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4月25日電 以“構建產教融合新格局 助力發展新質生產力”為主題的2025(第二屆)產教融合發展大會昨天在四川瀘州舉辦。
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副會長韓民指出,近年來,我國產教融合取得了顯著成效,正向更深層次、更廣領域發展,但與新質生產力培育的時代要求相比,仍面臨著一些困難和挑戰。他建議,要強化政策引領與保障,深化產教融合平臺建設,提升產教融合的數字化水平,健全產教融合的評價機制,發揮先進地區的示范作用,全方位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的深度融合。
“技能人才不是簡單的片面的技能人才,一定是高素質、復合型、知識型技能人才?!苯逃柯殬I教育發展中心副主任李靜波表示,高技能人才必須經過產教融合這樣的育人模式和育人途徑才能實現。這種模式強調教育與產業的結合,不能僅局限于學校內的知識傳授,而必須包含實踐實訓。
建設教育強國,職教何為?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術委員會原主任、職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邢暉提出,職業教育要做好“3個三”:服務區域、產業和大外交三個格局;加強“雙高雙優”建設、實施“101計劃—五金”、促進職普融通三個內涵;打造智慧教育平臺、搭建技能大賽擂臺、構建國際合作舞臺三個平臺。
“我們必須挑戰‘技術必須完美無缺才有價值’這一觀念。”北京大學國家智能社會治理(教育)特色實驗基地主任、教育學院教授汪瓊圍繞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賦能高校教學觀念轉變發表看法。她認為,GenAI最好的角色是思想伙伴,而不只是效率工具,預防濫用AI的內容要以溝通教育為主。學生與GenAI大模型的對話過程也讓學生理解其自己的學習是如何發生的:學習是一個改錯的過程,逐漸優化的過程,修訂過程就是強化學習的過程。
四川省教育廳二級巡視員付軍、瀘州市副市長靳地勝和瀘州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瀘州)商學院黨委書記何杰針對當地產教融合的實踐探索分享了各自的經驗。
大會還設特設“產教融合與教育培訓高端對話”環節,來自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產教融合專業委員會、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各單位機構的專家,圍繞“融什么、怎么合”“如何為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人才支撐”以及“AI與產教深度融合”等議題,提出“融的是育人邏輯、合的是發展格局”的核心理念。
會上,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產教融合專業委員會發布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標桿培育行動計劃、人工智能賦能職業教育“雙百”行動計劃以及高校畢業生就業助航行動計劃。會議同期舉行了產教融合與共同體、聯合體建設專題交流會,人工智能賦能產教融合高質量發展專題交流會等。
據悉,本次活動由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主辦,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產教融合專業委員會、瀘州職業技術學院、《中國遠程教育》雜志社共同承辦。(孫競、實習生曹子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