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大學畢業的時候,我喜歡寫東西。
寫短期的見聞,寫關于喜歡女生的微小說,寫一些現在看來入不了眼的說唱。
也是在回顧的過程中,我忽然記起大學的某個期末,和林依晨一起在圖書館搶座位,她開始復習《概率學》內容,我開始自學《概率學》內容的時光。
當我自認為這科能考及格的時候,復習中的她,開始向我提問了:
“這道題該怎么做啊?”
“這個地方我沒搞懂用哪個公式。”
“我這個算的結果對嗎?”
很奇怪,雖然我自認為自己只是及格線水平,但她問的問題,我都能很快地解答出來,并解釋清楚緣由。那時候的我,感覺自己是個天才。
最終的考試結果,滿分100分,我考了92,對于目標只是及格的我來說,這個分數有點累贅了,而我輔導出來的林依晨,她考了95,當時我就斷定,我有教書的潛質,將來一定會成為一名受人敬仰的好老師。
當然,在學過《概率學》,以及在社會上摸爬7年的經歷后,我明白了,不能用“一定”這個詞去指向我的未來,用“大概率”會更貼切一些。畢竟還有極小的概率,是她在不懂裝懂,只是想和我產生一些近距離接觸罷了。
提這事沒別的緣由,只是對自己【過于后知后覺】的一種調侃。也是在那個時候,身邊有朋友開始使用和拍攝抖音,那個時候的抖音才是“真抖音”,畫面是抖的,花哨的,配一些很酷的音樂,APP取名很貼切。那會兒我以為,這個APP有機會達到全民K歌的高度,讓玩音樂的人多一個曝光平臺。結果嘛,又后知后覺了。
同樣后知后覺的,是在深度使用這些軟件多年后,有關我在【思考】方面的影響。
簡單點說的話,我感覺這幾年,我變“碎”了。
碎片化的內容,碎片化的軟件使用方式,潛移默化地將我的思維和生活習慣,也拆碎了。
我們都在說,短視頻是快餐文化,追求的是短頻快,是【效率】,我們都在抨擊這種文化的危害,同時又在享受著這個文化帶來的便利和收益。
在短視頻APP里,你獲取內容方式是被動的,是意外的,是可持續的。而曾經的我選擇內容的方式,是精篩的,是目的導向的,是主動的,有些時候是中字無碼的。
雖然自始至終,我自己都告訴身邊人,我從來沒喜歡過短視頻,但事實是,當下的我,就是沒以前那么愿意去主動選擇內容了。當我們習慣性被投喂時,我感覺自己好像逐漸變得寵物化,飼養化,失去捕獵技能的同時,大概率,現在已經成了獵人手里的獵物,養肥,宰殺,運氣好一點的,收下當狗。
你讓我立馬說出我最喜歡的5個短視頻,說實話,我說不出來。
但你要我立馬說出5個我最喜歡的長視頻或者電影,那我的記憶點可太明確了。
原因很簡單,那些長內容,是你主動篩選的結果,當你篩選到高質量的精品時,不亞于你收到人生中第一雙高端籃球鞋的感受,記憶猶新,回味無窮。
其次,成為獵物的背后,還有另一層影響,那就是你無法再成為獵人。這對當下的獵人來說,意味著他們不僅收獲了斂財工具,還干掉了未來的潛在對手。
注意,上述我說的所有話,不是在批判短視頻,也不是單指短視頻帶給我們的影響,畢竟游戲,個人的不良習慣,煙酒等等,都有著切碎我們生活的機會。我想表達的,是生活被各種原因碎片化后,帶來的【無目標感】。
當你發現你迷茫的不是未來,而是當下的時候,一定要警惕這類碎片化的習慣帶給你的影響。
沒錯,這里可以用“一定”了。
或許當下正在讀書的你,未來有機會成為某個領域能人的天賦,但是被環境培養成獵物的你,或許就失去了未來和別人競爭的機會。
也許你會說:
“可我現在確實沒有方向啊。”
尤其是那些臨近大學畢業,即將步入社會的朋友。這里我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些我大四時期的經歷:
早從高中開始,我的目標就很明確了,我想當文化經紀人,也就是大家口中的藝人經紀人。為了這個目標,我私下找了很多行業內有地位的經紀人溝通,《中國有嘻哈》的經紀團隊,以及一些現在不適合點名的藝人團隊都有接觸,為了進一步實現目標,我自學了很多經紀人內容,并且在大三考了個經紀人證,考場在北京,那也是我第一次去首都。
在北京的4天時間里,我3天都睡在網吧,因為北京的酒店真的太貴了......唯一一天睡酒店里,我印象非常深,睜開眼,床前沒關的電視上,正直播著總決賽勇士vs騎士G7第四節的最后9分鐘,最終騎士1:3逆轉成功,聽著老詹和解說員在那里吶喊,然后我慢慢爬下床,換上衣服,穿上黑黃廣告色Kobe 8去考試了。
但結果大家都知道,我沒有走向文化經紀人的道路。
一方面,在北京前期得先做經紀人助理,月薪2500左右,轉正門檻高,而且各個經紀公司的資源都很分散,用《概率學》的視角看,我闖出名堂的機會很低。
于是乎,我在畢業前就暫時放棄了這個目標,沒有完全放棄的意思,但開始同步思考創業的可能性。而我的第一個創業計劃,當下看起來還挺搞笑的:是為健身用戶,打造健身期間可食用的烘焙食品。
人話一點說,就是為健身人群打造的面包店。
一切以運動健康為主,獨特的配方,運動主題的店面風格,健身前后方便攜帶的代餐,自認為是當時的藍海市場,然后在不同城市設計不同的主題餐廳,和健身房合作,在健身館里擺放商品和廣告展示,在校園籃球場做貼片廣告......
甚至為了這個目標,我都做好PPT和商業計劃書,還和大學同學商討合伙的環節。
但結果大家都知道,我沒有走向創業的道路。
一方面,調研數據不足,你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這片市場的需求。
另一方面......0創業經驗,甚至都不會烘焙的我,根本沒有說服力去開展這項工作。
另外還有58個方面,因為自己太稚嫩,就不擺出來丟人現眼了。
所以為什么最終我選擇在XCin工作呢?
一方面,我喜歡球鞋,喜歡穿球鞋,喜歡研究球鞋,再加上我喜歡寫作,所以我比較擅長做球鞋相關的內容。
另一方面,極客鞋談當時不招人;L7SNEAKER回應了我的簡歷,但因為工作地點在北京,回想起那邊的生活成本,讓我產生了愜意;所以,我選擇了辦公室在武漢的XCin。
再一方面,我需要實習證明才能畢業,做一份和愛好相關的實習,再合適不過了。
但結果大家都知道,現在我經歷的一切,和我大學時期的計劃,完全不相干。
反而是簡單為了一份實習證明的工作,我干到了現在。
狹義來看,我學生時期的所有目標,都沒有實現。
但是從廣義來看,我特別特別特別感謝當年的自己,因為當時的我,成就了現在的我,成就了原本已經被碎片化處理,做了幾年獵物,但當下依舊有能力恢復,并且重振目標感的我。
當然,也感謝當年的林依晨,她也是一個目標感很強的人,雖然第二學期陪她復習的人就不是我了。
以前我不知道我哪做錯了,或者遺漏了什么,半小時前,我知道了。
寫到這里,估計已經沒什么人看了,再者這期的標題也不會吸引很多人,也沒有什么和球鞋相關的內容,甚至連文案的插圖,我都準備隨機選一張圖,然后直接一用到底了。(希望是張可愛的圖)
不過以《概率學》的角度來看,這么多粉絲的公眾號,總會有極個別人看到這里的。
那我還是做個總結吧:
短視頻也好,游戲也好,娛樂習慣也罷,希望大家不要因為這些主流的投喂,抹殺了自己“獵人”的身份。相比被動的獲取,主動的爭取,主動的思考,甚至是主動試錯,才能讓一個人真正感覺到活著。
我短暫體會過什么叫【富】,體會過什么叫【隨手可得】,但相信我,那樣帶來的快感,絕對不是童話世界里Happy Ending的體驗。
為什么這么多頂流藝人會去碰白冰冰,去做一些錯誤的選擇,毀掉自己的職業生涯,甚至選擇輕生,廣義一點說,其實是因為他們的心“碎”了。作為資本和社會的【獵物】,被一點點消磨掉情感和人生主動權后,他們感知不到【人】的體驗了。心態失衡后,要么成為獸,要么成為行尸走肉。
很多人以為躺平,擺爛是因為不富裕或者無法富裕,目標望而不及,“反正我就這么個人,就這樣了。”
但事實相反,有條件躺平和擺爛的人,沒有為了明天的住處和口糧,甚至生命擔憂的人,他們是觸及不到窮這個定義的。如果在躺平基礎上,還能做到長期自洽,那他們就是這個世界上最富裕的人。
最痛苦的,是那些保持擺爛的姿態,卻始終內憂外患的人,他們沒有行動,享受著“富人”的待遇,卻無法面對自己的事實。而這樣的人,往往會因為電子投喂,保持一種畸形的飽腹感,持續擺爛,持續焦慮,持續的迷失方向。
減少碎片化的投喂,積極尋找自己的目標,這話雖然說的非常惡心爛俗,但當你真正投入其中時,你會感知到自己心境的變化的。
如果閱讀到這里,你感覺自己有了一點點收獲,那么恭喜并感激你,這次主動選擇,你做對了,感謝你的時間。
如果閱讀到這里,你感覺浪費了你幾分鐘生命,被我的錯別字和邏輯惡心到的話,我得和你道歉,《概率學》確實不是這么用的,我知道。另外,希望你不要放棄下一次主動選擇的機會,會有比我闡述更好的文章在等著你,并幫助到你,請堅信這一點。
不好意思,說是總結的,怎么又衍生這么多話......
那我再重新總結一次吧: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