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沖突,哪里必然就有美國的身影。就在萬斯剛和教皇會面,結果沒想到,第二天教皇突然去世了。如果說教皇的去世更多的是壽終正寢,那當下印巴再次沖突就不一定了。
2025年全球第一場大仗,將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打響?幾天前,發生在印控克什米爾的一場槍擊案,將印巴這對宿敵,再一次推到了戰爭的風口浪尖上。
因為就在萬斯剛和莫迪會面還沒有過一周時間,這邊印度和巴基斯坦就開始劍拔弩張,印度更是直接打破了印巴兩國簽訂的印度河河水條約,而當下巴基斯坦更是直接通告全國,關閉口岸,切斷和印度的外貿,印巴危機要再次爆發了嗎?美國這是又準備在中國家門口,挑起沖突和危機了嗎?
危險逼近中國家門口?
歐洲在博弈,中東在對抗,而當下本以為世界的混亂已經夠多了,結果沒想到,戰火再次燒到了中國家門口,印度和巴基斯坦要干起來了,全球沖突要開始集中爆發了?
就在所有人都將目光放在,中美之間的貿易博弈的時候,沒想到,作為中國鄰居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卻突然干起來了。而且不光是嘴上的博弈,更是直接達到了切斷貿易,以及發生小規模沖突的地步。
而且此次沖突的爆發可謂是非常意外更是非常地迅速。其核心就在于,萬斯剛和莫迪進行完會晤,結果沒想到,在印控克什米爾地區卻爆發了恐怖襲擊,而此次襲擊更是直接挑動了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神經。
因為在印度看來,此次襲擊的背后肯定是巴基斯坦在支持,雖然當下的相關組織認領了,但是印度就是認定背后是巴基斯坦。而巴基斯坦則是極力地否認和自己沒關。
但是有用嗎?并沒有用,因為接下來,印度就直接宣布了一件事,那就是印度直接暫停和巴基斯坦簽訂的印度河河水條約,而條件就是巴基斯坦永遠的放棄對相關組織的支持。
而且這個事件的蹊蹺在于,襲擊發生在22日,而24日印度就做出制裁,可以說,這個調查結果速度快到讓人懷疑,這還是曾經那個效率低下的印度嗎?
而且這個河水共享條約對于巴基斯坦來說非常重要,因為克什米爾地區的河流影響著巴基斯坦近40%的農業灌溉需要印度河的河水,而同時更有近60%的水電供應也需要印度河的河水來滿足。
而且近40%的灌溉以來,更是影響到了巴基斯坦近一億人口的吃飯問題,這可就成為了大問題。即使在前幾次的印巴沖突中,印度都沒有選擇用斷水來威脅,而此次印度卻表現得非常強硬。
要知道,此前印巴爆發軍事沖突的時候,印度尚且沒有對巴斷水,僅從這一點看,印度是有備而來,蓄意借助這場槍擊案把事情搞大,制造印巴沖突乃至全面戰爭。
正如巴基斯坦防長所說,印度正在發動一場“低強度戰爭”,可能引爆全面戰爭。
據環球網最新消息,24日晚印巴軍隊在克什米爾控制線沿線爆發小規模交火。
那么莫迪為何不選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是要讓局勢升級呢?主要原因多半是轉移國內矛盾。
受美國關稅戰影響,印度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遠不如去年,日前印度央行副行長坦言,印度經濟有下行風險。
一旦經濟下行,印度的各種矛盾就會顯現,這是最令莫迪頭痛的事。
而此時一場對外戰爭,無疑是莫迪暫時掩蓋國內矛盾的最好辦法,正好玩一手順水推舟,利用槍擊案制造印巴沖突。
另外,莫迪需要一場對外戰爭,來塑造強勢政府的形象,鞏固他的執政基礎。
去年大選莫迪雖然贏了,但是相比前兩次,遙遙領先的優勢不復存在,執政黨所占的議會席位大幅下降,這敲響了警鐘。
莫迪需要穩定執政根基,為接下來的執政道路掃清障礙,對外戰爭無疑見效最快。印巴關系再度惡化到現在這個地步,應該有2個原因。
首先,就是克什米爾這個印巴之間的老大難問題。
自2019年以來,莫迪政府就在印控克什米爾地區實施了高壓政策,逮捕社會活動人士和意見領袖,試圖以此來強化對于印控克什米爾的控制力,新德里甚至已經在宣傳其政策的有效性。
偏偏在此時,印控克什米爾發生一起造成26人死亡的襲擊事件,自然會引起莫迪政府的激烈反應,并按照“慣例”將矛頭指向巴基斯坦。
而在克什米爾問題上,巴基斯坦也沒有任何退縮的余地,只能以強硬姿態對抗印方。
過去幾年,印度、巴基斯坦軍事實力不同程度地增長,也在一定程度上讓雙方都有了更強的底氣。
其次,莫迪政府此次十分罕見地暫停執行了《印度河水條約》,印度河水資源可能會是此次雙方的另一個主要矛盾點。
印度河水系共有6條河流從印度流入巴基斯坦,按照原本的條約,印度控制東部三條河流,巴基斯坦控制西部三條河流,印度有義務允許西部河流的水流入巴基斯坦。
【印方此次行動與印度河流域水資源分配有關】
可由于河流水流量不同,整個印度河水系有約80%的水資源劃歸了巴基斯坦使用,剩余約20%歸印度使用。
在條約最初簽訂時,這種劃分還沒有問題,但隨著全球氣候變化,以及印度人口的持續增長,印度面臨了國內河流水量匱乏問題,新德里早就盯上了印度河水系,想要修改條約。
去年9月,印度向巴基斯坦發出正式通知,要求重新評估該條約,巴方則要求印度謹守條約,將相關爭議應放在作為管理與溝通管道的印度河常設委員會討論,莫迪政府當時就威脅過要切斷西部三條河流。
印度此前違反部分協議內容,在西部三條河流上游建立的幾座川流式發電站,也讓印方擁有了短期內切斷下游水源供應的能力。
而巴基斯坦超過60%的農業灌溉需要依靠這三條河流,印方的行動事實上就是將下游數億巴基斯坦民眾的安危,作為逼迫伊斯蘭堡讓步的籌碼。
很多人都記得,此前印度對我們在上游修建大壩等水利設施,表現的異常敏感。現在看來,莫迪政府是真的敢用這種手段來威脅鄰國,所以才會這般推己及人,即便是“冒天下之大不韙”為在所不惜。
在克什米爾問題與印度河水資源博弈的雙重作用下,最初那場并不復雜的恐襲事件,已然演變為了一場復合型危機。
兩國的較量早已超越傳統領土爭端,升級為涉及生存資源與戰略威懾的全面角力。
【如果印巴爆發空戰,殲10CE極有可能參戰】
印度以切斷水源為籌碼施壓巴基斯坦,不僅將民生問題武器化,暴露出其通過“極限施壓”重塑地區秩序的野心。
除此之外,莫迪讓局勢升級制造對巴沖突,或許也有練兵的打算。
自從莫迪上臺以來,印度的軍事擴張明顯提速,而實戰才是檢驗軍隊戰斗力的唯一試金石。
或許在莫迪眼里,印巴軍隊戰斗力拉開了很大距離,他需要一場戰爭,來看看國防建設有沒有效果,順道測試一下印軍的抗壓能力,尤其是面臨中巴雙線作戰。
綜合這幾點看,在這場槍擊案后,印度對巴基斯坦采取的敵對措施,并沒有太多反制恐怖主義襲擊的成分在里面,擺明了是想把事情鬧大。
印度已經在醞釀對巴沖突,即便沒有這場槍擊案,也會找其他借口開戰。
對中國來說,咱們要提防印巴局勢升級,畢竟這是咱們的鄰居,一旦演變成沖突,戰爭風險極有可能外溢到中印邊境。
還有印度的反應,也給咱們提了一個醒,巴基斯坦不是印度唯一針對的目標,眼下中印邊界沖突還沒有完全化解,風險依舊存在。
無論如何,解放軍對印度要多留個心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