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晚報網4月25日訊(記者 張可)4月26日,由中國對外演出有限公司、北京中創文旅文化產業集團主辦的“遇見古埃及:永恒的木乃伊之謎”文物展在遇見博物館·南京館開展。本次展覽共展出來自英國阿伯丁大學博物館與特別收藏部的123件(組)古埃及珍貴文物,包括珍貴的木乃伊及其棺槨。
展覽分為“木乃伊與永生”“美麗與守護”“神與人”“祭品與儀式”四大單元,展品包括3具木乃伊棺槨(含2具木乃伊)、5具動物木乃伊、8件木乃伊裹布以及大量貴族珠寶、神像雕塑、浮雕壁畫、卡諾匹斯罐、化妝用具等珍貴文物。這些展品時代橫跨4300年、32個王朝,從最早期的尼羅河源起到后期埃及發展,幾乎串聯起了古埃及的歷史脈絡,向觀眾全面展現古埃及文明的神秘歷史與永恒生命觀。
英國阿伯丁大學博物館和特別收藏部主任尼爾·柯蒂斯表示,此次展出的棺槨里的木乃伊、古埃及墓穴中的石灰巖雕刻石碑等文物,不僅展現了古埃及人對于死亡的理解,也從側面再現了古埃及不同階層人們的日常生活。
例如此次展出了一個古羅馬時期小女孩的木乃伊與棺槨,從棺槨的大小推斷,女孩應該只有三、四歲。柯蒂斯介紹,棺槨通體彩繪,并繪有精美鍍金裝飾,這顯示她的親人付出了很多心血,打造漂亮的棺槨來永久保存她的身體。這反映了古埃及人的生死觀,即生前沒有活到最好的年紀,但逝后可以抵達那里。通過這件文物背后的故事,我們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古埃及人的思想。展覽還展出了托勒密時期的塞薩貝魯女士的木乃伊與棺槨,她擁有“房屋女主人”的頭銜,這意味著她擁有管理自己的家庭與財產的權力。
除木乃伊真身,本次展覽還圍繞4大主題,展出了各類豐富的古埃及展品,全方位還原古埃及人的真實世界。既有木乃伊的棺槨、面具、蓋板、裹尸布、沙伯提俑等隨葬品,也有貓、鷹、鱷魚、鹮等陪伴墓主的動物木乃伊,還有亡靈書、荷魯斯之眼、圣甲蟲等充滿神話意味的展覽內容,串聯起了古埃及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
此外,展覽現場開設“莎草紙研學”活動。觀眾可在老師的帶領下,了解莎草紙的起源、發展歷程、制作步驟等,并繪制一張專屬的莎草紙畫,體驗這一傳承千年的古法技藝。
校對 朱亞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