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聞記者 宋雙慶
當中國男足在美加墨世界杯亞洲區預選賽18強賽積分榜上以6分“穩居”C組倒數第一時,已基本僅剩下“理論”上的可能晉級下一階段附加賽時,中國足協在4月25日正式宣布啟動2026世界杯亞洲區附加賽承辦城市征集工作。這項工作跟國足的現狀形成了極大的反差感,讓無數球迷在自嘲中感受到了中國足球的魔幻現實。
根據亞足聯最新規則,亞洲區世預賽附加賽將于2025年10月舉行,6支球隊分成兩組進行單循環,小組第一直接晉級世界杯,第二名將再參加洲際淘汰賽。但國足目前的處境堪稱“地獄難度”:在C組中,他們與澳大利亞、沙特、印尼同分,但凈勝球-13的劣勢讓即使最后兩戰全勝,也可能因相互戰績差距被擠出附加賽。
根據中國足協足協通知的細則可以看出,承辦下一階段附加賽的硬件要求堪稱“頂配”:比賽場地需滿足2400lux燈光照度,推薦5家星級酒店,安保、醫療、媒體宣傳等配套服務一應俱全。目前根據DeepSeek的預測,國足晉級附加賽的概率僅為10%-15%,最后晉級世界杯概率已經不足5%
足協在公告中強調,申辦附加賽是“保障國家隊繼續沖擊世界杯的關鍵戰略”。這種矛盾在社交媒體上引發熱議:“足協這是提前練習申辦2034世界杯嗎?”“明明知道沒希望,但足協工作和生活還要繼續”。
盡管爭議不斷,足協的申辦計劃仍有其 “現實考量”:業內人士表示,中國足協是希望通過承辦賽事向國際足聯展示組織能力,為未來申辦世界杯積累“政治資本”。而承辦城市可借賽事提升基礎設施,如青島、重慶等已表態的城市,正將此視為“城市名片”打造機會。各種情緒的背后,是中國球迷的集體創傷:從2002年首次晉級世界杯的狂喜,到如今淪為亞洲魚腩的苦澀,23年間,中國足球在“折騰”與“失望”的循環中越陷越深。正如某資深足球評論員所言:“中國足球需要的不是承辦世界杯和其他大型賽事,而是真正的由根而起的改革。”
圖片|視覺中國
審核|閆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