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已來!
海淀率先創建未來產業先導區!
未來產業先導區如何建?
具體面向哪些重點方向?
4月23日,北京市經信局對外發布,海淀、昌平率先啟動創建市級未來產業先導區,全力構建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的未來產業創新生態。
未來產業由前沿技術驅動,當前正處于孕育萌發階段或產業化初期,是具有顯著戰略性、引領性、顛覆性和不確定性的前瞻性新興產業。海淀區作為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重要承載地、國家科技體制改革“試驗田”,在創建未來產業先導區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擁有源頭創新最大勢能。創新資源雄厚,區域內布局國家實驗室2個,重組后的全國重點實驗室92家(占全市63.5%、全國18%),以北大、清華為代表的高水平大學37所;產業基礎扎實,信軟業收入突破2萬億元,人工智能形成全棧產業鏈布局,智能網聯、衛星網絡等產業處于百億級向千億級躍升階段,具身智能、量子科技、6G等領域集聚了一批創新型企業和平臺,處于爆發式增長的前期,未來發展潛力巨大。
海淀區未來產業先導區
主要聚焦未來信息一個主賽道
未來制造和未來空間兩個副賽道
精準發展
未來信息方向以AGI為核心,以AI for Science、AI+量子科技、AI+醫藥健康等“AI+”融合業態為衍生。未來制造方向以具身智能為主,未來空間方向以衛星互聯網為主。三個賽道相互支撐,通過技術創新、數據融通、場景共建可實現共同演進、聯動發展。
海淀未來產業先導區主要布局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海淀園,范圍包括中關村軟件園一期和二期、中關村永豐高新技術產業基地、中關村翠湖科技園、中關村東升科技園(北領地)、中關村東升國際科學園、中關村壹號、中關村集成電路設計園、中關村創客小鎮等,共174平方公里。通過三年時間,到2027年初步建成引領全國的未來產業先導區,到2030年左右,力爭成為全球未來產業的引領者,成為全球未來產業創新策源地和應用示范產業高地。
為持續推動未來產業蓬勃發展
海淀區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01
注重源頭創新,加強技術攻關與成果轉化
世界主要國家都在謀劃布局未來產業發展,未來產業的競爭本質上是創新范式的比拼,誰掌握了“創新源”,誰就能夠掌握“話語權”。海淀區將持續加大關鍵技術領域研發投入,支持智源研究院、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量子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與高校院所、科技領軍企業開展聯合攻關。新建一批概念驗證中心、科技成果小試中試服務平臺等。積極申建全國高校技術轉移轉化中心,打造成果轉移轉化一站式集成平臺。
02
搶占產業高地,加強產品創造與主體育新
強化政策保障,出臺一批未來產業專項措施和行動計劃。支持首創軟件產品首版次應用、重大技術裝備首臺(套)、商業航天首發星、人工智能大模型首上線等前沿創新成果。培育具有“硬核科技”的獨角獸企業,催化一批高成長型中小企業。以東升大廈、軟件園孵化器、集智未來孵化器等3家育新基地為核心引擎,全面提升未來產業孵化服務的吸引力。
03
強化要素保障,加強科技金融和人才集聚
探索構建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堅持“投資+產業+服務”協同,為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實施科技投入倍增計劃,設立中關村科學城科技成長基金。新設立100億科技成長三期基金,圍繞未來產業打造母子基金聯動的投資矩陣。實施“海英計劃”升級版,對入選人才提供最高100萬資金支持。以建設青年友好型城市為契機,完善對青年人才的培育識別和支撐機制。
04
注重開放合作,加強場景應用與全球合作
建設人工智能創新生態社區,在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能制造等領域打造一批示范性超級場景。依托“一帶一路”、RCEP等機制,加強國際的交流合作,建立科研設施和平臺國際開放合作機制,支持設立國際技術轉移中心等科技合作平臺,吸引國內外創新團隊在海淀開展深入合作交流。
未來,海淀區將持續發揮
服務國家戰略重要支點作用
立足創新優勢和產業基礎
全力打造未來產業先導區建設標桿
為推動全國未來產業發展和
參與全球競爭做出更大貢獻!
記者:王萌
編輯:李祎喬
推薦 · 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