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火焰蘭被植物學專家稱作植物界的“大熊貓”,曾一度在云南境內幾近消失。經過各級林草部門和科研人員多年努力,積極開展人工繁育和原生境地的野外回歸工作,近日,云南元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傳來喜訊,云南火焰蘭迎來了野外回歸后的首次綻放,標志著這一極危物種種群恢復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
走進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元江干熱河谷生態站,開屏新聞記者看到種質資源圃中野外回歸種植的20余株云南火焰蘭有6株同時盛開,其花朵色澤鮮艷,格外引人注目。工作人員介紹,這批云南火焰蘭系2023年引種至站內進行人工繁育,并于今年3月首次開花。
據了解,云南火焰蘭因花色鮮紅如火焰而得名,是我國特有的珍稀蘭花品種,在中國僅分布于云南元江,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極危物種。因其分布地狹窄、野生資源稀少、種群繁衍困難及人為濫采等原因,野生種群瀕臨滅絕。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元江干熱河谷生態站副站長溫韓東告訴記者,自2016年起,元江干熱河谷生態站聯合保護區管護局及科研院校,在元江區域多次開展云南火焰蘭的野外分布、種群數量調查以及生物學特性觀測、數據收集等工作。2022年以來,在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蘭科生物多樣性研究團隊專業技術的支持下,開展云南火焰蘭的人工繁育組培、煉苗、野外回歸的技術研究,經過科研人員的不懈努力,攻克了人工繁育和野外回歸過程中的多項難題。
“我們開展云南火焰蘭的野外回歸工作,技術這個環節還是比較成功。通過調查野外回歸,不光我們生態站的這6株開花,我們回歸在原生境的今年都開始開花了?!睖仨n東介紹。
目前,相關部門已初步建立了云南火焰蘭的苗木繁育體系,并在元江區域多次多地開展云南火焰蘭野外回歸實驗,探索出可行的野外回歸技術方案,幫助云南火焰蘭野生種群實現恢復性增長。這不僅為云南火焰蘭的種群恢復、種質資源保存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撐,也為今后種質創新和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積累了寶貴經驗。
“近年來,我們選擇6個點開展了7次野外回歸工作,共選擇優質種苗500多株,今年有4個回歸點的云南火焰蘭成功開花,不僅為瀕危植物保護提供了技術范例,也彰顯了保護區在生態修復與物種保育方面的決心與能力?!痹颇显瓏壹壸匀槐Wo區管護局科研技術應用所所長李壽琪說。
開屏新聞記者 李春麗 通訊員 王瑾 周馗 劉政佳 攝影報道
一審 孫琴霞
責任編輯 羅秋旭
責任校對 楊飏
主編 武熙智
終審 編委 李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