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白宮新聞發布廳內傳出首次松口“可能大幅下降關稅”的聲音,語氣比過往少了幾分鋒芒。而在地球另一端,北京釣魚臺國賓館內,“中印尼外長防長‘2+2’對話”的橫幅格外醒目。前后相隔12小時,卻是一場沒有硝煙的國際貿易博弈。
4月21日,中國商務部發言人的回應字字鏗鏘:“綏靖換不來和平,妥協得不到尊重。”時隔24小時,美國關稅“松口”看似巧合,實則印證了一個現實,當“扔石頭戰術”遇上“斷鏈自救”的產業鏈重構,美國的關稅武器逐步淪為“自損八百”的雙刃劍。
當“對等反制”碰上“萬隆精神”
70年前周恩來用“求同存異”在萬隆會議上化解陣營對立,如今王毅用“團結開放”解構單邊霸權。這場跨越時空的“萬隆精神”,讓發展中國家的看到了重新煥發生命力的機會。
說到“2+2”對話,美日澳早就玩得飛起,動不動就湊在一起搞軍事同盟,但這次中印尼外長防長“2+2”對話的畫風完全不一樣,作為全球首個中國主導的部長級安全對話機制,雙方談的是兩國政治、經濟、人文、海上合作以及安全等“五大支柱”合作,滿篇都是“海上安全合作”“反恐情報共享”,就像兩個鄰居坐下來商量怎么聯防聯控,卻并不拉幫結派。
美日澳等國家搞“2+2”,談的都是導彈、軍艦,中印尼卻把“一帶一路”項目和安全合作結合在一起玩出了新花樣。以雅萬高鐵高鐵為例,通車以來已經載了800多萬人次,直接帶火了高鐵沿線的經濟,周邊城市GDP漲了3.2個百分點。
包括中國企業投資57億美元建的北加里曼丹工業園,為印尼創造了1.8萬個工作崗位,有效解決了當地年輕人的就業問題。
南海風波里的立場大轉變
作為東盟最大經濟體,印尼的GDP占整個東盟的36%,手中還掌握著馬六甲海峽這個全球最重要的貿易通道,一直是全球大國的“必爭之地”。而以前印尼在南海問題上也是奉行“平衡術”,既不想得罪美國,也不想和中國鬧僵,這也是東盟國家的生存智慧縮影。
雖然印尼還和美國保持著軍事合作,本次中國和印尼“2+2”會議上卻釋放出明確信號,雙方強調了構建戰略互信更深厚、機制建設更配套、統籌推進更有力、應對挑戰更托底的防務安全合作新格局,并明確表示,不針對任何第三方,拒絕“對抗性聯盟”。
為啥印尼敢這么硬氣?看看賬本就知道了。自2014年起,中國一直穩居印尼第一大貿易伙伴地位,2024年印尼和中國的貿易額飆到1478億美元,占了印尼外貿總額的近三成;反觀美國是其第三大貿易伙伴,出口總額達263億美元,連中國的零頭都不到。
更夸張的是,雖然2024年印尼對美國的貿易順差為168億美元,但是美國卻對印尼發起了32%的對等關稅,直接導致印尼盾大幅貶值。
而且最重要的是,一直以來中國作為亞洲頭號大國,從來沒有以強權壓人,中國和印尼作為友好鄰邦,雙方之間并不存在直接的領土主權糾紛,始終保持著相互尊重的態度。去年,印尼漁船和越南漁船在爭議海域差點發生沖突,還好中國海警及時趕到調解。
在這樣的對比之下,中國和印尼關系走的越來越近。如今中印尼“2+2”機制一落地,美國在東南亞的“霸主”地位就更加搖搖欲墜。除了菲律賓還在勉強為美國撐場面,其他東盟國家都在和中國越走越近。
在中美貿易爭端不斷升級之際,有學者表示,美國很可能會向東盟國家當面施壓,要求他們在中美之間選邊站。然而新加坡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卻表示,東盟不會對中國脫鉤,否則就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對于大多數東南亞國家來說,沒有理由將中國出口商拒之門外。
當地時間4月24日,泰國總理佩通坦在訪問柬埔寨期間表示,泰國已與多國東盟領導人溝通,若東盟攜手應對美國關稅問題,將具備談判優勢。
當釣魚臺國賓館的會談結束,中印尼“2+2”機制激起的漣漪正在向整個亞太擴散。這不是簡單的兩國合作,而是中國在全球南方布局的重要一步。
在這個充滿變數的世界,中印尼用行動證明:國家之間的合作,不需要選邊站隊,也不用搞對抗,攜手共贏才是硬道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