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首次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其中,普惠金融關系小微企業經營主體的發展,關系民生福祉。要實現普惠金融的高質量發展,就要統籌兼顧“普”與“惠”,提升金融服務的可得性、覆蓋面、滿意度,構建多層次、廣覆蓋、差異化的普惠金融體系。在此背景下,中信銀行上海分行積極響應國家號召,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和產品服務升級,探索出一條具有中信銀行特色的普惠金融發展路徑。
黨建業務融合,專業化體制夯實基礎
支持小微企業高質量發展,不僅是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促進就業的現實需要,更是推進經濟轉型升級的必然要求。對中信銀行上海分行而言,構建專業化的普惠金融體系,是精準對接小微企業需求、提升金融服務質效的關鍵所在,有助于在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中,更好地發揮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作用,為小微企業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中信銀行上海分行始終堅持黨建業務融合,將普惠金融納入全行戰略規劃的重點工程。對內,中信銀行上海分行堅持黨建引領,深入開展“專業化體制機制”精益提升工程,持續夯實普惠金融業務基礎。在頂層規劃引領上,成立專項工作小組,定期開會制定工作計劃、專項措施、協調資源。在人才隊伍建設方面,建立業務聯系人制度,開展交流培訓提升能力。在機構賦能方面,一是開展多場專項培訓,覆蓋轄內所有經營機構,形成“政策解讀-場景應用-效果評估”的閉環管理體系;二是圍繞支行資源稟賦形成“一行一策”,為經營機構指明業務發展方向。
對外,中信銀行上海分行積極響應小微企業融資協調機制、金融顧問服務制度等,一是開展“千企萬戶百業興-中信普惠牽手行”專項贈書活動,做好政策傳導和產品宣介,深化銀企合作關系;二是做好協調機制專班對接,深入一線,積極走訪客戶,推動落實審批綠色通道、融資補貼、盡職免責等舉措,解決“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融資少”等小微企業融資難題。
創新產品服務,精準賦能小微企業需求
在普惠金融的發展進程中,中信銀行上海分行積極探索,通過創新金融產品與服務模式,精準對接小微企業需求。
為更好地滿足普惠客群的金融需求,分行“新產品研發+存量產品升級”雙管齊下。新產品創新方面,一是緊密圍繞轄內產業特色和市場需求,積極打造特色金融服務,不斷豐富產品線,確保金融服務能夠快速、高效地觸達普惠客群;二是積極投身“數字普惠金融”建設,通過與發改委“信易貸”平臺及各地融資信用服務平臺緊密合作,加強與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的線上化協作,廣泛拓寬數據維度。
存量產品優化升級方面,該行多措并舉。一是對傳統房抵貸業務,細致梳理各流程節點,充分發揮線上審批的高效優勢提升服務效率,并針對住宅、廠房、辦公樓等不同類型的抵押物建立準入標準,有效拓寬企業融資渠道;二是響應監管“脫核”號召,圍繞供應鏈脫核業務,將核心企業信用向上下游傳導,扶持核心企業建立穩定生態圈;三是針對個體工商戶和小微企業主,優化個人普惠信用貸款,充分運用無還本續貸功能,拓展供應鏈場景貸等產品渠道。
以某建筑行業小微企業為例,該建筑公司作為工程施工服務企業,在業務拓展時面臨資金回籠慢、工程投入和工資發放壓力大等問題。中信銀行上海分行迅速響應,以專業服務團隊精準把握小微企業融資特點,為其推薦“訂單e貸”,全流程線上化審批,基于稅務、交易等多維數據,短時間內為企業審批并投放500萬元純線上、純信用流動資金貸款,不僅解決了企業的燃眉之急,更通過資金流與信息流的閉環管理,促進了產業鏈上下游的協同發展。
普惠金融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不僅要“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金融機構的服務創新與升級是普惠金融提質增效的重要途徑。為此,中信銀行上海分行將繼續在體制機制、業務模式上不斷進行創新優化,提升金融服務覆蓋率、可得性和滿意度,助力增強社會經濟整體活力和韌性,全力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