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過古裝劇的朋友,一定對這三個名字不陌生:東廠、西廠、錦衣衛。
他們飛檐走壁、監聽百官、殺人如麻,堪稱明朝"最強特工天團"。
但歷史上他們究竟有什么區別?誰權力最大?今天扒一扒這三大機構的真實內幕!
一、錦衣衛:皇權最初的耳目與利劍
設立時間:洪武十五年(1382年)
創立者:明太祖朱元璋
工作范圍:官員、百姓。
滅亡原因:太菜。
朱元璋打天下時,總擔心手下造反,于是親自組建了錦衣衛。他們白天穿飛魚服、佩繡春刀,負責皇帝儀仗和安保;晚上化身"人形監控器",潛入官員家中偷聽密談,甚至能直接抓人審問。
核心職能:
1、儀仗親軍:身著飛魚服,佩繡春刀,掌皇帝鑾駕、宮廷宿衛。
2、監察百官:偵緝臣民隱事,可繞過刑部直接逮捕審訊,詔獄為其私刑之所。
3、軍事刺探:戰時潛入敵境搜集情報,如永樂北伐蒙古時屢建奇功。
興衰關鍵:
初期權勢滔天,胡惟庸案、藍玉案中誅殺功臣數萬,朝野震懾。
永樂后受東廠牽制,逐漸淪為宦官附庸,明亡時與崇禎帝共殉國。
二、東廠:宦官專權的利劍
設立時間:永樂十八年(1420年)
創立者:明成祖朱棣
工作范圍:官員、錦衣衛。
滅亡原因:太狂。
朱棣靠造反上位后,連親爹朱元璋留下的錦衣衛都不信了,索性讓太監成立東廠。
這群"無編制臨時工"專盯錦衣衛和文武百官,連晚上吃啥菜都要匯報。
特殊身份:
提督太監由司禮監秉筆太監兼任,直接聽命皇帝。
衙署位于東安門北側(故名東廠),門前立“流芳百世”牌坊,坊后實為刑具林立的閻羅殿。
權力擴張:
1、監控錦衣衛:凡錦衣衛審案,東廠必派人旁聽,稱“聽記”。
2、滲透民間:從京城到州縣,茶樓酒肆遍布“番子”(密探),百姓私語“某處有好戲”亦可能被誣為謀反暗號。
3、干預司法:成化年間東廠掌印太監尚銘,竟向富商勒索“買命錢”,明碼標價構陷罪名。
巔峰與覆滅:
天啟年間魏忠賢統領東廠,誣殺東林黨人楊漣、左光斗,鑄鐵釘貫耳、土囊壓身等酷刑駭人聽聞。
崇禎即位后鏟除閹黨,東廠雖存,權勢已衰。
三、西廠:短命的超級特務機構
設立時間:成化十三年(1477年)
創立者:明憲宗朱見深
工作范圍:全宇宙。
滅亡原因:太瘋。
皇帝覺得東廠不夠用,又讓太監汪直成立西廠。
他們連百姓家丟只雞都要查,權力范圍從皇宮覆蓋到全國廁所,甚至能先斬后奏。
辦案速度堪比外賣:上午懷疑你,下午抄你家。
一句話,東廠管得了的我要管,東廠管不了的我更要管。
先斬后奏,皇權特許,這就是西廠。
誕生背景
成化十二年,京城出現“妖狐夜出”謠言,憲宗疑心有人謀逆。
御馬監太監汪直善察帝意,率錦衣衛暗查,趁機夸大案情,促成西廠設立。
恐怖統治:
1、偵查無禁區:親王、邊將、鹽商乃至僧道皆在監視之列,辦案無需實據。
2、權力無邊界:可逮捕四品以下官員,民間斗毆、婚喪瑣事皆成勒索借口。
3、存廢風波:成立五月即因彈劾被迫撤銷,月余后復開,五年后最終廢止。
四、失控的監察如何摧毀帝國根基
1、法度崩壞:詔獄私刑取代三法司,司法淪為帝王鏟除異己的工具。
2、宦官禍國:東廠、西廠使太監集團掌控情報命脈,加速政治腐敗。
3、民心離散:密探橫行致“道路以目”,社會矛盾空前激化。
明末思想家黃宗羲在《明夷待訪錄》中痛陳:“有明之無善治,自高皇帝罷丞相始。”而廠衛制度,恰是廢除相權后,帝王猜忌心催生的畸形產物。
結語
下次看劇時,不妨留意細節:
穿飛魚服帶刀的,多半是錦衣衛。
翹蘭花指陰笑的,肯定是東廠太監。
活不過三集的,大概率是西廠炮灰。
歷史從不重復,但會押韻。當監督變成恐怖統治,再強的特工組織,也擋不住景山上那棵老歪脖子樹的召喚……
依靠恐懼維持的權力,終將被恐懼反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