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四川省生態環境廳圍繞《四川省“三江兩湖一河”水美工程建設“1+6”方案》(以下簡稱《“1+6”方案》)召開新聞通氣會。同時,會上發布了去年全省水環境治理的“成績單”,并對今年1—2月全省地表水、環境空氣質量狀況進行通報。其中,前兩個月,全省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4.9%,優良天數率為83.7%,同比上升10個百分點。
據介紹,四川是長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養地、黃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補給區。數據顯示:2024年,全省水環境質量繼續保持全國第一方陣,345個國省考核斷面水質優良率連續兩年達100%。今年一季度,345個國省考核斷面水質優良率為99.1%,同比提升0.3個百分點,其中203個國考斷面在扣除上游污染影響后,優良率為99%,同比持平。
如何在筑牢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上持續發力?“我們聯合地方政府組織編制了‘三江兩湖一河’水美工程建設的總體方案,以及具有針對性的6個子方案。”四川省生態環境廳水生態環境處處長芮永峰介紹,全省正結合流域特色亮點,積極推動“三江兩湖一河”水美標志性工程建設,以點帶面推動水環境治理提檔升級、水環境質量穩定改善、三水共治成勢見效,進一步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
“三江兩湖一河”是什么?芮永峰表示,這6條試點河湖是指四川境內的涪江、瓊江、青衣江、瀘沽湖、升鐘湖、赤水河,而從試點河湖的選擇上看,它們在地理區位、生態特征、資源稟賦以及面臨的挑戰等方面各具代表性,涵蓋省內多種類型河湖。
例如,升鐘湖(南部縣區域)是嘉陵江流域的重要的“血壓傳感器”和候鳥遷徙驛站,但受道路交通不暢、旅游設施建設滯后等因素影響,“兩山”價值轉化還不充分。芮永峰表示,針對這條湖,提出了系統治理水生態環境、推動農漁產業綠色發展、提升生態價值轉化水平3項任務,“最終將形成一系列具有廣泛適用性和可推廣性的解決方案與技術模式。”
據悉,《“1+6”方案》明確了“三江兩湖一河”水美工程建設實施的24項具體任務。例如,針對涪江(綿陽段)“三水共治”的目標,提出了鞏固改善優良水質、恢復水生態系統健康、提升水資源保障水平、加強生態價值轉化4項任務。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有6個水美標志性工程已全面啟動建設。其中,涪江(綿陽段)、升鐘湖(南部縣區域)和赤水河(瀘州段)3個水美標志性工程建設進度較快。
紅星新聞記者 趙雨欣
編輯 成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