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春風喚醒琴湖畔的垂柳,萬物在泥土的呼吸間蘇醒,江南福地常熟,迎來了播種的黃金時節。
4月23日,一場以科技成果轉化為名的播種行動拉開序幕。由工信部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主辦的創新成果播種行動(常熟站)在琴湖畔舉辦,21個來自中國科學院及重點高校的前沿科技項目,在常熟播下創新種子,為中小企業鏈接創新資源、加速轉型升級,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創新成果播種行動(常熟站)現場。常熟融媒記者 李獻 攝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了解到,這是全國第二場、江蘇首場創新成果播種行動,也是國家級科技成果轉化活動首次在縣級城市舉辦。
創新成果播種行動是工業和信息化部以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切入點,完善“選種、育苗、培優”全周期培育體系,探索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創新舉措。
今年的“新春第一會”上,常熟啟動了專精特新“育林參天”項目,聚焦專精特新企業倍增成林、科創人才企業枝繁葉茂,開展播種、護苗、育樹、造林、參天五大專項行動,這與本次創新成果播種行動可謂不謀而合。
常熟提出,力爭三年內,累計培育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10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20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650家,專精特新企業實現翻一番,實施工業投資項目1000個,培育科創型企業10000家。
縣域經濟增長的常熟范式
常熟簡稱虞,位于長江下游南岸,上海大都市圈核心區,北與南通隔江相望,東鄰太倉,南接相城和昆山,西與無錫市錫山區以及張家港、江陰均接壤,自古就是魚米之鄉,也是吳文化發祥地之一,被稱為“江南福地”。
上世紀八十年代,“蘇南模式”橫空出世,縣域經濟風起云涌。作為縣域經濟佼佼者,常熟從未掉出百強縣前五名,一直穩扎穩打。2024年,常熟GDP更是突破了3000億元,成為中國第五個達到這一里程碑的縣級市。
多年來,常熟始終將創新鐫刻于縣域發展的脈絡之中。
比如,1985年開張營業的常熟招商場,開農民辦市場之先河。常熟招商場是常熟服裝城的前身,招商場占地面積21.8畝,可容納500個攤位,總投資41萬元。
如今,經過多年發展,從“馬路市場”到千億級服裝城,常熟服裝城已連續多年榮登“全國十大服裝專業市場”榜首。常熟紡織服裝產業也在四十年里走出了一條“市場帶動產業、產業提升市場”的“富民之路”,成為閃亮的城市名片。
1985年開張營業的常熟招商場。微信公眾號“i常熟” 圖
近年來,常熟聚焦新質生產力發展,梯度培育專精特新企業,目前已培育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389家,貢獻了全市40%的規上工業產值、50%的規上工業稅收、60%的研發投入和研發平臺、70%的高價值專利,更涌現出龍騰特鋼、亨通華海、聚復科技等一批細分領域龍頭企業。
站在新的發展節點上,常熟為何啟動專精特新“育林參天”項目,背后又有何考慮?
從“金種子”到“參天樹”
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是國家的一項長期戰略。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已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4萬余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46萬家,這些企業在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新質生產力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主任翁啟文表示,選取最有科技含量的金種子,播撒到最適合的產業土壤,引入金融活水,幫助種子從小苗長成大樹,可以實現更高層次的招商引資,從源頭上為制造業的發展增添強勁的動力,也可以為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發展提供基礎支撐。
翁啟文致辭。常熟融媒記者 李獻 攝
他認為,常熟是長三角地區重要的產業集聚區,紡織服裝、汽車配件、裝備制造等傳統優勢產業正在加快升級,新一代信息技術、生命健康、聲學技術等新興產業正在快速崛起,為優質科技成果在產業一線落地轉化提供了豐富的應用場景,是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的優質試驗場和承載地。
他說,本次活動必將為常熟市相關產業發展注入更多的科技動能和金融活水,精準匹配常熟豐富的應用場景,推動傳統產業的創新升級,助力新興產業的壯大崛起,為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融合發展打造“常熟樣板”。
常熟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偉表示,創新成果的落地生根,離不開多方協同聚力。比如,需要專家發揮科研優勢,以“最強大腦”賦能企業創新;金融機構以金融賦能創新,讓“技術專利”加速轉化為“發展紅利”;企業以“工匠精神”深耕主業、勇攀高峰,涌現出更多引領行業的“單打冠軍”“隱形巨人”。
他說,而常熟將當好“護林員”,以“精準滴灌”助力企業拔節生長,以“陽光雨露”護航創新無懼風雨,讓創新“金種子”育出“萬畝森林”,為推進新型工業化提供“常熟經驗”。
琴湖畔,播撒下21顆“金種子”
前期,常熟通過4次座談、10次調研,摸排了120家企業需求,精準繪制出技術創新“需求地圖”。
活動當天,21項優質成果按產業領域分為高端裝備與新材料專場和人工智能和生物醫藥專場2個類別,在琴湖畔開展了2場平行路演,50家常熟企業在現場對接。
常熟琴湖畔。微信公眾號“常熟發布”圖
多工況作業環境的水下清洗機器人集成開發及應用推廣、專利檢索大模型產業應用、基于邊緣處理低空飛行場景異常監測及預警系統……21項優質成果路演現場氣氛熱烈,科學家分析硬技術,講研發突破;企業家舉手討論,詢問真實落地場景。跨學科、跨行業的互動,為科技成果的轉化搭建了一座有效溝通的橋梁。
龍騰特鋼是一家專注特鋼制造三十多年的常熟本土企業。公司黨委副書記、總裁徐勝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表示,創新是企業發展的關鍵。
他說,從最初傳統的鋼鐵加工,到逐步涉足高端裝備特種鋼材研發,再到參與國家標準的制定工作,龍騰特鋼長期堅持“專精特新”的發展戰略,聚焦鋼鐵細分領域,心無旁騖地做精做強產品。
目前公司聚焦“高端裝備用特種鋼材”“新能源汽車輕量化材料”等領域,規劃開展了一些重點研發課題,比如氫燃料電池用耐蝕合金、海上風電用高強度結構鋼等,期待能與高校團隊合作,共同開展研究工作。
當創新成果遇上產業需求,就像“金種子”找到了沃土。在這片福地上,常熟正以精準滴灌的方式“種企業”。不僅注重數量,更重視質量,力求每一顆種子都能在適宜的環境中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而這,或許也是常熟新的進階密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