的部分學校納入集團化辦學后,家長卻遲遲沒有看到預期的資源注入,自然就覺得“除了增加了一塊牌子,其他啥也沒變”。
所以,拋開事實談論集團化辦學好還是不好,這個討論是沒有意義的,還得看是否落到了實處、具體是怎么落實的、集團化有哪些實實在在的體現。
比如,我們隨手舉個例子,就是去年錦江區的一系列動作。
2024年4月到5月,錦江先后7所學校宣布更換名字,覆蓋范圍從市中心的紅星路、東大街再到東湖板塊和三圣鄉板塊,均有涉及;學段方面,中學和小學均有涉及。詳情戳這里回顧:錦江學區,大變天
最初的時候,也有部分觀點擔心是不是“拿名校‘開光’”。但實際上,錦江區這一系列動作:一是思路明確,二是體系明確,三是目標明確,就是要優化長板,彌補短板,最終來實現區內學校整體拉齊拉平、提質培優。
四川師大附中書院分校
以原成都十七中為例,多年來,在錦2片區內,成都十七中是相對短板的學校,在這輪調整中,十七中被交給了四川師大附中領辦,掛牌為四川師大附中書院分校。
前面說,要防止掛牌止步于掛牌,就要看領辦方給出了什么資源。以十七中來說,川師附中給了以下資源:
- 一是給出了自己培養了整整26年的一位副校長李文超來就任書院分校校長;
- 二是川師附中本部每學年給3到5位教師到書院分校任教,而且是帶班任教;
- 三是書院分校的干部和中青年骨干教師到川附跟崗1到3年;
- 四是書院分校還在新高一開設了“川附精品班”,不僅由川附本部骨干教師擔任班主任,教育教學還全部看齊川附本部。
這么“四板斧”一下來,質疑的聲音幾乎是立刻閉嘴。這就是因為家長和社會都看到了實實在在的優質教育資源在流動。
回到高新區,在前期的集團化辦學過程中,高新區打造了成都七中初中學校教育集團、成都教科院附中教育集團、成都教科院附校教育集團、中和中學教育集團、銀都紫藤初中教育集團5個教育集團。目前來看,家長們整體還是比較認可的。以我們了解到的銀都紫藤初中東區學校(原新華學校)為例,加入銀都紫藤初中集團才短短一年,學生成績有了顯著提升,家長口碑也有所提高。
今年,高新區又推出兩個教育集團,而且在新川片區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動,顯然也是基于前期集團化辦學的一些成熟經驗。
當然,家長如果希望的是短期內就要看到天翻地覆的顯著改變,這是不太現實的。畢竟,教育是個慢活路。但我們認為,至少從整體思路上,高新區的這種誠意和決心,是值得家長期待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