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應用,芯片、模型都沒有價值。模型會有很多,但未來真正統治這個世界的是應用,應用才是王者。」
4 月 25 日上午,百度在武漢正式舉行了 Create 2025 百度 AI 開發者大會,百度創始人李彥宏再度強調了「AI 應用」對于這一波 AI 浪潮的重要性。當然,AI 應用也離不開底層模型的進步和生態的完善。
于是我們看到,百度在這場大會上還發布了文心大模型 4.5 Turbo、X1 Turbo 兩款旗艦大模型,其中文心 X1 Turbo 作為推理模型號稱整體效果領先 DeepSeek-R1。
但與往年不同的是,這一次的 AI 開發者大會,百度的目標并不僅僅是發布更強大的模型,而是試圖打破過去「模型孤島」的局限,讓模型、智能體、應用和生態標準之間建立起高效流動的連接通路。
圖/雷科技
一方面,百度正式推出了通用超級智能體「心響 App」;另一方面,百度同時也宣布擁抱 MCP 生態。從低成本多模態大模型,到能調度多智能體協作的超級 App,再到全力構建 MCP 生態,百度無疑想用一系列實打實的發布告訴開發者們:
屬于 AI 應用爆發的時代,真的來了。
當然,發聲的其實不只是百度,過去幾個月 AI 行業開始密集投入智能體,并且紛紛擁抱 MCP 生態,Google 甚至還推出 A2A(Agent2Agent)開放協議作為 MCP 協議的補充。可以清晰看到,一個比拼開放協作、智能體調度能力、應用生態規模的新戰場,已經拉開了帷幕。
文心 4.5 Turbo 與 X1 Turbo :更強,還更便宜
圖/雷科技
作為文心 4.5 的升級版,文心 4.5 Turbo 在速度和成本上做出了前所未有的優化。與前代相比,文心 4.5 Turbo 不僅提升了處理速度,還大幅降低了使用成本。
根據官方提供的數據,文心 4.5 Turbo 在多個基準測試中表現出色,尤其是在文本和多模態能力的提升上。通過引入先進的技術,如自適應模態感知和時空重排列編碼,文心 4.5 Turbo 的多模態理解能力相比前代提升了 30%以上。
特別是在圖像與文本的多模態融合處理上,文心 4.5 Turbo 表現出了更高的精準度和更快的響應速度。換言之,它在圖像描述生成、語音到文本的轉換等任務中,理論上能夠提供更加流暢和自然的輸出。
更重要的是,與前代文心 4.5 相比,文心 4.5 Turbo 的成本降低了高達 80%,每百萬 token 的輸入價格為 0.8 元,輸出價格為 3.2 元,甚至僅為 DeepSeek-V3 的 40%。
大會上,李彥宏說「創新的本質是成本下降」。雖然我更認同「效率提升」才是創新的本質,但無論如何,成本的優勢,確實不僅能夠降低開發者的使用門檻,推動了 AI 技術的普及和應用落地,開發者和企業也能夠在大規模應用中獲得更多的性價比優勢。
圖/百度
而與文心 4.5 Turbo 注重多模態和成本優化不同,文心 X1 Turbo 則在推理能力和深度思維鏈方面做出了創新。
作為文心系列中的推理模型,文心 X1 Turbo 主攻復雜任務的分析與解決,特別是在需要深度思考、推理和跨領域知識整合的場景中。按照百度官方的介紹,文心 X1 Turbo 突破了僅基于思維鏈優化的范式,在思考路徑中結合工具調用,構建了融合思考和行動的復合思維鏈。
在官方提供的基準測試結果,文心 X1 Turbo 整體效果領先 DeepSeek R1、V3 最新版,略低于 GPT o1 滿血版。同時文心 X1 Turbo 的成本也降低了 50%,每百萬 token 的輸入價格為 1 元,輸出價格為 4 元,僅為 DeepSeek-R1 的 25%。而價格的大幅下調,也降低了企業在使用高性能 AI 推理模型時的成本負擔。
「心響」不虛Manus,百度要造 MCP 生態
在這屆 AI 開發者大會上,百度不僅發布了文心 4.5 Turbo 與 X1 Turbo 兩款重要大模型,還重磅推出了通用超級智能體「心響 App」、面向全社會開放無代碼智能體「秒噠」,并宣布幫助開發者全面擁抱 MCP(模型上下文協議)生態。
算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通用智能體的發展算得上是 2025 年 AI 行業的一個共識,而心響 App 則是百度的最新嘗試,核心是打破傳統 AI 助手「問答式」服務的局限,提供更為全面、自動化的任務執行能力。
圖/雷科技
與過去依賴單一智能體完成任務不同,心響通過多智能體協作的方式,能夠調度多個領域的 AI 分身一起工作,從而完成更復雜的任務。這種能力的提升,使得心響不僅能夠幫助用戶解決日常任務,還能為行業解決更具挑戰性的難題。
比如在稍早前百度舉辦的媒體溝通會上,百度智能體業務首席架構師、心響 App 負責人黃際洲就提到,心響已經實現了基于多名醫生的 AI 分身進行聯合會診的功能,同時分析健康癥狀和相關信息,提供更具針對性的健康建議。
例如,在醫療領域,心響能夠調動多個智能體同時分析健康數據,提供個性化的診斷建議;在教育領域,心響則能根據學習內容自動生成輔導資料,幫助學生高效學習。
但實際的表現如何,感興趣的朋友還可以關注雷科技公眾號,我們對「心響 App」進行了實際的體驗。
而在「心響」背后,更不能忽略的是百度嘗試打造一個開放、協作的智能體生態。MCP(模型上下文協議)則是這個生態革命的關鍵之一,提供了一個標準化的接口,使得不同的 AI 模型、工具和服務能夠無縫集成與協作,所以也被普遍稱為「AI 世界的 USB-C 接口」。
圖/雷科技
不僅是百度,阿里、騰訊、字節跳動、Google,甚至是 OpenAI,也都在積極擁抱 MCP 協議,阿里云智能集團資深副總裁劉偉光說,MCP 是今天公認的業界標準,Google DeepMind CEO 德米斯·哈薩比斯更明確表示:
MCP 是一個很好的協議,它正在迅速成為 AI 智能體時代的一個開放標準。
圖/ X
這可能是 Anthropic(開發了 Claude)最早推出 MCP 協議時也沒想到的,只能說:時也,運也。
回到百度,在 AI 開發者大會上,百度面向所有人宣布將全面支持 MCP 生態,助力開發者在統一的協議框架下構建更加豐富的 AI 應用。通過與 MCP 的結合,不僅可以增強心響和秒噠的競爭力,也在為全球開發者提供了接入平臺,允許第三方智能體與其無縫對接,拓展了智能體應用的生態圈。
寫在最后
這不是百度第一次舉辦 AI 開發者大會,甚至不是大模型技術浪潮爆發后的第一屆,但這一屆可能至關重要。核心在于,擁抱 MCP 不僅僅是百度的戰略布局,更是整個 AI 行業的一次重要變革。
尤其是全球 AI 巨頭的共同參與,幾乎可以預判,MCP 協議就是未來一段時間內推動 AI 技術開放與合作的核心標準。甚至,Google 在 4 月初還專門推出了 A2A(Agent-to-Agent)協議來作為 MCP 協議的補充,以進一步解決不同 AI 智能體之間的協作與信息傳遞問題。
從這個角度來看,整個 AI 行業,尤其是智能體領域,正在向著一個開放、協同的方向快速發展。過程中,MCP 協議的推廣不僅促進了技術的創新,也推動了行業的整合與融合。
圖/百度
而在這個新的階段,百度有機會憑借更低門檻、更強工具鏈、更豐富的應用場景,重新定義開發者與 AI 的關系。
實際上,不管是更強、更便宜的文心 4.5 Turbo 和 X1 Turbo,還是基于 MCP 生態打造的通用超級智能體「心響」,其實也不難看出,從底座模型到 MCP 生態,再到通用智能體,百度顯然在試圖抓住這一輪的趨勢:
既是智能體爆發的趨勢,也是 AI 生態大爆發的趨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