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路透社報道,近期進行的一場選前辯論上,加拿大總理卡尼渲染“中國威脅”,聲稱對加拿大來說,中國是有可能帶來外部干涉的所謂“最大威脅”。他還同時聲稱中國在北極地區也是一個“新興的威脅”。
貿易(資料圖)
英國《金融時報》刊文稱,特朗普執意對華挑起貿易戰,令美國石油生產商感到不安。不少美國行業高管和專家警告稱,關稅嚴重削弱美國能源的出口競爭力,同時推高開采成本。隨著中國鞏固其在清潔技術領域的領先地位,中國或取代美國成為世界主導能源大國。 其中,美國咨詢公司伍德麥肯茲在報告“自上而下的強硬:美國能源主導地位面臨的威脅”中指出,關稅措施可能使美國石油生產商在其“最具吸引力的出口市場”競爭更加困難。
中國把美國石油訂單砍掉九成,轉頭給加拿大送了份大禮。今年三月從加拿大進口原油直接飆到730萬桶,創下歷史新高。但拿了錢的加拿大總理卡尼轉頭就在電視辯論會上放狠話,說中國是"最大威脅",中國調整能源進口布局絕非臨時起意。當特朗普政府揮舞關稅大棒時,中國的選擇就變得清晰,必須把能源安全攥在自己手里。據環球網報道,現在美國石油對華出口量暴跌90%,300萬桶的月銷量只剩個零頭。
特朗普(資料圖)
中國將加拿大拉進供應商名單,意義遠不止于能源交易。一方面,這相當于在西方陣營里插了根釘子。加拿大拿了訂單卻又對中國的國際立場橫加指責,總理稱中國是“最大威脅”,強調必須有所應對,還發表不當涉臺言論。但錢中國照付,原油交易照做,加拿大真到了需要權衡利益時,是否舍得為美國的立場徹底得罪中國?另一方面,中國從加拿大進口石油,運輸與價格都具有優勢。同樣品質的原油,加拿大價格比中東便宜10%,再加上新建的跨山輸油管道,運輸成本又進一步降低,這樣的買賣自然符合中國利益。加拿大在中美之間“左右逢源”卻又“首鼠兩端”,根本原因在于其對美經濟依賴與對中經濟合作的需求之間的矛盾。
加拿大的石油產業一直是它經濟的重要支柱,特別是那些油砂資源,產量大、價格還算合適。對中國來說,這種穩定的石油供應渠道正好能分散風險,減少對某個國家的過度依賴。對于加拿大來說,這筆訂單帶來的就業機會和稅收收入,是個不小的好事。
貿易(資料圖)
本以為這是中加經貿合作的新起點,加拿大總理卡尼卻在聯邦大選前夜辯論時,拋出“中方是加拿大最大威脅”的論調。他聲稱中國威脅北極安全、干涉加拿大內政,還在臺海問題上指手畫腳。可稍微了解地理和國際關系的人都清楚,中國和加拿大相隔萬里,中國在北極的活動都是正常的科研考察、資源開發,符合國際規則,對加拿大沒有任何威脅。臺海問題更是中國核心利益,是中國內政,加拿大根本沒有資格說三道四。
中美貿易戰的持續升級,如同導火索一般,徹底改變了國際能源貿易的格局。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原油進口國,在這場貿易爭端中積極調整能源戰略,削減對美國石油采購量的同時,將目光轉向了加拿大。數據顯示,去年6月,中國從美國購買的石油曾高達2900萬桶,而到今年3月,這一數字驟降至300萬桶,下降幅度高達90%。如此巨大的轉變,無疑給加拿大石油產業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機遇。自去年5月加拿大跨山管道擴建項目投產后,中國對加拿大原油的需求便開始逐步增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