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話題其實早在中美關稅戰開啟之后,君明就想和大家聊一聊了。
只不過礙于關稅戰的變化太快,一直耽誤到現在。
在這個星球上,哪個國家的地理位置最好?
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美國。
畢竟,東西兩大洋,南北無強敵,孤立在西半球,遠離歐亞大陸歷史上的戰火,還坐擁大量能源,一度被外界視為是全球最好的“風水寶地”。
反觀中國,周邊鄰國眾多,還有所謂“世界第三軍事強國”。
而美國呢,大平原面積達到153萬平方公里,能開墾的耕地超過了中國總和。
別說美國,就連印度的面積連我國的三分之一都沒有。
但是耕地面積比我們還多。
在地理環境上,我們找不到美國那樣一望無垠的大平原。
我們的山川和丘陵極多。
美國的農業環境極為優越,機械化程度很高,我們的耕地往往都是碎片化的。
看到這,很多人是不是認為中國的地理環境太過惡劣?
但是今天君明就要深入聊一下這件事。
中國擁有全球最好的地理位置,這是我們不懼任何挑戰,真正的底牌所在。
美國會失敗,絕對不是偶然。
【中國的地理位置,是真正底牌】
第一,中華文明在全球90%以上的時間中,都屬于領先全球其他文明的存在。
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們的文明沒有出現過中斷的情況。
這一點在諸子百家的學說和論著中均能看得出來。
就拿《詩經》來說,《詩經》屬于文學作品,最早的文獻記載于夏朝,距今已經超過5000年。
中華文明5000年是一部完整的、記錄詳實的歷史。
即便我們穿越到漢朝,依舊可以和漢武帝討論平定匈奴的策略。
穿越到宋朝,可以和王安石討論變法。
大家都能聽懂對方想要表達的意思,只是口音和語音有所差別而已。
但是你最多屬于外鄉人,而不是外國人。
這種現象,只存在于中國。
所以,西方世界看到的四大文明是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和中國。
注意,是中國而不是古中國。
因為中國的文化一直延續至今,堪稱是博大精深。
如今古印度河是已經消失的文明,今天發現的古印度最早的文字記錄,印度人根本看不懂,甚至都無法破譯。
古印度文明在文字和語言構成上,與今天的印度完全不同。
其他文明,礙于征服者不斷出現,文字不斷變化,自然無法讓后人看懂。
但是過去的中國一直都處于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常態中,中華文明依舊可以得到延續。
對此,誰能說中國的地理位置不好?
為什么秦皇漢武永垂史冊,為什么宋代一直被人錘?
近代中國為什么落后,而今天的中國又為何崛起?
其實讀懂了地理,就讀懂了歷史,也能看清楚未來。
第二,從地理的角度來看,四大文明的發源地均具備一個共同的條件,那就是河流。
比如說黃河流域、兩河流域、尼羅河、恒河流域,是形成四大文明的基礎。
同時還地處溫帶而非寒帶或熱帶。
還擁有地勢平坦的大平原,只有大平原才能形成千里沃野,最終產生密集的人口,形成規模效應。
而人們可以相互協作來修筑水利工程,糧食產量不斷提升之后,就會各自分工,最后就能供養官僚、技術人員和手工藝者。
這是產生文明的必要條件。
從世界地圖上來看,就算是沒有國境線,中國的輪轂也屬于清晰可見。
我們幾乎可以根據山川輪廓與河流勾勒出中國的地圖。
而整個地圖中,最引人矚目的就是中北部的一大片平坦的平原,這里就是中華文明的基礎,華北平原。
華北平原地勢平坦,河湖眾多、交通便利、千里沃野。
平原是文明的基礎,但是并不是只有平原就夠了。
平原雖然可以形成農業文明,但是平原也會帶來災難,一望無際的大平原,毫無障礙可言。
【華北平原,適合發展農耕文明】
敵人可以從四面八方發起進攻。
波蘭史上為何三次被打爆?
希特勒對歐洲的閃電戰,為什么可以從西邊一路平推,直接兵臨蘇聯城下。
德國在兩個星期內向東推進450公里,五個月就打到斯大林格勒。
而日本發動戰爭后,陷入了人民的汪洋大海。
當時,我國的工業基礎可以說幾乎為零。
因為德國往東都是大平原,放眼望去就是波德平原和東歐平原。
這不就是德軍裝甲部隊的天然輔助嗎?
蘇聯人也明白這一點,只有守住斯大林格勒才有勝利的希望。
否則就要退守幾百公里,在烏拉爾山脈前,才勉強可以阻擋德軍。
可是烏拉爾山脈在哪?無限接近西伯利亞。
波蘭更慘,全部都是平原。
北邊是瑞典、東邊是德國、西邊是沙俄,只有南邊才有一些山脈。
在歷史上,地處大平原的國家,幾乎就是侵略的對象。
比如說美國為何能在伊拉克直接橫推,在阿富汗奮戰了20年,最終灰溜溜撤軍。
為何不敢對伊朗動手?
因為伊拉克的平均海拔只有200米,幾乎沒有任何起伏。
所有的地方,美軍都可以輕松抵達。
而阿富汗高原和山地占據四分之五,伊朗更是高原國家,海拔平均在900米至1500米之間。
美國人要是真去了,那伊朗就是第二個阿富汗。
而近現代有坦克機械化部隊。
在古代,平原地帶的農耕文明最怕的就是游牧民族。
這些游牧民族不會固定在一個地方生活,而是跟隨草原的水源而遷移。
當初的游牧民族,對于農耕文明來說,就是坦克部隊。
馬的速度可以達到每小時65公里。
人的速度最快是每小時46公里。
怎么算出來的?
按照博爾特百米賽跑的成績是9秒58,假設可以持續奔跑一個小時,就是每小時46公里。
我說的是假設,不要和我說不可能。
農耕文明需要大平原,但是在平原上,步兵面對騎兵,毫無勝算可言。
就拿印度來說,歷史上征服印度的民族,數都數不過來。
譬如雅利安人、古波斯人、大月氏人、突厥人。
其他文明也一樣,如埃及,尼羅河三角洲沒有任何天險。
北邊的敵人可以從地中海涌入埃及。
兩河流域也是如此,敵人從四面八方發起進攻。
第三,古代農耕文明的最大痛苦就是必須在水源地生活。
但是這樣就代表著無險可守。
如今看好美國,是因為美國的綜合國力已經達到全球第一。
這塊地盤是盎撒人搶來的,屬于殖民文化。
美洲、非洲、澳洲這些地方,均孕育不出優秀的文明。
因為這些地方隔絕于世界,這三塊孤立的大陸無法與世界島進行交流。
導致科技樹全部被點歪了。
最根本的就是,畜牧業沒有馬、科技沒有冶鐵、運輸沒有輪子,這三大缺陷可是要了老命了。
結果就是幾百歐洲人干掉了幾萬土著人。
所以這就是西方古代文明為何延續不下去的原因所在。
也就是說,只有平原才能孕育出文明,但平原無險可守,容易形成久戰之地。
文明的交融才能促進發展,但很容易遭到四面圍攻。
畢竟,沒有一個民族是可以確保自己永遠不犯錯誤的。
文明有強盛的時候,必然也會有衰落的時候。
強大的文明一旦衰落,就非常容易消亡。
反而能守住的文明才能持久,因為時間永遠站在他這邊。
中國再強大,也只是90%的時間中領先全球,而不是100%。
如果守不住文明,就可能中斷。
看到這,你就會明白,中華文明能延續五千年,本身就是一個奇跡。
而中華文明的特殊之處就在于,華北平原孕育中華文明的中心。
這里同樣是開闊的平原,位于黃河中下游的沖積平原,土地肥沃,可以利用地形優勢建立大量水利工程。
一個能夠防御外敵的文明才能長治久安,而中華文明剛開始的時候就擁有兩個優勢。
東邊為開闊的太平洋,唯一的敵人只有倭寇。
而倭寇在很長一段時間中,根本上不了臺面。
南邊多丘陵、山地,而且湖北等地區在中華文明中長期還是澤國。
更遠一點的東南亞,被橫斷山脈、喜馬拉雅山和茂密的森林所阻斷。
也無法形成威脅。
【中國的長城,抵御游牧民族入侵】
能夠威脅我國的只有北面的草原文明,以及西面的異國文明。
如馬其頓和羅馬。
就拿北邊來說,古代中華文明得天獨厚的優勢,就是層巒疊嶂的山脈將華北平原和游牧民族分隔開。
游牧民族根本無法騎馬翻山越嶺而來。
這兩座山脈就叫燕山和太行山,從雄才偉略的秦始皇開始,就將長城連為整體,有了這一屏障之后,就可以抵御游牧民族的侵略。
這兩座山脈所在的區域,古代成為幽云十六州。
只要拿下幽云十六州,中原王朝就可數百年長治久安,游牧民族也只能望長城興嘆。
馬過不來,人過來也沒用。
沒有馬的游牧民族,戰斗力將會大打折扣。
在這里就要說一下修建長城的好處,這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壯舉。
因為長城以北的地區因為氣候問題無法拓展農耕文明,游牧民族無法剿滅干凈。
只要氣候惡劣之后,游牧民族必然會南下掠奪農耕文明。
比如說匈奴、東胡、突厥、契丹、女真、韃靼、鮮卑、烏蘇、柔然等等,而萬里長城就是千年大計。
全球范圍內,也只有中華民族從最遠古時期就開始修水庫、建堤壩。
宋朝之所以弱,就是因為沒有幽云十六州,導致無險可守。
金人可以騎著馬沖進開封。
所以燕山和太行山是中華文明基礎持續發展的保障。
可是如果只了解華北平原還不夠,因為華北平原、關中平原和漢中平原,三塊平原構建了中華文明的基本盤。
從秦始皇開始,一統河山是中華兒女的永恒之夢。
為何一統河山的只能是秦朝?
這就需要從為何劉邦一定能打敗項羽說起。
這就涉及到了關中平原和漢中平原。
在戰國七雄中,六國幾乎都處于華北平原,都可以快速打敗其他國家。
自己還無險可守,敵人可以從四面八方發起進攻。
只有秦朝是個例外,秦朝地處關中平原。
關中平原是絕對的寶地,經渭河、涇河、洛河沖積成平原。
這里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氣候溫暖,灌溉農業自古就出名,號稱八百里秦川。
而且北面是黃土高原,背靠六盤山、南面是秦嶺,東面還有中條山。
六國想要攻打秦國,只有一條路,就是從潼關發起進攻。
只要拿不下潼關就無法進入關中平原。
此外,秦國成為諸侯前,是給周王養馬的,封地在隴西地區。
隴西盛產良駒,隴西再向北,就是中原文明的核心馬場,河套地區。
此地在漢代時期,也是漢武帝發展畜牧業的最重要地區。
所以關中平原,不僅物產豐富而且易守難攻,還盛產良駒,這就是秦朝崛起的基礎。
除了關中平原之外,還有漢中平原。
劉邦之所以選擇漢中,進而圖天下。
就是看重了漢中的地理位置。
漢中北面可以直通陳倉,也就是今天的寶雞,然后進入關中平原。
南面可以通過劍門進入四川盆地。
是連接陜西和四川的樞紐。
所以諸葛亮北伐,必須要以漢中平原為跳板,然后進攻關中平原。
而漢中北部依靠秦嶺南靠巴山,是天然的防守戰略要地。
劉邦定都漢中而沒有選擇巴蜀,是因為秦朝巴蜀才剛剛開發,漢中物產比巴蜀更加豐富。
同時在漢中,進可攻退可守,憑借豐富的物產休養生息,隨時可以北上奪取關中地區,再從關中地區出函谷關,進而逐鹿中原。
所以,華北平原、漢中平原、關中平原,構成為中華文明的基本版圖。
也是極具戰略價值的三個地區,這三個地方群山環繞,易守難攻,是中原農耕文明和草原文明的屏障。
第四,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奠定了中華民族的基本版圖,攻下河西走廊,設定了武威郡、張掖郡、酒泉郡、敦煌郡。
河西走廊是中原王朝通向西方各國唯一的通道。
可以將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進行連接。
這樣就避免了中華文明被孤立,只不過在連接世界的同時,也可能帶來敵人。
畢竟,那個時候的中華文明,有幽云十六州、三大平原作為基礎,唯一的敵人就是西方。
但是想要從西方進入中國,唯一的通道就是瓦罕走廊。
也就是如今的阿富汗地區到中國的陸地通道,北面是天山,南邊是昆侖山,這是唯一的通道。
通過瓦罕走廊之后,就是面積為33萬平方公里的塔克拉瑪干沙漠。
歷經千難萬險之后才能進入河西走廊。
而河西走廊也屬于易守難攻,再加上漢武帝設置了武威郡、張掖郡、酒泉郡和敦煌郡、金城郡,前后呼應,可以隨時增援。
除非西方的敵人可以直接攻占五郡,才有機會進入關中平原。
這樣一來,從西漢時期,就已經為中華文明的版圖構建了足夠安全的基礎。
也是自從西漢時期,中華文明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帝國。
沿著河西走廊可以打通中華文明和世界島的通道,不用擔心中華文明被孤立,讓歐亞非文明成為一個整體。
而河西五郡的設立,讓中華文明獲得了安全保障,我們能與世界進行交流,也不用擔心其他文明會對我們構成威脅。
同時漢武帝還擊敗匈奴,拿下河套地區,這是中華文明最好的一塊寶地。
不僅可以放牧還能農耕,讓農耕文明獲得了極強的機動性。
而且漢武帝還設立了西域都護府,新疆從此開始成為中華文明的一部分。
正是有了秦始皇和漢武帝的基礎,中華文明的版圖才開始確定。
公元640年,李世民進一步鞏固了西北,擊敗跟隨突厥反唐的高昌麴氏王朝。
在高昌設立西洲,還于可汗浮圖城設立庭州,同年在高昌設立安西都護府。
隨后唐朝將疆域直接推進至逼近阿姆河,完全穩定了整個西北地區。
新疆成為中華文明通向中亞和西方的樞紐。
也將在以后的未來成為亞洲的中心。
到了公元1369年,朱元璋到朱棣時代,在西藏設立了烏思藏都司、朵甘都司等軍政機構,西藏地區正式成為中華文明的一部分。
朱元璋此舉就是為了因為,西藏屬于整個亞洲的水塔,亞洲的七大河流,恒河、湄公河、印度河、薩爾溫江、伊洛瓦底江全部來自青藏高原。
如果被敵人控制,相當于掐住了長江和黃河。
西藏還是全球最高點,對于信息收集和太空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在這個可以俯瞰整個亞洲,對南亞具有壓倒性優勢。
這也是為何印度對該地區念念不忘的原因所在。
我們想要收拾他,直接對山下沖鋒即可,可是他卻需要翻越喜馬拉雅山。
中印邊境線到新德里,只有400公里,可是到北京有4000公里。
這就是中華文明能延續五千年的原因所在。
在漢武帝時期就奠定了絲綢之路,讓中華文明不會孤立于世界。
我們還擁有1.8萬公里的大陸海岸線。
在宋朝就擁有了國際性港口。
如今全球吞吐量最大的十大港口,我們占據七座。
【全球十大吞吐量港口,中國有七個】
崇山峻嶺構建的天然防守戰略要地,再加上秦朝修建的長城,成功將北面的敵人分隔開來。
保護了中華文明的基本盤。
可以發展科技、文明和藝術。
第五,那么在現代,我國的地理優勢是什么?
先說防守,任何一個文明都不可能永存于這個世界。
任何一個民族都不可能永遠不犯錯誤。
而中華文明的地理優勢,就是永遠能保障中華民族的安全,就算是在最低點也可以觸底反彈。
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在二戰時期,如果蘇聯沒能守住斯大林格勒,后果將是災難性的。
除非退守到西伯利亞,因為整個烏拉爾山脈以西的地區,無險可守。
但是中國可以打持久戰,讓日寇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
因為中國最不缺的就是崇山峻嶺,讓日寇的機動性部隊無法發揮優勢,只能徒步前進。
最終將日本的經濟拖垮。
這與伊朗和以色列之間的局勢有點相似,一旦伊朗擁有核武器,只需要幾枚核武器齊射之后,以色列就完了。
但是伊朗擁有戰略縱深,可是與中國相比,伊朗就是弟中弟的存在。
中國的戰略縱深,是所有國家中最強的,也是最深不可測的存在。
中國地形的三階梯構建了無與倫比的優勢。
甚至可以扛住超級武器的幾輪攻擊。
還有全球最復雜的氣候,從北邊的寒季到南邊的熱帶,從西邊的荒漠到東邊的季風。
我們擁有全球最為復雜的地形。
東部的平原和丘陵,中部的高原和平原,西部是高原山地以及盆地。
西南地區還有喜馬拉雅山脈,西北則是廣闊的戈壁和沙漠。
從教員時代開始的三大線建設到今天的西部振興。
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國家,能將如此復雜的環境,整合為一個整體。
這樣的戰略縱深,沒有任何一個強敵真正敢于和已經工業化的中國開戰。
那么美國和中國的地緣環境,誰更好?
第六,從全球來看,總人口為78億。
亞洲人口為46億,占比達到58%。
非洲人口為13億,占比達到16.6%。
歐洲人口為7.8億,占比達到10%。
歐亞非的人口為66.8億,占比為85%。
美國處于孤立的美洲,該地區人口為10.8億,占比達到13%。
那么美國作為全球最強大的軍事國家,如果他可以選擇自己的地理位置,在哪里容易掌控全球?一定不是美洲。
那么它在中國的位置好,還是在美國的位置好?
如果無法回答這個問題,那就換個方法來思考這個問題。
美國的目標是掠奪全球,如果把美國換到俄羅斯的地方來,或者到東南亞的地方去,我們的壓力是變大還是變小?
或者說如果把美國換到德國或者中東去,美國對歐洲的控制將加強還是放松?
要知道,美國遠離全球國家,并不利于自己投射軍事力量,只能依靠狗腿子。
如果東亞沒有日本或者韓國的軍事基地。
美國在亞洲地區將會失去所有影響力。
美國如果在歐洲沒有英國、北約和軍事基地,在歐洲必然無法和俄羅斯掰手腕。
美國的軍事力量和影響力的強大,并不是因為它的地理環境。
甚至可以說,如果北美洲不是被殖民,這塊孤立于世界的土地都產生不了優秀的文明。
美國在一戰和二戰前,如果作為常規國家,擁有最好的發展機會。
南北無強國,戰火打不到本土,可以安心發展并觀察機會。
可是在二戰之后,作為最強的軍事國家,這個地緣環境并不易于自己投射自己的影響力,因為距離世界的中心太遠了。
咱們都不需要討論美國是否衰落的問題,因為能觸底反彈的國家只有中國。
中國經歷無數次的戰爭,是為了趕跑殖民者,謀求民族的自強和國家的獨立。
這樣的戰爭,美國作為全球精致利己主義者的家園,一次都沒有打過。
別和我提美國的獨立戰爭,那在中國面前就是毛毛雨。
連小孩過家家都算不上。
獨立戰爭是美國的走私商人抵制英國取消北美殖民地的賦稅,依靠法國趕跑了英國。
南北戰爭是美國資產階級和奴隸主之間的利益之爭。
這都比不上春秋戰國時期的大變局時代。
其他所有的戰爭都是為了掠奪,包括二戰的“納粹德國”以及日本的“法西斯”,都是美國資本扶植起來的勢力。
這樣的國家,從未體驗過為國家而戰。
只有為利益而戰。
作為資產階級共和政體,有錢有利益的時候搭伙過日子,沒錢的時候就是一盤散沙。
而中國在世界的東邊,優勢是什么?
雖然我們無意和美國爭奪霸權,但是以中國的地理條件,向世界投射影響力是不是要比美國強得多?
漫長的海岸線,全球最多的深水良港,海洋貿易可以通向全球。
中國西部成為連接亞洲的樞紐,中歐班列沿途開往全球40多個國家,伴隨著中國綜合國力不斷提升之后,新疆將成為整個歐洲乃至世界的中心。
注意,并不是說我們要稱霸,我們無意取代誰和成為誰。
我們的目標是通過貿易來鏈接全球,搭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在經濟貿易領域,我們的地理位置,更適合向全球投射自己的影響力。
第七,中美兩國,誰的地緣環境更好?
【地處北美的美國,位置并不好】
如果美國不是全球霸主,是普通的發達國家或發展中國家。
地理位置是最好的,東西環海,南北無敵手。
但是作為霸主型國家,最好的地理位置必然是在世界的中心。
從世界地圖來看,中國如果定位成一個弱國,這個地理位置顯然不如美國好。
鄰居太多,強敵太多,但是君明說過了,即使在古代和近代積貧積弱之時,基于中國的地理環境和巨大的戰略縱深,也沒有列強敢有吞并中國的想法。
唯一狗膽包天的就是日本。
為此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就算是作為弱國,我們的地緣環境也可以托底。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中國成為全球綜合國力最強大的國家,我們擁有最好的地理位置,對全球的影響力持續而漫長。
優勢遠勝于美國。
說到這,很多人就會提出疑問,中國能否成為綜合國力最強大的國家?
這個答案其實很清楚。
在過去五千年的歷史中,因為擁有這樣的地理環境和不斷涌現的蓋世英雄。
中國在過去的近50個世紀中,有48個世紀都是全球最強的國家。
現在我們不過是回歸到原來的位置上而已。
所以,美國從一開始選擇打壓中國,或者說制裁中國。
無論是科技戰,還是貿易戰,或者是關稅戰,美國會失敗并不是偶然。
而是必然結果。
而且我國可以觸底反彈,美國做不到。
因此,我國憑借獨特的地理位置這張真正的底牌,打敗美國不過是常規操作罷了。
對此,我們不能驕傲,要保持初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