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目前來看,特朗普政府已經深知自己在中美關稅戰中,不會獲得勝利。
近日,白宮表示美國總統特朗普將會在下個月的13日至16日,訪問中東。
這是特朗普上任之后,首次出訪,地點就選在了中東。
目的地是沙特阿拉伯和阿聯酋、卡塔爾三個中東石油國家,同時也是美國在中東的盟友。
要知道,在特朗普上一任期,此人首訪就選在了沙特。
如今首次出訪還是選擇包括沙特在內的中東石油國家,足以說明特朗普真的是別有用心。
這樣一來,伊朗或許要危在旦夕了。
畢竟,此前美伊針對伊核協議在阿曼舉行特朗普上任后的首輪會談。
這場談判并不能稱之為公平的談判。
當時的背景是美軍兩支航母編隊部署在中東地區,還有六架B-2轟炸機也抵達了美軍的中東基地。
【美軍航母抵達中東,隨時對伊朗動手】
無論從何方面來看,都像是美國人把槍頂在伊朗人腦袋上進行談判。
此舉也代表著中東局勢一直處于危險的邊緣地帶。
美國和伊朗隨時可能大打出手。
因為美國想要重塑中東霸權,必須削弱伊朗的實力,以此為自己立威。
而且中東歷來就是“五海三洲之地”。
除了是溝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橋梁和紐帶,還擁有全球約48%的石油和38%的天然氣儲備。
也是國際政治經濟版圖中的戰略支點。
地處中東的蘇伊士運河是亞歐最短航線,霍爾木茲海峽是全球20%石油運輸的必經之路。
得天獨厚的資源也讓中東成為全球能源流動的“主動脈”。特朗普在這個時候選擇首訪中東,目的就是維持美國在中東的影響力。
為了保障能源安全和鞏固美國全球霸權。
眼下巴以沖突并沒有結束,伊核問題也沒有得到解決。
美國需要扭轉自己在中東地區的不利局勢。
在上一任期,特朗普首訪沙特之后,還訪問了以色列和巴勒斯坦。
表明自己想促成巴以和解的立場。
此次訪問沙特之后,之所以會選擇訪問阿聯酋與卡塔爾,則是因為這兩個國家在中東極具話語權。
畢竟,中東戰略自主的意識開始覺醒。
沙特、阿聯酋和卡塔爾不斷發展與亞洲其他國家的政治和經濟關系,增強自身在全球范圍內的影響力和競爭力。
尤其是這三個國家均和中國建立合作,讓美國不得不選擇拉攏三國,削弱我國在中東的影響力。
值得關注的是,特朗普與沙特王儲薩勒曼的私交匪淺。
這在一定程度上就會不斷加深沙特與美國的合作。
否則在2017年,特朗普也不會繞過鄰國加拿大和墨西哥,將中東地區作為首訪目的地。
當時美沙簽署總價值1100億美元的軍售大訂單。
再度詮釋了何為“石油換安全”。
在特朗普再度當選之后,薩勒曼就急忙向特朗普表忠心,將會對美投資6000億美元,承諾進口F-35戰機等高端武器裝備。
而6000億美元相當于沙特GDP的55%。
為此特朗普對于此次出訪沙特,已經提前給自己定下目標,那就是和沙特簽署總價值1萬億美元的協議。
如果這一協議成功落地,未來數年間,美國軍工復合體的訂單數量將會暴增。
無論是戰機制造還是武器維護,甚至是配套武器研發。
整個美國軍工業將會迎來一場狂歡。
更別提沙特還對特朗普家族追加投資,加大與特朗普政府的綁定程度,以此換取美國對沙特安全承諾。
鞏固沙特在中東的地位。
比如說沙特主權財富基金曾投資特朗普家族產業,特朗普女婿庫什納的私募基金就曾獲得沙特數十億美元的投資。
【特朗普上一任期,首次出訪也是中東】
沙特公共投資基金曾向特朗普旗下高爾夫球場注資10億美元。
并參與開發總價值2億美元的豪華住宅項目。
沒辦法,誰讓沙特屬于真正的“狗大戶”,出手極為闊綽。
在特朗普第二任期開始前,特朗普集團還宣布在沙特第二大城市,經濟貿易中心吉達興建特朗普大廈。
隨著特朗普再度執政之后,美國與沙特之間已經形成“家族-國家”利益共同體。
尤其是中東近年來,在國際舞臺上多次扮演國際事務“調停者和中間人”的角色,發揮的作用越來越顯著。
譬如,2023年,在沙特推動下,也門政府和胡塞武裝達成?;饏f議。
敘利亞也經歷了長達12年的孤立后,重返阿拉伯國家聯盟。
今年1月,卡塔爾通過多邊外交促成巴以?;鹨约叭速|互換協議。
利用其與哈馬斯以及以色列的溝通渠道,為加沙危機及時降溫。
2月,美俄代表在沙特首都利雅得,舉行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雙方首次高級別會晤。
沙特外交大臣費薩爾,和沙特國務大臣兼國家安全顧問艾班等出席了會談。
3月,美烏兩國代表在沙特吉達開展長達8個多小時的會談。
最終雙方發布聯合聲明,在實施臨時停火、重啟情報共享以及提供安全援助等議題上達成共識。
除此之外,近兩年沙特還與鄰國阿聯酋成功協調了俄烏之間的囚犯交換活動。
綜上所述,中東地區的影響力不斷上升。
已經從“全球能源倉庫”轉變為“多極格局中的重要一級”。
與此同時,伴隨著巴以?;鹌屏?,伊核協議談判難以回到正軌。
胡塞武裝不斷襲擊美軍航母和無人機,中東地區的局勢也開始變得復雜起來。
特朗普在這個時候首訪沙特,就是要在政治上向全球傳遞一個強烈信號,美國將重新重視中東地區事務,重新確立在中東地區的主導地位。
畢竟,特朗普此前表示可以在一個月內解決俄烏和巴以沖突。
至今未能實現這一“豪言壯語”。
再加上美國已經透露出準備退出俄烏調停一事,這就導致美國原本就所剩無幾的國際信譽進一步崩塌。
因此,從個人層面來看,特朗普迫切需要借助中東傳統盟友的外交資源,為自身在國際舞臺上扮演“調解者”的形象而背書。
只不過中東地區一直都是一個各方利益摻雜的地區。
地緣政治平衡極其脆弱,一直充滿諸多不確定性。
這將會成為特朗普在中東行的最大絆腳石。
雖然沙特是中東地區的軍事強國,在進口軍火一事上從不吝嗇,一直想在地區軍事力量對比中占據絕對的優勢,但是卡塔爾憑借豐富的自然資源,也在不斷加強自身軍事優勢。
即便兩國關系在近年來有所緩和,但是美國同時向卡塔爾和沙特出售軍火,很有可能會激起雙方軍備競賽。
這就會破壞地區平衡、加劇地區沖突。
畢竟,加沙問題不僅只是地區領土爭端,而是涉及到民族、宗教、歷史等多方面復雜因素。
關乎整個中東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當初特朗普可是提出“接管加沙的計劃”,這一點讓阿拉伯國家極為不滿。
所以,特朗普未來的中東行,將是此人第二任期的重要支點。
涉及能源、安全、經濟和地區穩定等目標。
但是對于伊朗并不是一個好現象。
【沙特對特朗普,百般討好】
眼下美軍在中東堪稱是部署了重兵,之所以不斷對胡塞發起進攻,就是為了試探伊朗會不會出手相助。
如果伊朗公開支持胡塞,那么美軍很有可能會調轉槍口。
聯合以色列對伊朗發起進攻。
這樣一來,美國就會挑起新的中東戰爭。
否則美軍為了對付一個小小的胡塞,沒有必要派出兩支航母編隊。
當初2016年的南海對峙中。
面對中國之際,美軍才出動兩支航母編隊。
對付胡塞武裝,美軍沒有必要小題大做,更沒有必要派出B-2轟炸機。
這屬于是老鼠拉木箱—大頭在后頭。
美國真正的目標就是伊朗,如果美伊針對伊核協議的談判不順利,那美國就會采取軍事手段來威脅伊朗。
而伊朗的“抵抗之弧”在敘利亞變天之后,已經無法威脅到以色列。
這個時候,美國和以色列隨時可能對伊朗動手。
因此,在君明看來,伴隨著特朗普出訪中東之后,伊朗也許危在旦夕。
只不過此前伊朗和中俄多次舉行會談,這會讓美國極為忌憚。
如果中俄力挺伊朗,美國就不會輕舉妄動。
畢竟,美國在中美關稅戰一事上,已經面臨失敗的情況。
近日,特朗普政府在對華商品關稅政策上,已經出現了混亂的一幕。
目前有兩種聲音,一種是特朗普政府考慮將中國進口產品稅率,降低至50%至60%。
以此緩和中美之間的關系。
另一種是美媒聲稱特朗普政府考慮降低對華關稅,提出一個所謂“分級”方案。
“對美國國家安全不構成威脅的中國商品”,征收35%的關稅。
“對美國國家利益具有戰略意義的中國商品”,征收至少100%的關稅。
你看,這就是如今的美國。
【中美關稅戰,美國已經失敗】
面對選擇強勢反擊的中國,似乎已經被打到自亂陣腳的地步。
在外媒看來,中國在這場較量中手握多張王牌,包括日益多樣化的出口市場、難以被取代的供應鏈、對關鍵戰略礦產的掌控等等。
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內對華發起貿易戰,已經讓中國降低對美國進口產品的依賴程度。
而美國在關稅戰中的混亂政策,已經導致美國經濟增長預期大幅下調。
金融市場將會遭到重創。
失去最大市場的美國農民怨聲載道。
離不開中國商品的“關稅難民”開始涌入中國電商平臺。
對此,包括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格曼在內的多名專家認為,特朗普會輸掉對華關稅戰。
畢竟,中國針對美國進口商品早已提前布局。
在特朗普第一任期,中美關稅戰結束之后,美國商品占中國出口總額比重從2017年的8.4%,下降為去年的6.4%。
就拿大豆來說,2024年,美國對華大豆出口總額為128億美元左右。
相當于美國大豆出口總額的一半。
但是從特朗普第一任期結束之后,美國大豆在中國市場占據的份額不斷下降。
2017年,美國大豆占中國進口總量40%。
2024年,降低至20%。
另外截至本月18日,中國停止進口美國液化氣的時間持續70天。
為此,美國記者一度表示,特朗普發動了一場贏不了的“戰爭”。
而且美國對中國依賴最深的商品可以分為兩類。
一類是家庭日用品,美國所有進口商品中,中國產品占可拆卸兒童安全座椅的99%。
寵物類玩具的96%。
烹飪用具的95%。
兒童涂色書的93%。
微波爐的88%。
以及12歲以下兒童玩具的70%以上。
在特朗普高關稅的持續下,這些商品要么買不到,要么就面臨大幅漲價的情況。
第二類則是對美國制造業和能源至關重要的金屬和電子產品。
中國在鋰、鎳、鈷、錳等金屬的全球加工中,占據50%以上的份額。
中國一旦收緊出口管制,美國很有可能會面臨電池和電網儲能價格飆升的局面。
這將推高能源價格,大幅增加電動汽車的成本。
【中國金屬出口管控,美電網價格飆升】
美國無法找到中國玩具和電子產品的替代者。
此舉導致美國內部也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
除了加州起訴特朗普之外,紐約、亞利桑那和科羅拉多等11個州,聯合起訴聯邦政府“濫用關稅權”。
再加上美國強推“小圈子”關稅同盟,18國貿易提案中,沒有一個國家選擇對華強硬。
所謂“反華聯盟”徹底破產。
東盟也拒絕對美國妥協,加速與中國產業鏈綁定。
加拿大和墨西哥宣布數百億美元的報復性關稅。
歐盟拒絕配合“對華脫鉤”,這讓特朗普政府陷入孤立無援的狀態之中。
但是我們依舊知道,美國不會對華妥協,如今的政策不過是為了準備變著花樣對付中國。
尤其是特朗普首次出訪再度選擇中東,這是準備維持美國在中東的霸權之后,將戰略壓力從中東轉移至亞太。
繼續向中國施壓。
別忘了,美國此前可是一度被曝出要在菲律賓打造一座戰備倉庫。
再加上萬斯訪問印度之后,印度對華鋼鐵征收關稅。
種種跡象表明,美國正在尋求從其他途經對付中國。
也就是說,特朗普政府公開對華妥協,不過是假象。
這也是為何君明會強調,對于美國人的話,咱們一個字都不能相信。
這樣一來,如果特朗普與中東國家達成新的協議之后。
隨時就會對伊朗動手。
只要美國在中東實現“一門清”之后,轉手還是會對付中國。
因此,伊朗在未來的中美博弈中,將會扮演一個關鍵的角色。
可是如果我國解除對伊朗投資的限制,加快推進中伊戰略伙伴協議。
那么伊朗將會迎來快速崛起的機會。
這樣一來,伊朗就會成為美國將戰略壓力從中東轉移至亞太的最大阻礙。
所以,未來中東地區的博弈將會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
我們依舊不能掉以輕心。
完全可以選擇和美國在關稅戰中打到底,分散美國的精力。
伊朗的壓力就會減少很多。
屆時,美國不僅無法鞏固自己在中東的霸權 ,也無法在亞太對中國施壓。
總之,中國和伊朗需要進一步加大合作。
只有這樣,才能確保雙方在未來的博弈中,立于不敗之地。
才能確保徹底粉碎美國的陰謀,讓美國人真正低頭認輸。
放棄打壓伊朗,放棄制裁中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