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金寨,大別山腹地云霧繚繞,茶香四溢,勾勒出一幅產業蓬勃、文旅交融的春日盛景。作為“六安瓜片”核心原產地,這座千年茶鄉以深厚的茶文化為根基,以創新發展為驅動,書寫著鄉村振興的時代答卷。從堅守傳統的制茶車間,到綠意蔥蘢的生態茶園;從沉浸體驗的茶旅勝地,到詩意棲居的特色民宿,金寨正以茶為墨,在振興畫卷上描繪出濃墨重彩的一筆。
炭火映匠心
古法技藝的現代突圍
清晨六點,金寨縣露雨春茶業有限責任公司的車間內,茶香與熱氣交織升騰。拉老火工序中,老師傅們手持特制茶烘籠,在赤紅的炭火上反復翻動,豆大的汗珠順著臉頰滾落,卻全然顧不上擦拭——這道傳承百年的關鍵工序,全憑幾十年積累的“看火”經驗,精準把控火候,才能賦予茶葉醇厚的香氣與悠長的耐泡度。鮮葉攤晾區里,新采摘的嫩芽整齊鋪展在竹匾之上,在山風輕拂與晨露浸潤下,悄然凝聚起獨特的茶香。車間斑駁的墻壁上,懸掛著泛黃的制茶老照片,與一旁運轉的現代化智能設備交相輝映,訴說著傳統與創新的奇妙碰撞。
“今年氣候雖推遲了生產周期,但干燥的天氣反而讓茶葉香氣更加濃郁醇厚。”廠長邸為剛小心翼翼地捧起剛出爐的瓜片,葉片表面白霜透翠,湊近便能聞到熟板栗香與清幽蘭花香交織的獨特韻味。截至4月12日,白茶生產已圓滿收官,1.3萬斤白毫銀針整裝待發,即將銷往全國各地;而六安瓜片正迎來采摘加工的高峰期,預計產量可達4.5萬斤,目前訂單已排至五月中旬。為確保每一片茶葉的品質,企業建立了嚴苛的質檢體系,從外形、湯色到香氣、滋味,都要經過多輪嚴格檢測,唯有達到高標準的茶葉,才能貼上金寨茶的標簽。
在生產一線,15名當地村民組成了守護茶葉品質的中堅力量。來自油坊店鄉的黃尊軍,不僅是烘焙工序的主力,更主動承擔起研學演示的重任。這位曾經的務農漢,如今已成為公司的骨干。“每到采茶季,我的月收入穩定過萬。”他滿臉笑容地說道,“在這里,既能靠祖傳的炒茶手藝增加收入,又能把老輩人的制茶絕活傳給年輕人,讓傳統手藝代代相傳。”
為提升產業競爭力,露雨春茶業與安徽農業大學攜手共建產學研基地,引進智能化分選設備,實現對茶葉大小、色澤、完整度的精準分級;開發“茶園溯源系統”,消費者只需掃描產品二維碼,就能詳細了解茶葉從種植、采摘到加工的全流程信息。當古老的炭火烘焙技藝與現代科技深度融合,金寨茶葉在堅守品質的同時,也成功開拓出更廣闊的市場藍海。
茶谷攬春光
全域旅游的詩意敘事
沿著蜿蜒的柏油路緩緩駛入位于油坊店鄉面沖村的六安西茶谷主題公園,層層疊疊的茶梯宛如綠色緞帶,纏繞在青山之間,與波光粼粼的響洪甸水庫相映成趣,構成一幅絕美的山水畫卷。
四月的采茶季,身著藍布衫的茶農們穿梭在茶壟間,靈巧的雙手上下翻飛,將帶著晨露的鮮嫩茶芽收入竹簍,仿佛把整片春光都采擷其中。在手工炒制中心,游客們可以近距離觀摩“殺青、整形、拉老火”等非遺制茶技藝。“殺青一定要快、要均勻,不然茶葉就會紅梗。”炒茶師傅一邊熟練地翻炒著鮮葉,一邊耐心地向圍觀游客講解。現場還專門設置了親子互動區,孩子們興致勃勃地親手采摘茶葉,在實踐中感受勞動的樂趣。
配套建設的茶文化博物館內,全息投影技術生動再現了金寨千年制茶歷史,讓游客仿佛穿越時空,領略古人制茶的智慧;“茶主題”研學基地年均接待2萬余名學生,成為傳播茶文化的重要陣地;茶谷專線巴士串聯起周邊的紅色旅游景點與特色村落,構建起“茶旅 + 紅色 + 鄉村”的立體旅游網絡。
“2024年,西茶谷共接待游客30萬人次,通過茶葉研學、農產品銷售等方式帶動村集體經濟增收48萬元,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強勁引擎。這里不僅是茶的世界,更是游客們體驗傳統文化、感受自然之美的理想勝地。”面沖村黨支部書記陸崇軍說道。
民宿藏鄉韻
山水之間的棲居美學
在油坊店鄉周院村,春山柳遇民宿宛如一顆鑲嵌在山水間的明珠,散發著獨特的魅力。百年夯土墻面爬滿青藤,庭院中的老梨樹正值花期,潔白的花瓣隨風飄落,灑在古樸的石桌上,與隨風輕擺的竹制茶簾相映成趣。步入室內,原木家具散發著自然的氣息,搭配素雅的棉麻布藝,營造出溫馨舒適的氛圍。推開窗戶,滿眼皆是茶園竹海,躺在床上,便能聽見潺潺溪流聲,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
“每到周末客房就會全部爆滿,很多客人一住就是三五天。”店長吳丹丹介紹道。民宿的27間客房不僅提供免費茶點、美味的農家早餐,還配備了書吧、棋牌室、戶外燒烤等豐富的配套設施。自營餐廳的主廚呂顯維展示著剛采摘的香椿芽,自豪地說:“我們的很多食材都是村里自己養的、種的,保證自然健康、原汁原味。”
為提升服務品質,民宿定期組織員工參加茶藝培訓,推出采茶體驗、星空露營等定制化服務,并與周邊農戶合作,開發出茶葉、筍干、葛粉等特色伴手禮。自去年試營業以來,這里迅速成為長三角游客的熱門打卡地,復購率高達65%。此外,民宿還積極投身公益事業,為當地留守兒童舉辦茶文化夏令營,讓更多人了解和喜愛金寨的茶文化。
如今的金寨,茶園面積已達22.87萬畝。自2022年起,按照“生態化、宜機化、標準化”的要求,建成31個標準化茶園基地,總面積達3.89萬畝,實現了茶葉綠色生產全覆蓋,茶園良種率提升至45%。2024年,全縣干茶產量達1.77萬噸,一產產值18.25億元,綜合產值突破62.5億元,形成了集種植、加工、銷售、旅游于一體的完整茶葉產業鏈。從一片小小的茶葉,到蓬勃發展的產業;從傳統工藝的傳承,到全域旅游的興起,金寨正以茶為筆,在鄉村振興的畫卷上,書寫著屬于自己的輝煌篇章。當清晨的第一縷茶香飄過大別山巔,當夜晚的篝火在民宿庭院中溫暖閃耀,這座千年茶鄉正以嶄新的姿態,迎接八方來客,共赴美好未來。
來源:六安市新聞傳媒中心記者朱天明 邱滴 張笑
編輯/汪倫 監制/蘭天 終審/孫峰 王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