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在我國古代的大唐文學中,僅唐詩便占據了大壁江山,其輝煌成就幾乎掩蓋了所有大唐文學的光芒。
然而,在這璀璨的詩篇背后,大唐的詞其實也別有一番風味,而且對后世的宋詞產生了深遠影響。
大唐的詞以婉約、細膩、情感真摯見長。它們或抒發個人情感,或宣泄離愁別緒,或描繪生活百態。
所以,讀大唐的詞,我們可以從中窺見大唐文化的多樣性和包容性。而大唐詞的風格與技巧,更是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宋詞的發展。
甚至可以說,沒有大唐詞的鋪墊與啟迪,宋詞發展的進程不可能有那么快。或者夸張一點說,如果沒有大唐詞的出現,宋詞就不可能在短時間內達到其輝煌的巔峰狀態。
而在唐朝的詩人中,許多人都曾寫下過經典的詞作。例如詩仙李白,便寫下過了許多流傳后世的千古詞作,深得人們的贊賞。
中唐時期被人們譽為“詩魔”或者“詩王”的偉大詩人白居易,他雖以詩揚名于古今,但他也同樣寫下了許多著名的詞作。
而且他的詞與詩一樣,都有著非凡的魅力。其字里行間,更是蘊含著直擊靈魂的力量。
使得這些詞無論是在遙遠的大唐,還是眼前的今天,都堪稱是值得一讀再讀的千古佳作。
比如他的《憶江南·江南好》、《花非花》、《長相思·汴水流》等詞,都堪稱是唐詞中的經典。尤其是《長相思·汴水流》一詞,更是令人稱贊不已。
在這首詞中,他巧妙地刻畫了一位深陷相思之苦的女子倚樓遠望,盼夫早歸的情形。
在這首詞中,他將獨守空閨的女子內心的纏綿情感描繪得細膩入微,令人深感哀婉,動容不已。其詞如下:
長相思·汴水流
唐代: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頭。吳山點點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
在這首《長相思·汴水流》中,上闋的“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頭。吳山點點愁”幾句是說:
“汴水滾滾,泗水長流,皆奔向那遙遠的瓜州古渡。遠望江南那默默無語的群山,它們似乎都在脈脈含情地點頭,又似乎都在哀愁凝聚,訴說著無盡的心聲。”
這其中的“汴水”源于河南,往東南流入安徽宿州、泗縣,最終注入淮河;“泗水”源于山東曲阜,向南流經江蘇徐州后,在江蘇淮安入淮河。
整個詞的上闋,都在描繪女子在倚樓懷人時所看到的風景。然而,在這樣的景物描繪中,詞人卻巧妙地暗寓了懷人女子深深的戀情。
特別是詞開篇的前三句,詞人以流水為喻,敘述女子的丈夫離家遠行,隨著汴水與泗水的流向,一路去到了東南的遠方,直至天際。
汴水與泗水的遠去,隱喻女子的心也隨著遠去的流水,一同追尋著丈夫的蹤跡而去,飄向女子那所不能企及的遠方。
這三句詞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并巧妙地運用了暗喻與象征的手法,將情感描寫毫無痕跡地融合于景物描寫之中。
第四句的“吳山點點愁”緊緊地承接了“瓜州古渡頭”一句,將讀者的視線引入吳地,再到吳山。筆觸清雅而深沉,堪稱是上闋中的點睛之筆。
此處的“吳山點點愁”一句,詞人運用了擬人的筆觸,細膩地勾勒出少婦對丈夫的深切思念與哀愁。
“吳山點點”僅是寫景之語,故而作者只是輕輕一筆帶過,而將重點放在了那一個“愁”字之上。
而這個“愁”字一出,使得整首詞的意境瞬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吳山的秀色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如山般沉重且繁多的愁緒。
山亦因人的愁緒而愁,仿佛有了生命;山既是愁山,那么上文之水,也自然而然地成了恨水。
此處僅僅使用了一個“愁”字,便點醒了全詞的意境。不得不說,詞人的筆力,真的是令人嘆為觀止。
經過上闋的醞釀與鋪墊,下闋的“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幾句便一下子傾瀉而出,道出了女子一腔的思恨:
“自從你羈旅天涯后,我便沒有一日不思念綿綿,恨意難消。而這樣無窮無盡的思念,真的不知何時是個終結?”
“除非你早日歸來,我無窮無盡的思恨才會瞬間止住。也只有到了那時,皓月高懸,我才能與你相依相偎,共賞樓頭的月色。”
一到詞的下闋,詞人便以獨守閨中的女子的口吻直抒胸臆,傾訴了她對夫君久別未還的無限幽怨。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三句,則勾勒出她心隨流水遠逝,身陷幽閉的妝樓,思念遠方親人卻難以相見的情形。這三句,真的是思緒無邊,怨恨亦無邊。
其中的“悠悠”二字的回環復沓,則描寫了女子如流水綿延的思念,其深邃的情愫,真可謂是深入人心。
而“恨到歸時方始休”一句則與《長恨歌》中的“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筆法相似,卻又各有千秋。
所不同的是,在長篇敘事詩《長恨歌》中,“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吟詠的是楊貴妃與李隆基的死別,故稱為“無絕期”。
而在此詞之中,詞人描繪的則是空閨女子與丈夫的“生離”。這樣的“生離”在丈夫歸家團圓后則一切離恨都會煙消云散,故稱“歸時始休”。
除此之外,“恨到歸時方始休”一句不僅言簡意賅,還寫得極為自然,毫無修飾,深邃動人,情感真摯,真的是令人叫絕。
最后的“月明人倚樓”一句,既描繪了空獨守閨的女子假想與丈夫團圓時的一種景致,也是一種深情的傾訴。
所以,這短短的五個字,不但囊括了全詞的意境,還讓人明白之前的思水思山、含情含怨,皆是明月下倚樓人的一片心事。
而這樣的一幅假想的畫面,卻讓人仿佛看到了思婦正在倚樓遠望,她所思念的人卻久久未歸,使得她的思恨亦無法消除,仿佛要化作一尊山巔的望夫石。
至此,全詞在“月明人倚樓”一句處戛然而止。這樣的結尾,則在無形之中加重了空閨女子愁思的程度。
這讓人不禁聯想到,女子這樣倚樓思夫的情形,在她的一生當中,不知道經歷了多少個這樣的數不盡的日日夜夜。
從整體上來說,白居易的這首《長相思·汴水流》真的是深情動人,他細膩地刻畫了女子內心的思念之情,令人讀之動容。
它不僅讓人深切地感受到了古人痛徹心扉的相思之苦,而且還讓人仿佛親身經歷了女子那份纏綿悱惻的情感。
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使得此詞旋律悠揚,韻味深遠,易于誦讀。而那空閨女子的愁緒被詞人這樣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出來后,便具備了一種撼動人心的藝術力量,讀了讓人不禁感同身受,潸然淚下。
*文中圖片皆來源于網絡,有不妥之處請告知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