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河北頻道
日前,河北省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三百余名干部職工齊聚哈里哈鎮三義號村新棋塞公路,掀起義務植樹熱潮。
植樹現場,人頭攢動,一派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干部職工們身著統一服裝,在林業技術人員的專業指導下默契配合,揮鍬鏟土、扶苗定根、提水澆灌。經過數小時的辛勤勞作,萬余株樟子松迎風而立,這不僅是圍場干部職工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生動見證,更承載著圍場人民對生態家園的美好憧憬,也為構建“森林四庫”(碳庫、糧庫、錢庫、水庫)添磚加瓦。
作為塞罕壩精神的發源地,圍場始終牢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殷切囑托,將生態文明建設作為立縣之本、發展之基。近年來,圍場深入踐行“森林四庫”理念,依托三北工程,持續加大生態建設力度。通過大力植樹造林,森林蓄積量不斷增長,森林的“碳庫”功能日益凸顯;豐富的林下資源和生態農產品,讓森林成為“糧庫”和“錢庫”,為生態旅游、林下經濟等綠色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而森林強大的涵養水源能力,使其成為天然“水庫”,顯著改善區域生態環境。
在推進生態建設的過程中,圍場更加注重“提質”,優化林分結構,搞好森林經營,同步提升生態質量;更加注重“興業”,多用改革的辦法用活林草資源,壯大林草產業;更加注重“利民”,為群眾增添身邊的綠、眼前的美,拓展林草就業增收空間。
據了解,今年義務植樹活動期間,圍場各部門、鄉鎮按照統一部署,預計栽種苗木95萬株。“接下來,我們計劃每年將義務植樹數量增加10%左右,同步擴大植樹面積100畝以上。“圍場縣綠化服務中心主任丁曉偉表示,“我們將不斷豐富植樹樹種,全力打造林業生態建設示范區域;持續加強森林管護,進一步優化生態環境質量,推動生態與經濟協調可持續發展。”(閆雪、陳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